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們減稅

發改委首次表態,說是物價指數(CPI)的漲幅今年將會超過3%。其實這事兒他們不說我們也都知道了,而且早就知道了。每天我們都在菜市場、超市、加油站感受到,也在日漸寒冷的日子裡天天上班路上,看著周圍那些我們傾盡全部都掏不出首付的房子倍有感受,倘若CPI只是3%或者稍微高一些的話,我們很多感受還真是沒這麼刻骨銘心。這事兒可怕的地方在於,當發改委說物價漲幅在這個比例之下,比如2.9%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的是放大了幾倍的後果,他要是自己都承認會超過這個幾乎是政策所規定的、原本絕對不該超過的3%時,這物價到底會不會瘋漲大家可就全都沒底了。

發改委這個表態往好了說,可能要調整一下政策底線,把能夠接受額度調高一些;往壞了說的話——— 我還是就別說了,因為壞到什麼程度不太敢想像,尤其是在這初冬的日子裡,還有條是央行說貨幣超發不可避免,但他們不會「放任」通貨膨脹。這話的意思就跟發改委曾經說調控房價是一樣的,人家可從來沒說讓房子降價,而是叫做有序增長。不會放任通貨膨脹的意思,就是在超發貨幣的前提下,通貨膨脹是一定的事兒。房價沒有控制住,通脹是不是能控制住呢?大家自己想吧。反正收入沒怎麼增長是真的。

收入增長不多是個事實,其實另外一個事實可能很難察覺,前段時間有條新聞說,經過統計,這幾年增發的貨幣達到43萬億元。有個朋友就問了,增發這麼多貨幣都到哪裡去了?為啥我沒有多拿到幾萬元啊?平均下來也應該有個兩三萬元呢。有明白人告訴他,43萬億元的數目確切與否暫不論,但增發貨幣不是給錢,而是通過這種手法從你那裡拿走了錢,你想什麼呢。

既然物價漲幅有可能超過政策允許的上線,而通貨膨脹早就已經開始、而且大規模的通脹還有可能出現,如何應對就是個問題。發改委對此是這麼回答的:現在國家發改委正密切關注國內物價形勢的變化,對農產品、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食品的價格,要高度關注。而儘管存在多重影響物價超過預期的因素,但今年有信心控制好物價,基礎在於今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最高點,食用油庫存也較為充裕。這話聽著心裏激靈一下子。經國大計我等小民是不懂的,糧食之類的基本生活物資是社會安定的基礎倒是也知道,只是一個現代社會要保證運轉,糧油儲備不應該是全部。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一個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咱政府又這麼有錢,就是這些東西少一點兒應該也不會出大問題,這些都是可以從別處買的。換而言之,要是靠這個就以為能保障社會穩定的話,估計會出大問題。

於此環境下,要想增加民眾可支配收入來抗衡物價上升與通貨膨脹,最有效的、最能惠及全民的就是減稅。中國稅負痛苦度排名世界第二,顯性與隱性的稅收如果統計出來的話,其比例之高可謂驚人。減少對企業與個人的稅收,應該是可行與能行的。但是,就是這麼一種最便捷的方式不但不能行之,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在醞釀著加稅,如車船稅、房產稅。在這雙重的擠壓之下,民生何堪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五嶽散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