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專家:中共「兩會」將繼續迴避政改

 2011-03-05 11: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3月3日開始,中共每年度的所謂的人大和政協會議將在北京展開10多天。對於這場被簡稱為全國「兩會」的重大國事活動,不少民眾對「兩會」在政治、經濟、法律改革等方面依然給予一定的期待,但有關專家分析指出:本次「兩會」不會做出政治方面的改革,諸多社會問題並不能通過「兩會」得到根本性解決。

普通民眾希望它成為反映呼聲、爭取利益的機會,官員期待在這裡展現個人能力並得到更高領導的賞識,既得利益者則藉助這個機會加緊博弈以期獲得更多利益。

3 月3日下午15時,中共政協會議開幕,賈慶林作了政協工作報告,正像此前專家預測指出的一樣,大多提出民生方面要進行改善,而在政治改革方面強調:堅決抵禦西方多黨制和兩院制的影響。此次報告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強調維穩工作,其中提到擁護政府對烏魯木齊「7.5事件」的處理。

專家指出,賈慶林所作政協報告揭開了此次"兩會"的基調:在政治改革方面,中共依然是鐵板一塊,側重民生議題,以緩解當前社會矛盾。

據《德國之聲》報導,政治社會學家,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丁學良認為,"兩會"將有可能繼續迴避政改話題是在意料之中。

丁學良表示,政改在近些年來,提的越來越少了。特別是今年又遇上了北非多國反政府事件,所以今年政改題目會比去年和以往受到更大的掩蓋。在掩蓋的同時,中共會試圖在中國普通民眾最最關注的幾個社會問題方面做點事,以改善公眾印象,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恐怕公眾不能有太高的期待。

丁學良指出,丁學良認為,在普通的老百姓最關心的幾個民生問題,如果中共一點不做的話,會引起老百姓的憤怒的,甚至不排除在兩會以後有些地方會有一些走上街頭抗議,現在中共的高層,在這些方面反應比較敏感,所以他們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除了加強社會維穩,在民生方面至少在短期之內,他們會做一點事,但說的和做的會有一些差距,公眾不能有太高的期待。」

中共不會站在民意的角度建立法制制度

這次兩會,會不會對中國當前的「司法濫用」、「政治干預司法」等有所涉及,也為部分公眾和法律界人士關注,對此德國之聲採訪了被稱為「中國律師界的良心」的張思之,他作了簡短明確的回答:「我不知道他們有哪些提案,但我不抱什麼希望,這是基於我對執政黨及兩會進程的瞭解。」

而「八九學運」領袖馬少方對此的看法是:「中國的人大會議中,實際上是執政者在控制立法者,這樣的代議制不是真正的代議制。當前是虛假的民主制度,標明叫『所謂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它是反民主的。

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日前罕見的接受專訪,表達他想在今年全國『兩會』提案關切當前土地改革政策。

胡德平指出:「政府為了公共利益可以徵收農民的集體土地,但若不是為了公共利益,而是用於商業開發用地,合法嗎?用補償性低價收購,再高價售出,合理嗎?」

胡德平表示,農村集體土地被徵收引發的城鄉土地矛盾問題日益增多,強制拆遷民房也造成不少社會矛盾,城鄉發展失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致使民營企業成為社會群眾的箭靶及出氣桶。對此,胡德平認為,民營企業只有現罪,沒有『原罪』,要衝破計畫經濟,進行改革必須要吃禁果。
 

来源:新唐人綜合報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