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企業上半年撐死下半年餓死

廣東省7月份出口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創廣東月度出口值最高記錄,但隨著主要出口市場庫存飽和,年初企業「短單、散單」陸續交貨,預估下半年企業將陷入「上半年撐死,下半年餓死」困境。

香港文匯報報導,出口歐美市場的港資企業均興金屬製品廠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日榮表示,今年上半年,工廠出口額比去年同期成長20%,但隨著歐美市場庫存漸飽和,8月份出口開始下降,一跌就是30%。

黃日榮說,金屬製品的訂單週期一般是1至2個月,他目前手頭上的訂單只能做到10月份,對於年底的訂單,他絲毫沒有把握。

香港鞋業商會前會長、香港金源鞋業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柱表示,制鞋業的利潤一直較低,競爭也比較激烈,目前歐美等主要市場尚未恢復,許多企業為了爭奪訂單而採取薄利多銷策略,導致出口市場庫存過早飽和減少下單。

高柱還說,今年以來,隨著大陸經濟迅速回暖,缺工現象再次發生。鞋企為了招聘工人只好上調工資,「平均上調了10%左右」,使得生產成本水漲船高。而由於人民幣升值的長期預期,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廣東省外經貿廳今年初曾指出,第一季出口訂單回升,大多源於歐美經銷商補充庫存需要。金融危機後,歐美主要市場需求並未根本恢復,市場剛性需求不足,廣東前7個月出口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大陸年初一份調查顯示,出口企業訂單中的短期訂單、散單、小單仍佔較大比重;有60.3%的企業表示交貨期在3個月內,有18.8%的企業表示交貨期在1個月內,有14.8%的企業交貨期在半年內,僅5.3%企業反映接獲全年出口訂單。

廣東省外經貿廳說,金融危機後外需中長期萎縮、貿易壁壘增多等外因,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勞動力成本猛增、出口政策調整等內因,將使廣東今年的外貿出口呈「前高後低,逐月下行」走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