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何清漣:魔瓶中的「愛國主義」

 2010-10-29 03: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9
    小字

魔瓶中的「愛國主義」還會繼續聽主人吆喝嗎?

從10月16日開始一連三天,中國各地接連舉行反日示威遊行。由於中國那部《遊行示威法》事實上已變成《禁止遊行示威法》,人們因此很容易猜測這些遊行均由官方操控。然而到了20日以後,中國一些城市的大專院校依據教育部最新通知相繼封校,不讓學生上街參加反日遊行。對官方這一放而又收的舉動,很多人不太理解,只感到聖意難測。

中國官方當然要將這些遊行說成是民眾「自發」的。但事實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製造了以狹隘民族主義為底色的愛國主義這個「魔鬼「,關在自己嚴格掌控的政治魔瓶裡以備用。 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以及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發生之後,本人由於工作性質所系,親歷了中國當局如何利用愛國主義這種國家遊戲,爭取外交利益。

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以後,中國各大學接到中共各級宣傳部的指示:由學生會與校共青團委出面組織學生遊行(不少學校還為學生提供遊行期間的食物及飲料),標語口號統一製作,每個系要派出領隊,以便控制局面,防止發生超出政府意願之外的事情。同時各地媒體也奉命趕往現場「採訪」,報紙在當晚都必須以通欄標題在頭版做為重要新聞發出。宣傳部還下發了一組參考性質的新聞標題並指示:各媒體做標題時可以在不偏離給定的標題題意範圍之內發揮創造性,以免各報新聞標題大同小異,給外界造成政府在背後操縱的印象。遊行過程中,不少武警與公安穿上便衣混於遊行隊伍當中,遇有學生呼喊政府不喜歡的口號,立即制止。於是整場遊行「穩定有序地進行」,「向美國政府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憤怒與力量」(當時的媒體用語)。

這是江澤民統治時期利用民眾情緒爭取外交利益的第一次嘗試。由於美國政府擔心中國民意洶湧,導致中美關係惡化,作了一些讓步。中國政府嘗到了甜頭。此後在 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後再度祭起這一法寶,但效果不如第一次理想,不少網友借網際網路發文質疑撞機事件真相,包括中國飛行員王偉是否死亡都在質疑之列。

2005年日本要求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為了挫敗日本爭常的努力,中國政府親手執導了一場聲勢浩大、以民族主義為主訴的「國家遊戲」,幾管齊下,製造了各種壓力,迫使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於4月22日在雅加達舉行的亞非高峰會議中,為日本在二戰期間對亞洲造成的苦難道歉,以此安撫中國和南韓的反日怒火。一旦目的達到,中國政府立即宣布結束這場「國家遊戲」。其時,中國當局已經看到一些苗頭:被壓抑已久的中國民眾在遊行的狂歡中宣泄鬱悶,隨時有可能將這場國家遊戲的主題變換到其他方向。於是對民眾發出強硬警告,明令不得進一步參與任何反日示威。中國前外交官員亦被派往中國各大學告誡學生,要「以合法和有序方式表達他們的感情」。

中國政府這種處理外交事務的手段是師從晚清故智。晚清官僚在處理「華洋關係」時悟出「官怕洋人,洋人怕老百姓,老百姓怕官」,在外交失敗時,總是認為「民氣可用」,挾民自重,借民眾仇外力量來達到自己的外交目的,1900年義和團事件就是滿清政府「挾民制洋」的「經典之作」。

今年中國政府暗中操控反日遊行時,已預先考慮到在一線大城市的反日遊行中可能會出現少數人藉機「鬧事」,有意將反日遊行安排到在當局眼中政治覺醒度不太高的二三線城市。但事與願違,在陝西寶雞的反日遊行隊伍中,除了抗議釣魚島事件、呼籲抵制日貨之外,還出現了 「抗議高房價」、「推進多黨合作」、「縮小貧富差距」、「實行新聞自由」,「英九哥,大陸人民歡迎你!」等標語(日本FNN新聞頻道10月24 日,http://fnn.fujitv.co.jp/news/headlines/articles/CONN00186705.html)。在反日遊行中居然出現了這樣的「反政府口號」,迫使中國政府在全國緊急叫停反日遊行。

在控制之下放出阿拉丁魔瓶中的「魔鬼」,曾在外交上為中國當局加分。但今年的情況表明,「魔鬼」不再像以往那樣聽從主人吆喝。誠如網友所言,一個連自己房子與耕地都保不住的國度,國民哪有什麼熱情去保護一塊早就不屬於自己的國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原載何清漣美國之音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