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高麗
楊廣一生英名,到頭來卻載到了高麗身上。
高麗就是現在的朝鮮和韓國。有的網友親切地稱韓國為「高麗棒子」,其典故就是這樣來的。
高麗本是西漢的屬國,後來慢慢強大,可還是沒擺脫臣屬於漢朝的關係。高麗是一個不肯安分守己的國家,在隋朝初期就屢屢侵犯鄰國,甚至隋朝也不例外。楊堅有過征討行動,可惜因為準備不充分,功敗垂成。攻打高麗的歷史性任務就落到了楊廣身上。
607年,楊廣巡遊西域,到東突厥做客。巧的是,在可汗大帳裡他遇到了高麗使者。楊廣突發奇想,想讓高麗國王高元來隋朝做客。可沒想到高元不敢來。也許是那時候路程太遠,走親戚不方便;也許是懼怕帝國威嚴,擔心來了就回不去。楊廣左等右等沒等來高元,很是生氣,就把收拾高麗當成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完成。
609年,楊廣第一次把攻打高麗的計畫拿到御前軍事會議上,徵詢大家的意見。奇怪的是,大臣們無一例外地投了反對票。在這之前,楊廣的每一個計畫都是高票通過,兩相對比,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大臣們任務,經過營造東都,修建運河等千古工程的洗禮,帝國百姓已經疲憊不堪。為了逃避勞役,不少百姓開始逃離家鄉,到窮鄉僻壤開荒種地,「役使嚴急,丁夫多死」,有的人甚至自殘手腳,以避征發,被稱為「福手」、「福腳」。百姓被沈重的負擔逼到了牆角,再也沒有騰挪的空間了。這時候最好就應該讓百姓休養生息。
而對高麗開戰,那又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一要徵兵,二要建造大船,三要運輸軍糧——這些工程又得折騰多少勞役啊。所以,大臣們幾乎是強烈地反對楊廣的計畫。
可是,經歷過無數次成功的楊廣完全聽不進這些反對的意見了。作為隋朝帝國的最高領導人,他有什麼事情辦不到呢?他在東邊隨便畫一個圈,那裡就神話般地崛起了一座新城;他在西邊隨便揮舞一下馬鞭,吐谷渾等一眾國家就乖乖歸順,甚至都不須他親自出馬。因此,楊廣發出最高指示:攻打高麗,打比不打好,早打比遲打好。
一錘定音。
612年,經過3年精心準備的第一次征伐高麗開始了。
顯然,楊廣把征伐高麗當成自己人生旅途最後一件大事來抓。他親率113萬大軍,號稱200萬從涿郡(今北京)出發。113萬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帝國有力氣扛槍的人都派上了。這麼一支龐大的隊伍分24路出發,用了一個月時間,才完成了出發儀式。又用了一個月時間,才抵達遼東城。這時候,高麗上下已經準備充分,整個城池固若金湯了。
可是兵在精而不在多。隋軍的確數量上遠遠高麗,可他們背井離鄉,加上征途迢迢,士氣極為低沉。面對同仇敵愾的高麗守軍,他們竟然無計可施。就像踢足球一樣,雖然攻勢如潮,可就是踢不進大門。
楊廣一看,不行。這100多萬軍隊不能打持久戰。捱得太久的話,一是軍糧供應不上,二是士兵思鄉心切,不定憋出什麼毛病來。於是,他派出35萬軍隊,繞過遼東城,直取高麗都城平壤。可沒料到,高麗人太狡猾,不斷示弱,誘敵深入,等到隋軍渡過清川江的時候,才突然發起猛攻。這下子隋軍亂了方寸,35萬大軍齊齊潰敗,將領和士兵爭相逃命。高麗君不停追,隋軍不停逃,一直追到遼河以西才作罷。這時清點人數,去了35萬人,回來只剩下2000多人。
楊廣第一次攻打高麗,以慘敗收場。
楊廣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他怎麼吞得下這口惡氣呢?於是,僅僅過了9個月,第二年的春天,楊廣又組織第二次征伐。
但這次征伐,是在一片不和諧的聲音裡展開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籌備第二次征伐,楊廣下令比第一次準備多一倍的物資。這些物資哪兒來?當然是從老百姓那兒搜刮呀。可是,經過了連年戰事,民眾根本就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走投無路了。怎麼辦?造反唄。「忽聞官軍至,提劍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山東鄒平人王薄首先揭竿而起。漳南人竇建德、韋城人翟讓也立刻響應,一時間帝國土地上燃起了二十多處烽火。反正去遼東也是死,造反也是死。不如就搏一搏。
對於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楊廣並不放在眼裡。對他而言,沒有什麼比報仇更迫切的任務了,因此他只是讓地方官加緊剿滅義軍,不要出大的亂子,自己則帶領大軍按照既定方案踏上了復仇之旅。
雖然再次受阻遼東城下,但有了第一次的教訓。楊廣謹慎多了。他派人做了100萬隻布袋,裡面裝上土,壘成一個與城牆平齊的高臺。遼東城的攻破指日可待。另外一支軍隊來到了鴨綠江邊,等待與水軍的回合。一切進行得如此順利,讓楊廣的心情愜意了許多。然而,很快他就不能保持這樣愜意的心情了。
6月底,一名來自都城的使者突然抵達遼東行營,向楊廣報告一個不幸的消息:貴族楊玄感在河南叛亂。兵力數萬,直逼東都。
楊廣聽完報告,像一堆爛泥癱在椅子上,汗水汩汩地從臉上流下。未及,他便下達命令:全軍即刻後撤,回國平叛。當晚,百萬大軍秘密撤退,拋下如山的軍械、糧草,以及垂手可得的遼東城。
第二次征討就此劃上句號。
楊玄感是誰,居然讓楊廣連仇都不報了,匆匆撤軍?
楊玄感是楊素的兒子,家族顯赫。他本人又受楊廣器重,被封為柱國公,跟他老爸一樣,官階都是第二品。由於隋朝第一品空置,所以做官能做到第二品,基本上也就到頂了。因此,楊玄感是帝國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如果連他都起兵反叛,可見國內局勢的確到了危急關頭。報仇誠可貴,帝位價更高啊。
楊廣回國後,召集各路重臣平叛。由於楊玄感起兵過於匆忙,前來投奔的農民軍戰鬥力太差,不到一個月,就被楊廣鎮壓下去。楊玄感自殺身亡。
國內問題暫時性解決了,楊廣又把目光投向了高麗。「打!繼續打!」其實在公元613年,帝國已經風雨飄搖。河南人翟讓、王伯當、單雄信、徐世績等人在瓦崗寨起義,竇建德等在河北起義,杜伏威等在江淮起義……但楊廣像一個輸紅了眼睛的賭徒,唯有不斷地把民眾視線轉移到對外戰爭中來,為自己增加政治籌碼,堅持到最後的勝利,否則的話,他不僅僅是輸掉了幾次征討,還有可能失去自己的政治聲望。如此的話,帝位就岌岌可危了。
很快,楊廣就發動了第三次征討高麗的軍事行動。這一次,皇天不負有心人,楊廣的水軍在平壤附近打敗了高麗軍隊,高麗王高元遣使投降。楊廣見好就收,接受了高麗投降,隨即班師回朝。
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從表面上看,高麗已經投降了,可楊廣在第二年召高麗國王入朝晉見,後者卻毫不理會——這使得楊廣的勝利更像一場鬧劇。
一根白腰帶
勝利並沒有給楊廣獲得更多民心。回國的楊廣發覺自己已經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遍地都是義軍,到處都是討伐自己的檄文。甚至連北方的遊牧民族也開始蠢蠢欲動了。楊廣為了安撫邊境,於615年8月北巡。沒料到被東突厥始畢可汗圍困在雁門。
楊廣在雁門呆了一個月。這一個月裡,他夜不能眠,輾轉反側,回顧了自己的大半生,不停地追問:自登基以來,我自問是一個勤勉而精幹的皇帝,日理萬機,每晚加班加到深夜,可辛辛苦苦造就的「偉業」卻紛紛如豆腐渣工程一般倒下。為什麼上天要如此對待我呢?我做錯了什麼?我做錯了什麼?想到這裡,這個素以「剛毅」聞名的皇帝終於繃不住了。傷心、慚愧、悔恨、委屈……百般滋味一併湧上心頭,楊廣不能自己,一把抱住9歲的兒子楊杲,當著大臣們的面嚎啕大哭起來。大臣們面面相覷。
這時,離帝國的最終覆滅僅僅只有三年。
616年新年,是楊廣過的最寂寞的一個大年。帝國都城冷冷清清,沒有一個前來祝賀的外國使者。這與以前每年新年時候,都城裡使者雲集的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為各地農民起義的緣故,外省官員也很少到京來。都說人走茶涼,可我還沒走啊。楊廣坐在大堂上自艾自憐,內心陷入一片荒涼。
應該說,直到這時,帝國仍然有起死回生的機會。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隋朝經過兩代皇帝的悉心打造,根基尚在,不是區區幾十支農民軍就能衝垮的。只要楊廣能夠真正潛下心來,勵精圖治,力挽狂瀾,鹿死誰手,還未可知也。
惜乎楊廣已經被連番打擊徹底摧毀了心志。對於楊廣來說,616年新年是一個轉折點。在那以後,那個勤勉有為、天天都堅持上班的楊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整日花天酒地,「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楊廣。班也不上了,政務也不處理了,每天要做的事情只有兩樣:喝酒、泡妞。完全就是破罐子破摔的樣子。
看到皇帝頹廢到如此地步,貴族們也坐不住了。
617年,以李淵在太原起兵為標誌,帝國起義浪潮進入了嶄新的階段。如果說以前還是一些農民軍在打游擊戰,現在,以李淵為代表的正規軍也加入進來了。就在這一年,王世充、劉武周、薜舉、蕭銑等手握重兵的貴族子弟紛紛起兵,給楊廣以沈重一擊。
楊廣徹底絕望了。都城是保不住了,他決定南逃,到曾經經營過10年的江都去。
在江都,楊廣度過了一生中最安逸的日子。雖然正是兵荒馬亂時節,可楊廣還是聚集數萬民工在京都建造別墅,離宮。規模比洛陽的宮廷要小,可更加瑰麗豪華。來到江都,楊廣一頭紮進離宮裡,樂不思歸。「於苑中林亭間盛陳酒饌,敕燕王倓與鉅、皛及高祖嬪御為一席,僧、尼、道士、女官為一席,帝與諸寵姬為一席,略相連接,罷朝即從之宴飲,更相勸侑,酒酣殽亂,靡所不至,以是為常。楊氏婦女之美者,往往進御。皛出入宮掖,不限門禁,至於妃嬪、公主皆有醜聲,帝亦不之罪也」。一副人生苦短,何不及時行樂的派頭。
但這段安逸的日子沒有持續更久,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兵變打斷了。
兵變的主謀是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是楊廣的近臣,甚受皇帝恩寵。楊廣來到江都後,遲遲沒有北歸的想法。他沒想法,身邊的禁衛軍有想法啊。因為這些禁衛軍都是北方人,「久客羈旅,見帝無西意,謀欲叛歸。」如果是尋常叛歸也就罷了,大不了楊廣重新招聘人馬。可宇文化及所謀劃的遠遠不止這些。他見謀叛者多達數萬,機會難得,就夥同弟弟宇文智及一起造反。
618年3月一個清冷的早晨,楊廣剛剛洗漱完畢,發覺門外人聲鼎沸;未及,一群禁衛軍在宇文化及的帶領下闖了進來。
「你們幹什麼?誰是帶頭大哥?」到底是皇帝,雖然已經頹敗如此,舉手投足間還是帶著一股威嚴。禁衛軍們噤若寒蟬,不敢說話。
宇文化及早有準備,命令封德彞宣布楊廣罪狀。楊廣說,「您是讀書人,何必跟他們湊在一起呢?」封德彞一時慚愧,黯然退下。
宇文化及一想,不行,這傢伙死到臨頭,還如此嘴硬。不給點下馬威,恐怕還得被他牽著鼻子走。恰好這時候楊廣愛子楊杲在身邊哭泣,就令裴虔通將他斬殺。
楊廣心中悲痛不已,慘呼,「死就死吧,給我一杯毒酒。」
哪知宇文化及拒絕了他的要求,「宮中的酒都被你喝光了,剩下一點待會兒還得舉行慶功晚會呢。你就用自己的腰帶解決吧。」
嗯,就這樣,做了14年皇帝的楊廣就用自己的一根白腰帶把自個兒給解決了。終年50歲。楊廣活到老,折騰到老,一輩子都是大場合,大手筆,末了卻如此潦草收場,令人喟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楊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