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姜維平:侯德健喚醒了「六四」的記憶

作者:姜維平  2011-05-07 21: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毫無疑問,今年的「六四」二十二週年是尤為敏感的日子,從近期李方平,黎雄兵等維權律師先後被約談和恐嚇等動向看,中共政權的緊張程度如同緊繃的琴弦,不亞於以往任何時期,但意味深長的是,劉曉波還在獄中望斷天涯呢,「六四」四君子之一的侯德健卻忽然亮相,不論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國務院屬下的文化部有意所為,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歌聲喚醒了國人「六四」的記憶,或許開啟了中國政改的新契機。

據海外媒體報導,「六四」當年,天安門廣場學生「絕食四君子」之一的侯德健,「六四」之後被驅逐出境,二十年後的今天,侯德健再度在北京登臺獻唱。有人為侯德健解禁高興,甚至認為是傳奇式的政治事件,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是中共當局粉飾太平的作法。五月一日,侯德健在北京鳥巢參加了 「滾石唱片三十週年演唱會」,與《龍的傳人》原唱者李建復壓軸登場。

我想,分析人士可能是對的,但我們必須承認,他的再次露面本身就是重大的歷史事件,因為假如有人公開站出來,對「六四」事件稍微表達一點與官方不同的看法,都立即得遭到封殺,更不用說國內媒體的公開報導,而侯德健以歌唱家的身份出現,則成功而巧妙地繞開了敏感神經,卻向心灰意冷的民眾,提出了嚴峻的問題:拒絕遺忘,平反「六四」!

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較之過去,有大幅提高,於是,拜金主義瘟疫般地流行起來,人們漸漸地淡忘了「六四」,不,說是「塵封」可能更準確,因為八九「六四」 事件,以血與火的慘痛教訓,使小民百姓懂得了一個真理,要從中共手裡奪回民主權利,絕非易事,吃點喝點玩點無所謂,如果想搞「三權分立,多黨輪替」,必得叫你出血,所以,大部分人的民主熱情之洪水被官方逼進了「金錢至上,物質享受」的渠道,一發而不可收拾,這正是眼下社會道德淪喪,對弱勢群體冷漠,毒食品,毒奶粉等氾濫成災,群體性事件頻發的根源所在。

實際上,中國人並不缺乏政治熱情,不缺少同情心,也都嚮往自由和民主,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由於民族的劣根性,我們太自私,太狹隘,太小氣了,太熱衷於內鬥,也就太不幸了,總是不走運,如果我們的領導人當年剛看到學生們跪在人民大會堂的台階上「陳情表」時,就趕忙走出來扶起孩子們,接受他們關於「反腐敗,反官倒」的建議,該有多麽好啊!不用說國庫的錢可以更多地留下來,用在刀刃上,就是中共官員自身吧,多少人和家庭可以免於坐牢,掉腦袋和妻離子散;同樣地,假如「六四」前夜,群情激昂的孩子們,能夠聽取趙紫陽的含淚奉勸,見好就收,回校復課,中國肯定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吧,至少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海外的報導說,香港《明報》表示,演出主辦方「在最後一刻拿到文化部的批文」,允許他在九萬觀眾面前上臺演唱。現場不少觀眾驚叫「他居然解禁了」,「簡直就是傳奇式的政治事件」。現年五十五歲的侯德健,因創作歌曲《龍的傳人》而聞名兩岸,他於一九八三年赴大陸發展。一九八九年五月,他在天安門廣場為聲援民主運動與另外三人發起絕食,被合稱為「四君子」,其他三人為劉曉波、高新、周舵。一九八九年「六四」凌晨,在戒嚴部隊大軍「壓境」就要「清場」的千鈞一髮時刻,侯德健和周舵等人挺身而出,和解放軍談判,從而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犧牲。可是,在官方封鎖和洗腦下,中國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對於八九「六四」天安門事件所知甚少。

我想,最後一刻拿到批文,這說明上面有分歧意見,而文化部的部長恐怕也不能定奪,應當是國務院的主要領導點頭吧!因此,把它與《人民日報》的有關言論自由的社評,溫家寶關於政治改革的呼籲,朱鎔基贈送《中國農民調查》一書,李克強四月五日回北大談及民主,等等,聯繫起來看,我們已經清楚地悟出了一個道理:民間有什麽想法和訴求,黨內就有什麽觀點和希望,既使是「六四」這一敏感的話題,依然有一些中南海的領導人,傾向於撥亂反正,重新評價「六四」。

侯德健此時此刻的復出,通過他的歌曲《龍的傳人》不僅使年輕人重溫這段歷史,而且探尋它失敗的原因,記憶可能是苦澀和悲憤的,但理性和寬容必須佔據我們的心靈,現在,中國經濟形勢比較好,正是癒合歷史傷口的最佳時機,不妨先成立一個「六四」真相調查委員會,盡快公布事實真相,對死難者家屬予以經濟補償,在政治上恢復名譽,對罪行直接參與者予以訓誡和赦免,然後,以「六四事件」的教訓為鎖鑰,開啟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大門,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建立一個民主與法制的國家。

然而,之所以用文藝演出的委婉方式釋放善意,正說明黨內改革派不是中南海的主流,也就是說,溫家寶等人處於弱勢,也更急需民眾的支持。儘管侯德健的歌聲非常感人,但無法打動更強硬的權勢者的心靈,而他們本身也是中華民族「龍的傳人」,只不過繼承了糟粕和垃圾而已,「龍的傳人」有世代勤奮的優良傳統,也有你死我活,爭鬥不已的秉性,胡錦濤等中共領導人對這一套權術輕車熟路,對毛澤東的「鬥爭哲學」堅信不移。

打開浩如煙海的《二十五史》,我們看到的帝王將相,都在宮廷裡爾虞我詐,既使近現代的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華國鋒,鄧小平,江澤民,等等,都莫不如此,直到如今,領導人還是這樣地缺乏包容心,也就沒有和諧,以致連用藝術方式嘲諷中共極權專制的艾未未也面臨著監禁。

這就是說,經過「六四」血與火的考驗,中國的統治階級沒有多少長進,他們沿用鬥爭哲學,當出現不同聲音之時,不是用選票和討論,而是用刀槍和監禁,非要鬥個你死我活不可;同時,更為可悲的是,一些民運人士也由失望轉為悲情,主張以暴力對抗社會,他們不接受歷史的教訓,不回應黨內改革派的善意,不顧及普通老百姓的憂慮和利益,只是空喊嚇人的革命口號,和自負淺薄的蠻幹,因此,在社會裂變,民主轉型的新時期,再次與良機失之交臂。

海外媒體的報導說,「六四」後,侯德健被大陸驅逐出境,改為潛心研究《易經》,並在九二年移民紐西蘭,淡出了「民運圈」。後來,他在臺灣電視臺講風水、命理、占卜,徹底告別音樂、歌壇還有「民運」。儘管如此,侯德健的「北京登臺」還是引起了揣測:這一「六四」代表性人物重新被大陸官方容許,走入公眾視野,是否帶有政治信號?

讓我明確地告訴讀者我的想法:侯德健果真沒有白讀《周易》,他深知「變」的哲理慣穿於這部古老典籍的始終,中國的民主轉型不是哪個政治人物的靈感使然,它是人類社會潮流的指向,因此,我相信,這一事件正如去年溫總理公開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紀念胡耀邦一樣,都是中共黨內改革派的勇敢的博弈信號,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喚醒社會良知,而且在於推動中國進步,並啟發民眾的思考,接受歷史性巨變的教訓,該出手時則出手,該妥協時則妥協,更不要因為我們處於最黑暗的夜晚,就失去了對星空和明月的渴望,每一個新舊時代的交叉點上,都會有血和淚,但願我們不要辜負了侯德健的歌聲,更不要誤判了形勢,只做了可憐的旁觀者,我們應當把自己的聲音匯進《龍的傳人》歌曲的海洋,讓海洋托起太陽!

2011年5月6日於多倫多。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RF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