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里根經濟學的價值

作者:張立偉  2011-02-22 15: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2月6日是美國前總統里根的百年冥誕,最近一段時間來,美國各界陸續隆重紀念這位上世紀80年代連任兩屆的總統,歐巴馬也在《今日美國》發文緬懷。在美國人眼裡,里根重塑了美國精神,紀念活動多少反映了美國人對現實的不滿,很多美國人呼籲歐巴馬向里根學習。

1981年1月,年屆70高齡的里根就任美國第49屆總統,他所接手的美國正遭受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此外,持續的越戰讓美國價值的認同感被日益增長的懷疑所取代,前蘇聯在尖端武器和影響力範圍上都贏得了對美國的優勢,這些也讓公眾對建立在個人自由和自由市場基礎上的美國政治體系產生了一些懷疑。

羅斯福用「新政」帶領美國走出了蕭條,里根最終也開創性的以匪夷所思的「里根經濟學」引導美國人走出滯脹危機並贏得冷戰,堪稱「里根革命」,也就是新政以來美國經濟發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當前,歐巴馬同樣遇到經濟危機與美國影響力的衰退,美國人期望他能夠像里根那樣引領美國重返「山顛之城」。

里根當年所迎戰的滯脹危機,本質上是「凱恩斯危機」。因為凱恩斯用他的理論將資本主義從大蕭條之中解救出來,並推動西方經濟在戰後迅速恢復,進入黃金時代。然而,正是因為他太成功而成為神話,無人質疑凱恩斯的理論並被美國政府長期奉行,最終產生滯脹危機。

羅斯福「新政」結束了美國市場的無政府狀態,強化政府對市場進行宏觀管理的作用,這雖然緩和了日益貧富分化的矛盾,但是在強調社會公平的同時也影響到了經濟效率。美國皈依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主要是通過財政政策進行,大規模的投入帶來越來越高的赤字,原以為通脹是實現充分就業的低廉代價,但最終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滯脹。用里根的話說,凱恩斯用通脹去打擊失業,又用失業打擊通脹,最終結果是通脹與失業一起打擊了美國經濟。

產生滯脹的原因在於,在經濟停滯(主要表現為產能過剩)的時候,用來繼續刺激增長的財政或貨幣政策誘發了劇烈的通貨膨脹,而這種超出控制的通脹會使得市場價格信號紊亂以及資金流向發生變化,從而使得經濟陷入停滯與混亂,高通脹與高失業率並存。尤其是當年美國在適應性的政策下,為了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不斷增加貨幣供應量,火上澆油。

美國通脹率從1960年代初期的不到2%上漲到1979年的13.3%,里根在就任總統後的電視演說中承認,1960年的1美元到1981年只值3角6分,這導致個人儲蓄率大幅下降。儘管工資隨著通脹同步上漲,但是美國對名義收入徵稅而非實際購買力徵稅的做法,導致工資上漲也將人們推到更高的稅收等級,通脹和邊際稅率的提高對人們的生活水平打擊沈重。這使得社會分配嚴重不均,尤其是那些年輕人與靠固定收入為生的老人陷入困境。這種環境也影響了市場的投資預期,工人開始怠工,企業也無心進行研發,失業率開始上升。

作為溫和的保守主義者,里根這位未曾專門學習過經濟學的總統,在成功的化解滯脹危機過程中,用供給學派的減稅等政策對付「停滯」,用貨幣學派控制貨幣總量的政策對付「通脹」,這是一種探索性且爭議巨大的冒險的政策選擇。具體而言,就是降低個人所得稅率與減免企業稅,削減財政支出,放寬管理企業的法令與規章,控制貨幣供應量等。即通過控制政府開支與貨幣供應量的增長來降低通脹率,通過削減個人所得稅與加速企業折舊鼓勵工人努力工作與企業投資,並給予企業與市場更多的自由空間,增強活力。

里根的冒險獲得了成功,他那新自由主義的理念成為新的神話,並直接導致了今天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加深。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現在的經濟危機就是里根時代開始的新自由主義的結果,進而主張重返「凱恩斯」,加強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但是,里根曾有名言,「在這場危機中,政府不是解決方案,政府就是問題所在」,意思是說,政府干預或許再次降低市場的效率,並陷入官僚主義之中。

儘管政府投資模式是中國乃至「東亞模式」成功的本質,但為了實現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長期採取積極的財政投入與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了整體性的產能過剩,這需要及時轉型。不過,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採取財政刺激政策與天量貨幣投放後,產生了通脹壓力,一部分刺激資金在資產與商品市場到處流竄,面臨滯脹威脅。中國應該毫不猶豫的控制貨幣供應量,並用大幅加息的手段抑制各種資產泡沫,同時效仿里根減稅的做法,降低個人與企業的稅收,放開某些行業與某些生產要素的壟斷,給予市場更多的自由空間,才有利於化解滯脹風險。

来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