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諾貝爾獎無用?!楊振寧是不是「老糊塗」了?

 2006-03-15 22: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3月14日上午,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在廣州作了一場名為《怎樣評價中國高等教育》的學術報告。他稱,清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要比哈佛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平均素質高,而且提出創新可以分為愛因斯坦、杜甫、比爾.蓋茨、任天堂四種體系,以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最需要的是任天堂和蓋茨這種會賺錢的人才,拿一兩個諾貝爾獎並沒有什麼用處。

  清華學生是否超過哈佛學生,筆者為凡夫俗子,實難定論,倒是楊振寧的「拿一兩個諾貝爾獎並沒有什麼用處」這句話聽來刺耳。楊振寧,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在高校教育的話語權上,顯然佔據著權威地位,可權威並非就意味正確。誠然,忠言逆耳利於行,此話不假,但是,如果「忠言」在逆耳同時引起了人們更大的公信質疑,此「忠言」不聽也罷!

  自從楊振寧葉落歸根再續新婚後,他似乎對晚年生活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安逸感,愛烏及屋,他對中國高校教育現狀總是稱讚有加。早在去年的3月14日,楊振寧就說過一句話:「中國大學辦得很成功」,可事實是中國高校諸多教育弊端卻如雨後春筍般節節冒出,如教育亂收費,高校畢業生核心技術人才的嚴重匱乏,招生體制的不公平等等,已經使國民對中國教育(包括高校教育)頗有微詞。說實在的,楊振寧的權威話語裡,總能讓人激起某種盲目的樂觀情緒來,可是,楊的話語讓人們欣喜之餘,往往會使人油然而生莫名的酸澀來。就拿諾獎來講,中國果真沒有拿一兩個諾獎的必要?顯然,當我們看到周邊的日本、韓國、印度,甚至國力大不如我們的小國巴基斯坦等鄰居們都能獲得諾獎時,就不是要不要諾獎的問題,而是羞不羞的問題了!俗話說: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而現實是,你若嫌葡萄酸而不去吃它,人家也就當仁不讓,索性自個兒大吃特吃好了,只留你在一旁乾瞪眼。

  伊索言:掩飾一個缺點就會暴露出另一個缺點,在任何失敗或者未競事業面前,我們絕不能自欺欺人的輕易言敗。當然,我們可以對諾獎的公平性提出某種質疑,但是,我們絕不能由此就以「不抵抗」態度來對待諾獎的國民訴求。事實上,不管你承不承認,作為具有世界性、歷史、傳承性的國際大獎,其相對公平公正性是值得肯定的。在諾獎面前,與其以「拿一兩個諾貝爾獎並沒有什麼用處」這種不合作的態度處之,不如認認真真、紮紮實實的對自身情況作一個翔實的總結和改進。而如果以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自我麻痺態度來「抗衡」諾貝爾獎,最終吃虧的只能是「怕吃酸葡萄者」。若此,筆者更擔心的是,今後在核心技術和高端社會人文領域裡,國人將成為永遠的旁觀者。

  總而言之,楊振寧可以用他那權威的嘴巴評判清華與哈佛的伯仲季叔,但是筆者對其所謂的「諾獎無用論」,實難苟同。一言以蔽之:「諾獎無用論」是一種怯懦的學術自閉行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