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拾慧:《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余鐘磬音。
(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身影與步履,在這旭日初升,高廣的林木篩下縷縷陽光的晨間,踏進這一座破山寺。一路上綠竹夾徑,蜿蜒的把人引向一片幽靜的濃林密花中,此時能隱約的窺見唱經禮佛的禪房掩映其間。翠綠的山巒煥發著日照的光彩,似乎使得鳥兒們喜悅不已,不停的飛鳴歡唱。那清澈的潭水映照著眼前的一切,不覺使人心境湛然空明起來。這時的詩人不由自主的駐足諦聽,頓時感到大自然和人世間所有其它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那幾聲悠揚的梵音鐘磬,滲入自然的時空,悄然的展現這祥和恬靜的空門禪悅的奧妙!

佛教認為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精神上是極為純淨怡悅的。這首樸實寫景的抒情律詩,有著意在言外的深長寓意,在悠遊中寫體會,在閑適裡談意趣,領略到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讓人頓時興起遁世歸隱的情懷。

自古以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貫穿著中華兒女的一切生活習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因為人是自然的產物,所以理所當然的,我就認為人具備著與自然界的一切融會溝通的本能。在大自然面前人們才能顯真性,也才能不自覺的去除物慾。當你放下世俗的一切,與自然接觸、跟自然親近,無形中,你的心靈就被他淨化了,久而久之,你會擁有一顆空曠的、四通八達、沒有挂礙的心,就能立即融入廣袤空遼的天地裡與其合一,如此一來,心境自然沉寂平和,七情消弭,六欲不入,山光與潭影自然和你溝通融會。因潭影的澄照,使你沒有了人心;同時你也就知曉,鳥兒喜愛山林的真性情,因山光的觸動而歡悅鳴唱的自然流露。

所有的一切都在自然中產生,所有的變化都在自然裡孕育,此時「我」的概念也逐漸退隱混融其中而渾然不覺。其實宇宙中的萬事萬物莫不相互依存,彼此相輔相成的。那天人合一的境界令人心嚮往之,只可惜步入科技時代,幾乎人人都在忙碌、盲目與茫然中高度物質化,心靈與萬物的契合已是求之不可得了。每個人自覺不自覺的讓慾望築起了藩籬,讓貪念豎起了圍牆,隔開心靈與自然的溝通,阻斷心靈與自然的接觸,人為的製造了心靈的囹圄,禁錮了本性的彰顯,於是乎放棄了與自然相互依存的本能!

如果你有心,或夠幸運的話,還有個機會,請加入佛法修煉的行列,讓法理洗滌你的心靈,蕩盡塵垢。果能如此,那寧靜的心田,澄澈的心境,自然呈現山光悅鳥性的空靈,潭影空人心的淳樸。不用特意去山林駐足,不必刻意到田野去追尋,心中自有超逸的山光,性靈就有澄明的潭影,那時再回頭審視從前的種種,你會感覺恍如置身在遙遠的彼岸,清冷的諦視著我們一向翻滾其間,充滿是非對立、華麗喧嚷的煙火人間,是如此的不堪回首,是這樣的污濁不潔,此時你就會知道自己是何其有福了!

本文留言

作者紫菡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