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對聯天子朱元璋 (圖)

 2010-10-23 23: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朱元璋十七歲那年成了皇覺寺的小行童。一天,有個姓葉的秀才來到皇覺寺遊玩,法師便派朱元璋陪同他。二人遊玩了半日,來至寺廟門前。葉秀才見寺廟邊田中有幾個尼姑挑禾,心想戲謔小行童一番,便信口佔出一聯:

師姑田裡擔禾上;

念完,即叫小和尚續對。朱元璋一想,這是個戲謔聯句。句中「禾上」是「和尚」的諧音。略一思索,對上一聯句:

美女堂前抱繡裁。

葉秀才聞語,驚嘆不已。品味小行童的下聯同樣是戲謔句。聯句中「繡裁」即「秀才」的諧音。連稱:「高才!高才!」

回至寺中,葉秀才見池裡荷花巳結蓮子,又出一對句:

蓮子已成荷長老;

朱元璋即對出:

梨花未放葉先生。

 十八歲的朱元璋背著一頂破箬帽,一個木魚,一個瓦缽,一個小包袱,拜別了師父和住持,告別了皇覺寺,當起了「遊方僧」。

 一天,朱元璋雲遊到了合肥某村,恰逢地方官在該村徵糧納稅,老百姓叫苦不迭。村頭一窮書生打扮的年輕人,小聲自個兒說:

唉!可嘆古今良吏少啊;

朱元璋正好從窮書生身邊走過,無意中接上了:

嗯!須知世上苦人多嘛。

又一次,朱元璋雲遊到了汝州(今河南臨汝)某莊,恰逢莊主辦壽。已有兩餐未進食的朱元璋,肚中咕嚕得挺厲害,在門外把木魚敲得聲響,見無人問津便衝進了屋,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喝酒半醉的胖莊主,帶著幾分醉意,咪著小眼睛,伸出右手,用二拇指指著朱元璋罵:

呔!爾小子骯骯髒髒,進門就吃,又挾菜,又扒飯,好似饞貓偷食;

朱元璋受辱後,也不示弱,邊吃邊答曰:

呸!你老瞎顛顛倒倒,開口便罵,不通情,不達理,猶如惡狗傷人。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一三五二年),朱元璋投郭子興部下當兵。元至正十五年(公元一三五五年)當上了太平興國翼大元帥。

龍鳳二年(元至正十六年,公元一三五六年)三月,朱元璋率水陸大軍三攻集慶(今江蘇南京)。中途經過某驛站見一小孩看守馬驛,感到很有趣,望著手執馬鞭的孩子,信口笑道:

十歲兒童當馬驛;

那孩子口咬著手指頭,眨巴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望著朱元璋,對答道:

萬年天子坐龍庭。

時年二十九歲的朱元璋大喜,一把抱起孩子,笑道:「好樣的,叫我乾爹!」

龍鳳四年(元至正十八年,公元一三五八年)十二月,朱元璋統率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元軍重要駐點之一的婺州(今浙江金華)進發。婺州城破之後,朱元璋馬上在婺州置中書浙東行省。浙東行省建立那天,朱元璋親自派人趕做兩面大黃旗,由自己書寫一副對聯於旗上,挂於行省之門牆。這副對聯是:

山河奄有中華地;
日月重開大宋天。

接著,又找來木匠做成寬五尺,長丈餘的木牌兩個,由自己書寫一對聯,立於行省大門的兩邊。聯文是:

九天日月開黃道;
宋國江山復寶圖。

從元至正十六年(公元一三五六年)起,朱元璋與張士誠近十年間,大小數百戰,互有勝負。到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一三六五年)九月的一天,朱元璋開軍事會議,商量進攻東吳張士誠一事。開會這天,軍師劉基(字伯溫)率先到殿,朱元璋立即把自己早已寫好的一副對聯上聯遞給了劉基。上聯是: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吳。

劉基聽出來朱元璋雖有進攻東吳的打算,但還拿不定主意。於是續了下聯,鼓勵朱元璋大膽出兵:

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朱元璋聽了劉基的答話,於是下定了進攻東吳的決心,待文武官員到齊後,他拿出進攻東吳的一套設想,文武官員一致贊同。

朱元璋滅了東吳之後,又經過幾個月的南征北伐,降了方國珍,平定了山東。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於鐘山之陽,設壇備儀,先告祀天地,即皇帝位於南郊,後在奉天殿受百官朝賀,成為合法的正統的皇帝了,定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以應天(今江蘇南京)為京師,在奉天殿辦公。

朱元璋在他稱帝的那年(公元一三六八年)的一天,在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冒官的早朝之後,決定給部分功臣分別撰寫一副對聯,對他們的功績予以肯定。為文臣陶安書寫的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接著,又給武官徐達題寫了一聯:

破敵平蠻,功貫古今第一;
出將入相,才兼文武無雙。

 一天,朱元璋起得很早,來到陶安的府第,也不通報,逕直步入書房。在書房過夜的陶安,起床不久,來不及收拾房間,朱元璋見此情形,微笑著說:

枕耽典籍,與許多聖賢並頭;

陶安說:「皇上過獎了。」忽然瞧見朱元璋手中那把畫著山水畫的白折扇,靈機一動,即答曰:

扇寫江山,有一統乾坤在手。

君臣間對視之後,哈哈大笑。

過了一會,朱元璋踱步來至書桌前,意欲題詩弄筆。陶安急忙挽袖為之磨墨。書房外恰有雄雞啼鳴,朱元璋於是寫道「雞叫一聲蹶一蹶」,陶安見之,內心暗笑。朱元璋不慌不忙,又寫下第二句:「雞叫兩聲蹶兩蹶」,正當陶安強裝笑臉時,朱元璋筆下躍出:「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陶安不禁拍案叫絕:「萬歲真有力挽狂瀾之術!」

朱元璋稱帝那年(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八年)除夕,他傳旨每家每戶門楹要張貼紅紙對聯。聖旨傳出之後,他又在京師(今南京市)便服察訪。瞧見一家鋪子的門楹上未貼對聯,心中好生納悶。便來到這家鋪店門前,打聽為什麼不貼對聯。

店裡走出一個胖老頭,滿面難色地說:「唉,皇帝老爺聖旨一下,忙得秀才難喘息——識字人不一定會寫對子;會寫對子的,哪有半點工夫。我們到處求人寫,無法求到。」

朱元璋說:「老闆,我替你寫一副怎麼樣?」

胖老闆一聽,喜出望外。」並急忙把朱元璋請進了店內,叫兒子拿出紙筆,自己親手磨墨。

朱元璋提筆便問:「你家是幹什麼行業的?」

胖老闆回答說:「我家世代做屠戶,兼做閹豬的營生。」

朱元璋知道了,大筆一揮而就: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微服漫步於京城的大街小巷,瀏覽市容。走著走著,見一農民賣藕,即湊上前去,從筐中拿起一支潔白、粗壯的藕看了看後,自言自語地說:

一彎西子臂;

賣藕的農民聽後望著斷藕上的一節藕眼,笑接:

七竅比干心。

朱元璋真沒想到這位藕農有如此才華,還要藕農與他聯句,藕農也不推辭,只說:「請便吧!」

朱元璋沉思了一會兒,又出一聯: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那藕農一邊應酬賣藕的營生,一邊接出下聯:

荷出水面,硃筆點天文。

朱元璋大喜,即命賣藕農民隨行,親封他為「祭酒」的官職。

朱元璋稱帝建都南京之後,常常遊覽京都名勝古蹟。一天,他來至莫愁湖,佇立湖邊,獨自吟出一聯集句:

水如碧玉山如黛;
雲想衣裳花想容。

這副對聯,對莫愁湖的山、水、雲、花作了恰到好處的描述。

 中山王徐達又稱為魏國公。不但長於馬上用兵,運籌帷幄,而且棋藝十分巧絕。但他每與朱元璋對弈,總要敗陣。朱元璋下了決心,要讓徐達亮出真本事來。

在一個初春的日子,朱元璋又邀約徐達去莫愁湖下棋,徐達欣然前往。

他們來到莫愁湖邊涼亭,開局之前,朱元璋說:「今天下棋,立個規距:一、要一邊弈棋一邊對句;二、你若勝了我,我就把莫愁湖送給你。」徐達點頭應允。

開局後,朱元璋信口吟出蘇東坡詩句: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徐達把手中的棋子下到要緊部位時,接上了黃山谷的一句: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君臣間對視一笑後,繼續圍殺。

這一天,他們從旭日東升開始佈陣,直到紅日西沉,還不分勝負。朱元璋棋興未減,叫人掌燈,挑燈夜戰。

這時,寒風瑟瑟,水波粼粼。朱元璋仰面觀賞天上的星月,即興構思一上聯:

天為棋盤,星為子,何人能下?

徐達瀏覽了一下夜景,見地下縱橫交錯的人行道,頓生靈感,迅速構思出了下聯:

地作琵琶,路作弦,那個敢彈?

過了一會,朱元璋又將上聯略作改動,吟出:

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

徐達略一沉思,迅速對出下聯:

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聚會。

夜深了,一局總算圍成了,朱元璋大笑了起來,吩咐侍人備酒,並向徐達說道。「這一回,我是真的勝了!」

徐達謙和地對朱元璋說:「這盤棋,還得請主公仔細看來,方知勝負!」

朱元璋親自舉燈照棋,細心觀察,發現徐達的百多顆閃亮的棋子,分明排出「萬歲」(萬歲的繁寫體)兩個字。

朱元璋驚嘆不已。此後,徐達也就成了莫愁湖的湖主了。

朱元璋稱帝后,不僅喜歡觀光京都,還常常微服出訪各州、縣。一次,微服私訪重慶府時,他來到多寶寺遊玩,面對彌勒佛,脫口說出一上聯: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遊客中重慶府秀才余文聽了朱元璋的聯語後,即在旁介面道: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之何所不容。

朱元璋聞語,掉頭觀見是一書生,主動邀請余文同去一家鄉村酒店飲酒敘話,余文也不推辭。

來到鄉村酒店,佳餚已被遊客買吃一空,朱元璋面對此情,信口又佔出—聯:

小村店三杯五盞,沒有東西;

余文把朱元璋過細地打量了一番後,猜想可能是當今皇上,便隨聲應道:

大明君一統萬方,不分南北。

朱元璋大喜。雖無佳餚,二人還是從簡用了餐。明太祖與之把盞說:

君子之交淡如水;

余文雙手接過酒盞對曰: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人言來語去,太祖愈覺余文有才華,在談論許久之後,意欲授官余文。余不願為官,託詞推諉。臨別時,明太祖贈余一聯句曰:

酒能成事,酒能敗事;

余文接對:

水可載舟,水可覆舟。

朱元璋讚嘆道:「真賢才也!」

又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訪。時值中秋佳節,投宿一家客店。在他之前,已有一書生模樣的青年人住進。二人見面後便攀談了起來,青年人原來是個監生,重慶府人氏,正赴京去國子監讀書,路過此州,投宿客店。朱元璋有意考考監生的學問,便以窗外明月為題,口佔一上聯:

秋月如盤,人在冰壺影裡;

監生見新床帳裡挂有一副《春山飛鳥圖》,即景生情,對曰:

春山似畫,鳥飛錦帳圍中。

朱元璋大喜,即向店家要來酒菜,二人飲酒閑談,臨窗賞月,談論時事學問,談得很投機,毫無睡意,於是攜手出店,散步於星月之下。

二人披星戴月行至店房不遠的小池塘邊,朱元璋口佔—聯:

小沼沉星,似仙人投下金棋子;

監生抬頭遠眺,恰見池塘後邊的山頂上,一輪明月猶如掛在古松梢上。觸景生情,即應下聯:

古松挂月,如老龍擎出夜明珠。

夜深了,他們回至店房,又談論了一時,臨睡前,朱元璋以監生的故里——重慶府為題,出—合字聯:

千里為重,重山、重水、重慶府;

監生通過幾個小時的接觸,見客人前額與下巴都很突出,八成懷疑他是當今皇上,於是恭敬地答曰:

一人是大,大邦、大國、大明君。

朱元璋聽罷大喜,第二天,將監生帶回京城,欽賜他為太學士,後官至編修郎。

洪武十七年(公元一三八四年),五十七歲的明太祖朱元璋回故里省視。昔日宏偉壯觀的皇覺寺,由於戰亂和災荒,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眼前只是一片瓦礫荊棘。這一切更勾起了他往日心頭的淒楚,於是下令重建皇覺寺。

 三年之後,一座比原皇覺寺更加宏偉壯觀的寺廟聳立在日精峰下,朱元璋親自將寺廟更名為龍興寺,又將那年與重慶府秀才余文合成的一副對聯,稍作改動,派人送往家鄉,這副對聯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慈顏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全國大大小小的政務,他都要親自處理。他成天成月成年看文件,有時也難免感覺厭倦。

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有一天,刑部主事茹太素給朱元璋送來了一份有一萬七千字的奏章,朱元璋命中書郎王敏站著讀他聽,王讀了六千三百七十字後,元璋還沒有聽到具體意見,說的全是空話,於是大發脾氣,把茹太素叫來,打了一頓。第二天晚上,朱元璋躺在床上,又叫人接著往下讀,讀至一萬六千五百字以後,才涉及正文,建議五件事情,其中有四件事是可取的,可行的。於是,朱元璋拿過奏章,在首頁批寫了兩句話,也是一副對聯:

冗文贅句即乏味;
直言快語斯有為。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當著文武官員的面說:「茹太素有繁文之過,一份建議五件事的奏章,有五百多字就可以講清楚,卻囉囉嗦嗦寫了一萬七千字。朕厭聽繁文,打了人,承認這是過失。對於茹太素敢於直言提意見應予表揚。儘管如此,茹太素還是忠臣。」

朱元璋對兒孫的教育特別重視,特在宮中建造大本堂,貯藏古今書籍,徵聘四方名儒為之教育太子和諸王。為了瞭解其子孫的才能,他常常到大本堂抽查考試。

有一次,朱元璋來到大本堂,特地試探皇太孫朱允炆的才思和學問,令其賦詩一首。朱允炆的詩後兩句是:「雖然隱落汪湖裡,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元璋喜歡豪放、粗獷的詩風,看了詩後,覺得缺乏氣度,很不中意。

為了進一步試探和啟發皇太孫,朱元璋即興出一對聯上聯,要他續對下聯:

風吹馬尾千條線;

允炆沉思一陣後,對曰:

雨打羊毛一片氈。

朱元璋緊鎖雙眉,搖著頭說:「對是對上了,調子仍是低沉,毫無氣魄。」

善於逢迎父皇的四子朱棣在旁,見此情景,即上前奏對道:

日照龍鱗萬點金。

對句很合朱元璋的口味,他轉憂為樂,連聲叫絕:「對得好,對得好!」

 

一天晚上,朱元璋退朝同到內宮,在宮中拿著把白折扇,來回踱著方步,在思考當朝時還沒有處理的一些事情。馬皇后以朱元璋扇子上的畫為題,出一上聯:

扇描墨龍,呼風不能喚雨;

朱元璋頓從倦意中清醒過來,掉頭望著妻子,莞然一笑,忽見皇后穿著一雙繡有金鳳的綠色緞面鞋,即續對曰:

鞋繡金鳳,著地那堪登天?

夫妻二人爽朗大笑了起來。

有一次,朱元璋一意孤行,要殺開國元勛劉基,也就是他當大元帥時的軍師劉伯溫。後在許多大臣的保舉下,才讓劉基告老還鄉。他把這事跟皇后說了,馬皇后聽後,連忙以對聯形式作答:

君君臣臣,商商量量,對對對;

朱元璋以內宮中妃嬪每天朝拜自己的情形續接了下聯:

姐姐妹妹,整整齊齊,排排排。

洪武十五年(公元一三八二年)八月,馬皇后病死,時年五十一歲。朱元璋悲痛不已,朱元璋特地為她題寫了一副輓聯:

寶瑟無聲弦柱絕;
瑤臺有月鏡妝空。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一三九八年),七十一歲的明太祖朱元璋,病倒在床上約—個月,於閏五月,離開了他手創的皇朝。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