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血汗蔬菜」背後的制度悲劇

 2011-04-25 12: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物價瘋漲之下,一萬元並不是一個大數,卻把一位菜農逼到了絕路。

一個人、六畝田,一萬餘元資金投入,兩三個月持續勞作,換來的竟是8分錢一斤的傷心菜價。於是,蔬菜生產大省山東的39歲菜農韓進最終自縊棄世,留下妻子和兩個未成年的女兒。

超市高價蔬菜背後的汗真相,方由此揭開一角。

不當農民,不知農民苦。超市菜價一元多一斤,農民只能拿到幾分錢,甚至抵不上銷毀蔬菜的花費。「中間環節過多」,似乎是它們擠壓了農民應得的份額。

然而其深層的矛盾在於,中國農村改革三十餘年,農民一家一戶為單位分散生產的小農經濟模式仍然沒有改變,農民對市場波動無法準確預測,極度分散的生產格局打破了古典經濟學意義上供需變動的靜態平衡,令產量和價格蛛網式波動,豐產原本就難增收。更由於分散的小農無法形成與其他市場主體的談判合力,必然落得被「層層盤剝」。

「血汗蔬菜」背後的遊戲規則雖然冷酷,但這就是市場的真實面目。最終總會有不堪重負的脆弱鏈條倏爾斷裂,而再堅強的神經又能奈何?

好在並非沒有破局之道。最直接的辦法,即是生產者聯合入市。

即便在十分強調自由競爭的西方國家,農業生產者也並非在市場中單打獨鬥。除了期貨市場和政府補貼等制度共同參與定價過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生產者可以組成農民協會、行業協會或者綜合農協等各種形式的組織。

以集體的力量參與市場博弈,不但有助於組織化、規模化經營,還可形成極強的市場談判能力,為農業爭取合理回報。在一些國家,農業生產者的行業組織甚至擁有自主品牌,對質量、產量和價格都制定有成熟標準並自我監管,且進行有組織的營銷,大大提高了供應方的效率。

在中國,成立「農協」、或倡導農民經濟組織的呼聲早已有之,實踐層面卻遲遲難成氣候。一些期望企業或政府主導對農民生產進行整合的嘗試,又往往事與願違,反而傷農。

事實上,菜農的悲劇並非個案。去年此時,企業集團富士康職工連續跳樓事件牽動萬人矚目,工人「活著太累」的嗟嘆背後,是面對自身在產業鏈末端多重擠壓下,回報遠遠不敷其所付出、自由和尊嚴得不到尊重的事實,改變人生境遇的訴求又沒有合法實踐的渠道,最終選擇了消極抗爭。

究其根源,還是因為現有制度並未真正放開以組織的方式,向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的人群賦權。

今年此時,菜農自棄事件再度引發民意激盪。千夫所指之下,政府一如既往出招,組織企業向農民買菜維穩,然而動員式、運動式的救助工作能持續多久?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農民真正需要的不是救世主,而首先是破除那些閹割其議價能力的藩籬。

日復一日消費著田地裡豐饒的出產,人們憫農、惜農,為什麼就不能放開束縛,把應有的權利賦予這些財富的創造者,讓農民自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財新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