連日來的幾則消息,一次一次掀開保障房建設和分配環節當中眾多「秘密」的裙角。
一個秘密,是真實保障房的建設量,很可能並不如官方統計數字展現得那般龐大。
據財新記者李慎採寫的報導,為達到保障房建設任務指標,河南、江蘇等一些地方政府竟然將之前在建的教師宿舍、企業員工宿舍等,也統統納入保障房進行統計。
這樣,雖然數據上顯示2011年的保障房任務能夠完成,但實際的保障房投入卻難以實現相應的真正增長。
這還遠遠不是全部。以北京為例,據財新記者瞭解,保障房的總體統計當中,很大一塊實際上不過是用於拆遷補償的住房而已。
這些住房建設時佔用保障房指標,但享受補償待遇的對象,其實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並不符合保障房的收入和住房限額;其分配規則也與通常意義上的保障房迥異,其中不乏雜有權力尋租。
這些年北京全城的拆遷規模有目共睹,拆遷補償房佔保障房的比例,想必也不是小數。
除此之外,各地政府為增加供應量還有諸多創新。例如石家莊便要立規將罰沒的「違規建築」充當保障房,一時招惹了輿論對於其合法性的強烈質疑。
上述這些納入保障房統計的各類住房,數量幾何,佔多大比例,如何分配,撇盡浮沫之後,真正的保障房究竟供應量如何,至今不得而知。
還有一個更大的秘密,即是現實中並不那麼充沛的保障房房源,還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一些特殊群體,相當一部分並非公眾所理解的保障對象。
5月10日, 深圳市近300人涉嫌隱瞞資產騙取保障房的消息曝出,深圳住建局對其將分別下達行政處罰預告知書;而這已是去年頒布實施《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條例》之後,深圳住建局啟動第三批保障房違法申請案件行政處罰程序。
事實上,相比全國其他城市,深圳市較早頒布住房保障地方法規,依法監管可圈可點,但顯然層層審批仍難堵住尋租的漏洞。
更令普通百姓無奈的,是那些隱藏在背後的難以曝光、無人問責的既得利益。
一則網貼近日揭出,福建龍岩經適房被公職人員團購私分的事實,經媒體瞭解確有其事。而這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近十年來各地曝出的類似案例始終層出不窮,愈演愈烈。追根溯源,在於普通百姓和公職人員的住房保障制度始終雙軌運行。
在要求普通百姓按規定層層申報審批、資格審查並公示的同時,卻直接向機關、事業單位「定向分配」保障房,針對後者的申購和審批進行「暗箱操作」。
漫步在北京任何一個地價不菲的社區,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包括一些特權企業的「保障房」俯拾皆是,不勝枚舉。問題是,這些秘而不宣的定向分配,又佔據且將要佔據多少保障房的供應指標?
房地產調控的風聲日緊,保障房的大手筆投入被決策層作為擴大住房供應、穩定民心的法寶。政府有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僅2011年便要完成1000萬套的建設目標,資金、土地,正在源源不斷投入。
然而,帶著這些秘密拔地而起的保障房,究竟是為誰興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保障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