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对联天子朱元璋 (图)

 2010-10-23 23:2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朱元璋十七岁那年成了皇觉寺的小行童。一天,有个姓叶的秀才来到皇觉寺游玩,法师便派朱元璋陪同他。二人游玩了半日,来至寺庙门前。叶秀才见寺庙边田中有几个尼姑挑禾,心想戏谑小行童一番,便信口占出一联:

师姑田里担禾上;

念完,即叫小和尚续对。朱元璋一想,这是个戏谑联句。句中“禾上”是“和尚”的谐音。略一思索,对上一联句:

美女堂前抱绣裁。

叶秀才闻语,惊叹不已。品味小行童的下联同样是戏谑句。联句中“绣裁”即“秀才”的谐音。连称:“高才!高才!”

回至寺中,叶秀才见池里荷花巳结莲子,又出一对句:

莲子已成荷长老;

朱元璋即对出:

梨花未放叶先生。

 十八岁的朱元璋背着一顶破箬帽,一个木鱼,一个瓦钵,一个小包袱,拜别了师父和住持,告别了皇觉寺,当起了“游方僧”。

 一天,朱元璋云游到了合肥某村,恰逢地方官在该村征粮纳税,老百姓叫苦不迭。村头一穷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小声自个儿说:

唉!可叹古今良吏少啊;

朱元璋正好从穷书生身边走过,无意中接上了:

嗯!须知世上苦人多嘛。

又一次,朱元璋云游到了汝州(今河南临汝)某庄,恰逢庄主办寿。已有两餐未进食的朱元璋,肚中咕噜得挺厉害,在门外把木鱼敲得声响,见无人问津便冲进了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喝酒半醉的胖庄主,带着几分醉意,咪着小眼睛,伸出右手,用二拇指指着朱元璋骂:

呔!尔小子肮肮脏脏,进门就吃,又挟菜,又扒饭,好似馋猫偷食;

朱元璋受辱后,也不示弱,边吃边答曰:

呸!你老瞎颠颠倒倒,开口便骂,不通情,不达理,犹如恶狗伤人。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一三五二年),朱元璋投郭子兴部下当兵。元至正十五年(公元一三五五年)当上了太平兴国翼大元帅。

龙凤二年(元至正十六年,公元一三五六年)三月,朱元璋率水陆大军三攻集庆(今江苏南京)。中途经过某驿站见一小孩看守马驿,感到很有趣,望着手执马鞭的孩子,信口笑道:

十岁儿童当马驿;

那孩子口咬着手指头,眨巴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望着朱元璋,对答道:

万年天子坐龙庭。

时年二十九岁的朱元璋大喜,一把抱起孩子,笑道:“好样的,叫我干爹!”

龙凤四年(元至正十八年,公元一三五八年)十二月,朱元璋统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元军重要驻点之一的婺州(今浙江金华)进发。婺州城破之后,朱元璋马上在婺州置中书浙东行省。浙东行省建立那天,朱元璋亲自派人赶做两面大黄旗,由自己书写一副对联于旗上,挂于行省之门墙。这副对联是:

山河奄有中华地;
日月重开大宋天。

接着,又找来木匠做成宽五尺,长丈余的木牌两个,由自己书写一对联,立于行省大门的两边。联文是:

九天日月开黄道;
宋国江山复宝图。

从元至正十六年(公元一三五六年)起,朱元璋与张士诚近十年间,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到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一三六五年)九月的一天,朱元璋开军事会议,商量进攻东吴张士诚一事。开会这天,军师刘基(字伯温)率先到殿,朱元璋立即把自己早已写好的一副对联上联递给了刘基。上联是: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刘基听出来朱元璋虽有进攻东吴的打算,但还拿不定主意。于是续了下联,鼓励朱元璋大胆出兵: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答话,于是下定了进攻东吴的决心,待文武官员到齐后,他拿出进攻东吴的一套设想,文武官员一致赞同。

朱元璋灭了东吴之后,又经过几个月的南征北伐,降了方国珍,平定了山东。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先告祀天地,即皇帝位于南郊,后在奉天殿受百官朝贺,成为合法的正统的皇帝了,定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今江苏南京)为京师,在奉天殿办公。

朱元璋在他称帝的那年(公元一三六八年)的一天,在奉天殿接受文武百冒官的早朝之后,决定给部分功臣分别撰写一副对联,对他们的功绩予以肯定。为文臣陶安书写的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接着,又给武官徐达题写了一联:

破敌平蛮,功贯古今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

 一天,朱元璋起得很早,来到陶安的府第,也不通报,径直步入书房。在书房过夜的陶安,起床不久,来不及收拾房间,朱元璋见此情形,微笑着说:

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

陶安说:“皇上过奖了。”忽然瞧见朱元璋手中那把画着山水画的白折扇,灵机一动,即答曰: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君臣间对视之后,哈哈大笑。

过了一会,朱元璋踱步来至书桌前,意欲题诗弄笔。陶安急忙挽袖为之磨墨。书房外恰有雄鸡啼鸣,朱元璋于是写道“鸡叫一声蹶一蹶”,陶安见之,内心暗笑。朱元璋不慌不忙,又写下第二句:“鸡叫两声蹶两蹶”,正当陶安强装笑脸时,朱元璋笔下跃出:“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陶安不禁拍案叫绝:“万岁真有力挽狂澜之术!”

朱元璋称帝那年(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八年)除夕,他传旨每家每户门楹要张贴红纸对联。圣旨传出之后,他又在京师(今南京市)便服察访。瞧见一家铺子的门楹上未贴对联,心中好生纳闷。便来到这家铺店门前,打听为什么不贴对联。

店里走出一个胖老头,满面难色地说:“唉,皇帝老爷圣旨一下,忙得秀才难喘息——识字人不一定会写对子;会写对子的,哪有半点工夫。我们到处求人写,无法求到。”

朱元璋说:“老板,我替你写一副怎么样?”

胖老板一听,喜出望外。”并急忙把朱元璋请进了店内,叫儿子拿出纸笔,自己亲手磨墨。

朱元璋提笔便问:“你家是干什么行业的?”

胖老板回答说:“我家世代做屠户,兼做阉猪的营生。”

朱元璋知道了,大笔一挥而就: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微服漫步于京城的大街小巷,浏览市容。走着走着,见一农民卖藕,即凑上前去,从筐中拿起一支洁白、粗壮的藕看了看后,自言自语地说:

一弯西子臂;

卖藕的农民听后望着断藕上的一节藕眼,笑接:

七窍比干心。

朱元璋真没想到这位藕农有如此才华,还要藕农与他联句,藕农也不推辞,只说:“请便吧!”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又出一联: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那藕农一边应酬卖藕的营生,一边接出下联: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朱元璋大喜,即命卖藕农民随行,亲封他为“祭酒”的官职。

朱元璋称帝建都南京之后,常常游览京都名胜古迹。一天,他来至莫愁湖,伫立湖边,独自吟出一联集句:

水如碧玉山如黛;
云想衣裳花想容。

这副对联,对莫愁湖的山、水、云、花作了恰到好处的描述。

 中山王徐达又称为魏国公。不但长于马上用兵,运筹惟幄,而且棋艺十分巧绝。但他每与朱元璋对弈,总要败阵。朱元璋下了决心,要让徐达亮出真本事来。

在一个初春的日子,朱元璋又邀约徐达去莫愁湖下棋,徐达欣然前往。

他们来到莫愁湖边凉亭,开局之前,朱元璋说:“今天下棋,立个规距:一、要一边弈棋一边对句;二、你若胜了我,我就把莫愁湖送给你。”徐达点头应允。

开局后,朱元璋信口吟出苏东坡诗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徐达把手中的棋子下到要紧部位时,接上了黄山谷的一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君臣间对视一笑后,继续围杀。

这一天,他们从旭日东升开始布阵,直到红日西沉,还不分胜负。朱元璋棋兴未减,叫人掌灯,挑灯夜战。

这时,寒风瑟瑟,水波粼粼。朱元璋仰面观赏天上的星月,即兴构思一上联: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

徐达浏览了一下夜景,见地下纵横交错的人行道,顿生灵感,迅速构思出了下联:

地作琵琶,路作弦,那个敢弹?

过了一会,朱元璋又将上联略作改动,吟出: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徐达略一沉思,迅速对出下联: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聚会。

夜深了,一局总算围成了,朱元璋大笑了起来,吩咐侍人备酒,并向徐达说道。“这一回,我是真的胜了!”

徐达谦和地对朱元璋说:“这盘棋,还得请主公仔细看来,方知胜负!”

朱元璋亲自举灯照棋,细心观察,发现徐达的百多颗闪亮的棋子,分明排出“万岁”(万岁的繁写体)两个字。

朱元璋惊叹不已。此后,徐达也就成了莫愁湖的湖主了。

朱元璋称帝后,不仅喜欢观光京都,还常常微服出访各州、县。一次,微服私访重庆府时,他来到多宝寺游玩,面对弥勒佛,脱口说出一上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游客中重庆府秀才余文听了朱元璋的联语后,即在旁接口道: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之何所不容。

朱元璋闻语,掉头观见是一书生,主动邀请余文同去一家乡村酒店饮酒叙话,余文也不推辞。

来到乡村酒店,佳肴已被游客买吃一空,朱元璋面对此情,信口又占出—联:

小村店三杯五盏,没有东西;

余文把朱元璋过细地打量了一番后,猜想可能是当今皇上,便随声应道:

大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朱元璋大喜。虽无佳肴,二人还是从简用了餐。明太祖与之把盏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

余文双手接过酒盏对曰: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人言来语去,太祖愈觉余文有才华,在谈论许久之后,意欲授官余文。余不愿为官,托词推诿。临别时,明太祖赠余一联句曰: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余文接对: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朱元璋赞叹道:“真贤才也!”

又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访。时值中秋佳节,投宿一家客店。在他之前,已有一书生模样的青年人住进。二人见面后便攀谈了起来,青年人原来是个监生,重庆府人氏,正赴京去国子监读书,路过此州,投宿客店。朱元璋有意考考监生的学问,便以窗外明月为题,口占一上联:

秋月如盘,人在冰壶影里;

监生见新床帐里挂有一副《春山飞鸟图》,即景生情,对曰:

春山似画,鸟飞锦帐围中。

朱元璋大喜,即向店家要来酒菜,二人饮酒闲谈,临窗赏月,谈论时事学问,谈得很投机,毫无睡意,于是携手出店,散步于星月之下。

二人披星戴月行至店房不远的小池塘边,朱元璋口占—联:

小沼沉星,似仙人投下金棋子;

监生抬头远眺,恰见池塘后边的山顶上,一轮明月犹如挂在古松梢上。触景生情,即应下联:

古松挂月,如老龙擎出夜明珠。

夜深了,他们回至店房,又谈论了一时,临睡前,朱元璋以监生的故里——重庆府为题,出—合字联: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监生通过几个小时的接触,见客人前额与下巴都很突出,八成怀疑他是当今皇上,于是恭敬地答曰:

一人是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朱元璋听罢大喜,第二天,将监生带回京城,钦赐他为太学士,后官至编修郎。

洪武十七年(公元一三八四年),五十七岁的明太祖朱元璋回故里省视。昔日宏伟壮观的皇觉寺,由于战乱和灾荒,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眼前只是一片瓦砾荆棘。这一切更勾起了他往日心头的凄楚,于是下令重建皇觉寺。

 三年之后,一座比原皇觉寺更加宏伟壮观的寺庙耸立在日精峰下,朱元璋亲自将寺庙更名为龙兴寺,又将那年与重庆府秀才余文合成的一副对联,稍作改动,派人送往家乡,这副对联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全国大大小小的政务,他都要亲自处理。他成天成月成年看文件,有时也难免感觉厌倦。

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有一天,刑部主事茹太素给朱元璋送来了一份有一万七千字的奏章,朱元璋命中书郎王敏站着读他听,王读了六千三百七十字后,元璋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说的全是空话,于是大发脾气,把茹太素叫来,打了一顿。第二天晚上,朱元璋躺在床上,又叫人接着往下读,读至一万六千五百字以后,才涉及正文,建议五件事情,其中有四件事是可取的,可行的。于是,朱元璋拿过奏章,在首页批写了两句话,也是一副对联:

冗文赘句即乏味;
直言快语斯有为。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当着文武官员的面说:“茹太素有繁文之过,一份建议五件事的奏章,有五百多字就可以讲清楚,却罗罗嗦嗦写了一万七千字。朕厌听繁文,打了人,承认这是过失。对于茹太素敢于直言提意见应予表扬。尽管如此,茹太素还是忠臣。”

朱元璋对儿孙的教育特别重视,特在宫中建造大本堂,贮藏古今书籍,征聘四方名儒为之教育太子和诸王。为了了解其子孙的才能,他常常到大本堂抽查考试。

有一次,朱元璋来到大本堂,特地试探皇太孙朱允炆的才思和学问,令其赋诗一首。朱允炆的诗后两句是:“虽然隐落汪湖里,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元璋喜欢豪放、粗犷的诗风,看了诗后,觉得缺乏气度,很不中意。

为了进一步试探和启发皇太孙,朱元璋即兴出一对联上联,要他续对下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允炆沉思一阵后,对曰:

雨打羊毛一片毡。

朱元璋紧锁双眉,摇着头说:“对是对上了,调子仍是低沉,毫无气魄。”

善于逢迎父皇的四子朱棣在旁,见此情景,即上前奏对道:

日照龙鳞万点金。

对句很合朱元璋的口味,他转忧为乐,连声叫绝:“对得好,对得好!”

 

一天晚上,朱元璋退朝同到内宫,在宫中拿着把白折扇,来回踱着方步,在思考当朝时还没有处理的一些事情。马皇后以朱元璋扇子上的画为题,出一上联:

扇描墨龙,呼风不能唤雨;

朱元璋顿从倦意中清醒过来,掉头望着妻子,莞然一笑,忽见皇后穿着一双绣有金凤的绿色缎面鞋,即续对曰:

鞋绣金凤,着地那堪登天?

夫妻二人爽朗大笑了起来。

有一次,朱元璋一意孤行,要杀开国元勋刘基,也就是他当大元帅时的军师刘伯温。后在许多大臣的保举下,才让刘基告老还乡。他把这事跟皇后说了,马皇后听后,连忙以对联形式作答:

君君臣臣,商商量量,对对对;

朱元璋以内宫中妃嫔每天朝拜自己的情形续接了下联:

姐姐妹妹,整整齐齐,排排排。

洪武十五年(公元一三八二年)八月,马皇后病死,时年五十一岁。朱元璋悲痛不已,朱元璋特地为她题写了一副挽联:

宝瑟无声弦柱绝;
瑶台有月镜妆空。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一三九八年),七十一岁的明太祖朱元璋,病倒在床上约—个月,于闰五月,离开了他手创的皇朝。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