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三國時期的樂舞(圖)

 2010-10-22 01:3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三國時代,曹操統治的北方,雜技百戲仍盛行不衰,「魚龍曼衍,弄馬倒騎」,曹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三國誌·魏志》)。他還要求去銅雀臺為他演出的歌舞伎人,在他死後向陵墓表演歌舞。這些歌舞者稱「銅雀伎」。銅雀臺的歌舞即是《清商樂》的開端,是來自民間經宮廷加工整理的樂舞。曹丕稱帝建立魏國(220年)後設立了「清商署」。此後魏晉、南朝的俗樂總稱之為《清商樂》。吳國的樂舞也相當繁盛,西晉武帝平吳之後,收納樂伎3000人,足見吳國歌舞伎人為數之多歌舞之盛。特別是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所作的《白紵舞》一直盛行不衰,很多詩歌都曾讚美過這個舞蹈。舞伎著江南白紵製成的舞衣,質輕如雲,色潔如銀,廣袖長裙。晉《白紵舞歌》:「輕軀徐起何洋洋,高舉兩手白鵠翔。」《白紵舞》後收入清商樂一直留傳到隋唐。蜀國流行著前代的《巾舞》,只是巾和東漢的巾一樣,非常窄小,約有33厘米長,舞者手握中間飄然起舞。四川忠縣三國崖墓出土的舞人陶俑,著寬袖斜裙,頭戴冠簪花,或戴花冠,右手執短巾而舞。持棍對舞的小兒盤也堪稱三國舞蹈文物中的珍品。

来源:中國經濟網綜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