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人教子理念:重德修身(一)

 2011-03-03 11: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古人非常注重家風、家教,注重對子女的德性培養,以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向道、向善等理念正面引導,「重德修身」成為各家家訓的核心內容。古聖先賢們對子女的仁慈關愛和嚴格要求,使其在任何時候能夠擇善而從,走正人生之路而無怨無悔。古人家教的智慧,為後世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以下舉些例子。

孔子教子學《詩》、《禮》
先師孔子行教像(唐•吳道子)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的思想家、教育家,相傳他有三千學生。《論語•季氏》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他的一個學生陳亢有一天問孔子的兒子孔鯉:「你在老師那裡聽到有與別人不同的教誨嗎?」孔鯉說:「沒有啊。有一次我父親曾獨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過,父親問我:‘學《詩》沒有?’我說:‘沒有。’父親說:‘不學《詩》,無以言。’我馬上就去學《詩》。又有一次,遇到父親一個人在那裡,我快步走過,父親問我:‘有沒有學《禮》?’我說:‘沒有。’父親說:‘不學《禮》,無以立。’我馬上又去學《禮》。我只聽到這兩件事。」陳亢下來高興地說:「我問一個問題,卻得到三個收穫,知道了學《詩》的道理和學《禮記》的道理,還知道了君子對待自己的兒子與別人的孩子是一樣的。」

的確,詩和禮,都是孔子教育學生的重要內容。孔子說:「詩言志,歌詠言」,認為利用文藝形式對學生進行具體形象的教育,比說教往往有效的多。相傳《詩經》三百零五篇,就是他親自刪定的,內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隨道義有關。孔子認為人的道德修養就應從這裡開始,可以提高人的觀察力,另外,通過讀詩也能夠學到許多歷史、自然、社會知識。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他所說的禮,就是社會的道德禮儀行為規範,從學禮開始,教育學生樹立自己的德行,從實踐中逐漸培養出學生的自覺的道德主體意識,進而成為日後通達天道、經世濟民的基礎。

孔子教育兒子學「詩」學「禮」,和對其他學生的要求是一樣的,並沒有因為孔鯉是自己的兒子就放鬆對他的要求,這一點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生的一視同仁和對兒子寄予著很高的希望。後代的讀書人,把孔子教子的方法稱做「詩禮傳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