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五嶽散人:聊兩句我做過的慈善捐助(圖)

 2016-01-11 09: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破敗的農村小學(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1月11日訊】那時候我們這幫人在天涯社區的關天茶社版塊廝混,當時這個版塊說是執中國民間輿論的牛耳不為過。有一篇帖子引發了大量關注,說的是北京南站附近的上訪村在第一場冬雪降下之後,住在橋洞之類露天地方的上訪者因為凍餓而死的至少有七人。網友對此極為關注,後來幾位相熟的朋友委託我發帖募集衣物、鋪蓋、食品、藥品進行救濟。

三週的時間裏,從全國各地寄來的衣物等物資堆了一個我家一個房間,以至於發放的那天要專門雇了一輛130的貨車拉過去。

記得那天志願者聚齊的地方是西單三味書屋門前,當時來了二十幾位網友,有些是直接當場買了方便麵之類的放在車上。

到了上訪村我們才發現自己確實是沒有經驗,那麼多人不知道怎麼進行發放。幸好當時那一片兒地方沒有拆完,有一個專門供上訪者住宿的小旅館,老闆也是上訪人員,後來也就開了這麼個黑旅館留下來了,屋裡全都是架子床,一個房間大概能睡十幾個人,有些人在狹窄的過道中點著小爐子熬煮沒有配料的白菜幫子。這地方是男女分開住宿的,只有女人、孩子的房間有火爐,男人住的房間裡是沒有的。我記得是一天兩塊錢吧。

要是沒有這個頗有組織能力的小旅館老闆,恐怕我們的分發就是一個災難了。

第二年我們經驗就比較豐富了,基本上做到了分揀、分類後分發,然後再拿出我們自有的一些收藏有針對性的拍賣後直接購買睡袋、棉鞋送過去。其實這也出了很多問題,有些上訪者拿到東西後就會賣掉,然後換錢來吃飯;也有當地的小流氓過來找事,幸虧我們去的人大多是當年越野俱樂部的骨幹,保持了隨身攜帶求生刀的良好習慣。

經過這兩次我才知道,慈善活動在組織以及經管上比經營一家公司輕鬆不了多少。如果是誠心想做慈善的話,哪怕就是這種最為簡單的實物捐贈都要付出極大的辛勞,這還別說因此獲得了「喝茶」的榮譽。

再後來我就很少親自動手做這種事了,這個算是個性使然,對於太精細的工作不是做不來,而是實在懶得做,能夠找到靠譜的人做最好,我掏錢就是了。

我做過的最靠譜的捐贈活動是資助某地的孩子上學。這個不是我靠譜,而是組織者靠譜,他們所採用的方式是我至今見過最牛的。

我們三個人一起捐贈一個孩子,每人一年也就是幾百塊錢。為什麼是三個人呢?誰都有個錢緊的時候,萬一其中有一個人暫時沒錢,另外兩個人也可以填補上這個缺口,而不至於讓孩子的救助中斷,而且三個人雖然都是陌生人,可人的心理就是不能丟面子,大家都會努力做到不中斷救助。當然,如果有錢可以多參加幾個這種三人小組,可每個人都不能把一個孩子的救助全包下來。

這個機構設計更為合理的地方在於架構。比如說前方做探訪、回訪的志願者是不捐錢的,他們的工作就等於是某種意義的捐助,掏錢的是後方我們這樣的三人小組。這就保證了中間沒有任何損耗,每一分錢都會落到孩子手裡。

當時我對於被救助的孩子是這麼選擇的:女孩優先、女孩裡成績好的優先。這是因為女孩子更容易因為各種原因失學,而她們將來要做母親的,多學任何一點兒知識,都會對她的孩子產生影響,哪怕是她這輩子沒有因為知識而改變命運,她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母親在孩子身上的影響要大過父親。

在這個網路的時代,我們要做捐助其實並不難,難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官方在自己粗放管理之下還用各種方式阻礙民間社會的自組織發展,然後利用慈善斂錢以至於聲名狼藉;民間組織因為沒有取得合法地位的便捷通道舉步維艱,還有一些藉此行不軌之事,就像上次那個藉著捐助逼姦孩子的組織。

對於中國的慈善事業而言,政府放開民間的手腳、民間接受政府以及輿論的監督才是正道。我們要明白的是,真正覆蓋面巨大的慈善必然需要政府出面才行,他們的管理架構與社會管理體系是民間組織比不了的,而且不用也是浪費。但政府的官僚化、教條化管理又不能覆蓋社會的死角,這就要民間出來拾遺補缺,兩者缺一不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