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百年冥诞,最近一段时间来,美国各界陆续隆重纪念这位上世纪80年代连任两届的总统,奥巴马也在《今日美国》发文缅怀。在美国人眼里,里根重塑了美国精神,纪念活动多少反映了美国人对现实的不满,很多美国人呼吁奥巴马向里根学习。
1981年1月,年届70高龄的里根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他所接手的美国正遭受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此外,持续的越战让美国价值的认同感被日益增长的怀疑所取代,前苏联在尖端武器和影响力范围上都赢得了对美国的优势,这些也让公众对建立在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基础上的美国政治体系产生了一些怀疑。
罗斯福用“新政”带领美国走出了萧条,里根最终也开创性的以匪夷所思的“里根经济学”引导美国人走出滞胀危机并赢得冷战,堪称“里根革命”,也就是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当前,奥巴马同样遇到经济危机与美国影响力的衰退,美国人期望他能够像里根那样引领美国重返“山颠之城”。
里根当年所迎战的滞胀危机,本质上是“凯恩斯危机”。因为凯恩斯用他的理论将资本主义从大萧条之中解救出来,并推动西方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进入黄金时代。然而,正是因为他太成功而成为神话,无人质疑凯恩斯的理论并被美国政府长期奉行,最终产生滞胀危机。
罗斯福“新政”结束了美国市场的无政府状态,强化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管理的作用,这虽然缓和了日益贫富分化的矛盾,但是在强调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影响到了经济效率。美国皈依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带来越来越高的赤字,原以为通胀是实现充分就业的低廉代价,但最终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滞胀。用里根的话说,凯恩斯用通胀去打击失业,又用失业打击通胀,最终结果是通胀与失业一起打击了美国经济。
产生滞胀的原因在于,在经济停滞(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的时候,用来继续刺激增长的财政或货币政策诱发了剧烈的通货膨胀,而这种超出控制的通胀会使得市场价格信号紊乱以及资金流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经济陷入停滞与混乱,高通胀与高失业率并存。尤其是当年美国在适应性的政策下,为了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火上浇油。
美国通胀率从1960年代初期的不到2%上涨到1979年的13.3%,里根在就任总统后的电视演说中承认,1960年的1美元到1981年只值3角6分,这导致个人储蓄率大幅下降。尽管工资随着通胀同步上涨,但是美国对名义收入征税而非实际购买力征税的做法,导致工资上涨也将人们推到更高的税收等级,通胀和边际税率的提高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打击沉重。这使得社会分配严重不均,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与靠固定收入为生的老人陷入困境。这种环境也影响了市场的投资预期,工人开始怠工,企业也无心进行研发,失业率开始上升。
作为温和的保守主义者,里根这位未曾专门学习过经济学的总统,在成功的化解滞胀危机过程中,用供给学派的减税等政策对付“停滞”,用货币学派控制货币总量的政策对付“通胀”,这是一种探索性且争议巨大的冒险的政策选择。具体而言,就是降低个人所得税率与减免企业税,削减财政支出,放宽管理企业的法令与规章,控制货币供应量等。即通过控制政府开支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降低通胀率,通过削减个人所得税与加速企业折旧鼓励工人努力工作与企业投资,并给予企业与市场更多的自由空间,增强活力。
里根的冒险获得了成功,他那新自由主义的理念成为新的神话,并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加深。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现在的经济危机就是里根时代开始的新自由主义的结果,进而主张重返“凯恩斯”,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但是,里根曾有名言,“在这场危机中,政府不是解决方案,政府就是问题所在”,意思是说,政府干预或许再次降低市场的效率,并陷入官僚主义之中。
尽管政府投资模式是中国乃至“东亚模式”成功的本质,但为了实现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长期采取积极的财政投入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整体性的产能过剩,这需要及时转型。不过,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采取财政刺激政策与天量货币投放后,产生了通胀压力,一部分刺激资金在资产与商品市场到处流窜,面临滞胀威胁。中国应该毫不犹豫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并用大幅加息的手段抑制各种资产泡沫,同时效仿里根减税的做法,降低个人与企业的税收,放开某些行业与某些生产要素的垄断,给予市场更多的自由空间,才有利于化解滞胀风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里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