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中國大陸,還是印度、希臘、義大利半島,歷史發展都有天意安排。
吳越爭霸時,春秋已有四王:一個傳統的天命國王,三個因軍事實力自命的國王:周王、楚王、吳王、越王。此外還有秦國、齊國,不僅也眷戀中原霸權,更覬覦周圍弱國的土地、人口。中國君主制、貴族制、庶民制三合一的宗族社會,分家現象嚴重,卻沒人想做公民,包括提倡「兼愛」以促使天下和平為己任的墨者。中國奴隸制發育不全:無產為奴,賣身為隸,卻又因才華轉眼可貴。例如春秋虞國亡國,虞奚成了楚國的奴隸,卻因才華被秦穆公以羊皮贖身,封地百裡做貴族(大夫),以「百裡」為姓,重建社稷。中國諸侯從不為增加奴隸兼併土地。
中國諸侯兼併土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國土,由小國變成大國、弱國變成強國。中國奴隸可謂封建土地•社稷制的副產品,即封地的贈品。百裡奚前後的伊尹和勾踐都因失地亡國,獲地又成為貴族。中國奴隸制宛如嬰兒,大了就不是了。所以奴隸在古代中國不是社會制度,只是封建禮制的最低等級。希臘奴隸制可不同。
奴隸制在古代希臘、羅馬等地區,像那種「拳頭上立得人,肩膀上跑得馬」魁梧漢子,可不像當今網路上不固定IP的動態網。奴隸主要來源於戰爭,滅國即亡其宗,其國人整體遷移其原居住地,到征服者的土地上,或者遠遠地賣給其他國家的人,從此失去原來的姓名,由主人賞飯吃或給家庭,卻又想拆散就拆了。人在古希臘一旦亡國為奴隸,終身難以再自由,即使過去是貴族,從此只能仰人鼻息生活,成為會說話的牲口,可能經商有錢甚至替人管家,卻不能做官搞政治了。古代公民選舉制度完全憑確定、成熟的奴隸制來保障。在古代希臘、羅馬,奴隸一參政,公民跟奴隸身份就分不清了,所以名稱就不能夠像中國那樣因才華而改變。成熟的奴隸制是殖民戰爭締造出來的,可謂上蒼一種很特別的歷史安排。
中國古代雖然一直有奴隸制,卻因為沒有公民制,只是封建土地制的附屬物。奴隸雖然卑微,卻因為美貌和德才可以被提拔,跟主人相依為命,不成為階級和社會。因此半封建的春秋時代,郭沫若這些唯物史觀雷公嘴,居然能說成是奴隸社會末期,像跟老婆結婚選日子一樣,把公元前475年定為中國封建社會和戰國時期的開始,真是亂點鴛鴦的荒唐。戰國實際上從三家分晉的公元前403年開始。
晉國從文公稱霸之後,晉國長期稱霸中原,楚、秦、吳、越四國只是在南、西邊稱霸,而且都只是一時。姬姓周朝在姬姓晉國霸業的代理下還依然存在。春秋時期,中國可謂典型的半封建社會,封建禮樂文化衰微下,人的私心惡性張揚,經濟、政治和文化都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稅收制度確立,軍政組織創建,諸子百家爭鳴等等,代價卻是道德倫理的敗壞。諸侯爭霸,大夫專權,家臣執國命……
晉文公之後,公室逐漸衰落,晉國六卿把持實權,春秋末期剩下智、趙、韓、魏四家,智家為首。智家成了出頭鳥,帶頭背棄大夫尊重公侯的禮義,無限貪婪,結果率先被滅。晉國在春秋時期,跟魯國一樣是西周禮制的代表,而且國力最強。晉國的禮法制度雖然也很正宗,卻因為地主大夫勢力強大,而公室衰弱撐不起了。
智伯瑤仗勢欺負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三家,以晉公室名義索要土地,遭到趙襄子的拒絕,智伯聯合順從他的韓、魏兩家攻打趙家晉陽城。趙家頗得民心,攻城兩年不下,智伯施毒招,引晉水灌淹晉陽。這種灌水淹城的作戰方式,在後來朝代被沿用,卻是智伯缺德首創,注定智伯要遭殃。趙國危在旦夕,韓康子和魏桓子觸目驚心,擔心起自家今後是不是被淹的命運。趙襄子手下門客張孟談獻計遊說韓家和魏家背離智伯成功,韓、趙、魏三家反過來用水灌淹了智伯的兵營。智伯功敗垂成地全軍覆沒,被逮住殺了,土地也被三家平分,真像坐過山車摔下。
智伯是個狠角色,如果晉國不是被削弱,而是被智伯取代姬公建立新晉國,那麼智家晉國將始終比秦國強,棄禮用法的變革不僅率先,國家將更文明進步,那就可能完全阻止秦國崛起的路,使中國跟印度文明特徵更接近,中原統一的皇帝國家和漢民族長期存在就不太有可能,而接近印度、阿拉伯。這卻不是天意。
今日回頭看,中華歷史當時的天意就是:秦朝要「嫁」漢朝,晉國必須衰亡。
於是我們就看到智伯在必勝的一剎那之際,韓、魏兩家反水。從歷史現象上看,當時是韓康子和魏桓子擔心自家今後的命運而被張孟談說服,而實際上智伯臣屬郄疵通過察顏觀色和利益分析,提醒過智伯要提防韓、魏兩大夫反戈一擊。但智伯剛愎自用、利令智昏,又不懂人心,所以沒有將郄疵的忠告聽進耳。然而現象後面是歷史安排,上蒼安排了智伯的剛愎自用、利令智昏和不懂人心。
依據史實,智家氏族的宗族長位置,也即大夫的世襲貴族位置,有族人勸他父親智宣不要交給智伯,而應該交給德比才高的智宵,以免智家整個幾百裡的大宗族的命運都因為他好大喜功、愛欺負人而一個閃失招致蕩家覆宗的命運。但智果的父親沒聽進去這種為了宗族生死存亡的忠告,執著自己的個人喜好,硬移交宗族長•晉大夫的權力給了智瑤。這不就是歷史這位導演在選拔讓晉國禮法衰微的破壞者嗎?卻也給了他同樣可以讓晉國禮法和智家宗族都不衰微的選擇,全看人的心怎麼動?以個人私心動而衰,以公室和宗族利益動而不衰。就是這樣的。
智伯繼位後,確實大有作為地將六家大夫變成了四家,另外擁立晉哀公而做僭主專權,大權獨攬可以得到很多好處令其貪得無厭,圖謀逐漸滅韓、趙、魏三家代晉。而這卻不是歷史安排秦國郡縣官僚制取代封地貴族制之發展所要的。
於是就有了智伯首創「水淹戰術」惡計時,讓他先自食惡果的歷史安排。韓、趙、魏三家反過來用水灌淹了智伯的兵營。智伯功敗垂成,全軍覆沒,被逮住殺了,頭顱被塗上油漆,做了趙襄子的用具(這又埋下趙後來被滅的種子)。20年後,韓、趙、魏瓜分晉國。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強求周王封諸侯,晉國分出三個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後來魏、趙、秦、齊、楚、燕、韓七個戰國時期的大國也稱了王,連名義上對周王的尊崇也不管不顧了,各自在地方以棄禮重法的方式爭雄。但在爭雄過程中,魏、趙、齊、楚、燕、韓六國都依然戀著貴族制,惟有秦國徹底舍棄。這就是說,歷史安排了百姓貴族制要在中國消除,讓皇帝代表的庶民社會興起並持久存在,直到兩千年後的中國共產黨通過德國理論和俄國組織弄來禍害中華神州。
- 關鍵字搜索:
- 【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