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文天祥玉帶生硯 曾為乾隆御用硯(圖)

作者:周立  2010-08-26 16: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遺物玉帶生硯,由臺灣民間的文氏宗親會寄到文天祥的故里江西省吉安縣,被該縣文管部門收藏。

曾為乾隆御用之硯

文天祥這方玉帶生硯屬稀有珍貴的端溪老坑石材。硯身有一石脈,若隱若現,渾然天成。此硯形制樸拙,透發出滄桑氣息。硯蓋上鐫有文天祥手書硯銘:「紫之衣兮綿綿,玉之帶兮潾潾,中之藏兮淵淵,外之澤兮曰宣,嗚呼!磨爾心之堅兮,壽吾文之傳兮。」字體遒勁秀潤,氣韻生動,顯示出硯主人是位頗具造詣的書法家。

在這之前,人們都以為文天祥這一珍貴遺物已從世上失傳,而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只藏有玉帶生硯的硯銘拓本,為明末清初知名文人朱彞尊所拓。朱彞尊為浙江人,善詩文,精金石篆刻,頗有才名,當年有「北王(士禎)南朱(彞尊)」之譽。朱彞尊尤愛收藏歷代古硯,如「旭日硯」等至今尚存世。

在清代中葉,文天祥的玉帶生硯幾經輾轉,流入清宮,成為乾隆皇帝御用之硯,視若拱璧,亦不常用,置藏於三希堂內。乾隆雅好詩文,一生作詩萬餘首,但才氣平平,並無多少傳世佳作。他特意在這方玉帶生硯上鐫下他創作的《玉帶生歌》,共169字,這首詩讚美了此硯的不同尋常,且藉此褒讚忠於南宋、舍生取義的文天祥。

乾隆仰慕前賢文天祥,還帶有安撫漢族知識份子的意思。與他借南巡,去江寧府(今南京)拜祭明孝陵為明太祖朱元璋題寫「治隆唐宋」碑之舉如出一轍。這方玉帶生硯是上世紀初從清宮流失出去的,至於後來它又如何到了臺灣,這段經過已難以查考。

名篇憑此硯墨流傳

據說,玉帶生硯是南宋愛國詩人劉辰翁所贈,他與文天祥、陸秀夫、謝枋得等都是朋友,志同道合,但他對文天祥寄予的希望最大。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廬陵(吉安)人。《宋史》稱他「體貌豐偉,美哲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可見他是個俊武的男子。文天祥進士出身,文武雙全,入仕當官後,體恤民間疾苦,清廉正直,政聲頗佳。他從起兵勤王,率部眾轉戰蘇浙閩,百折不撓,被元軍視為心腹大患。戰敗被俘後,文天祥被元軍押往大都(今北京)軟禁。他嚴拒元世祖及丞相伯顏幾次勸降,堅貞不屈,嚴斥元軍屠殺人民的罪行。

文天祥一直將玉帶生硯帶在身邊。他的《正氣歌》、《金陵驛》等不朽的傳世名篇,也正是蘸此硯墨寫就的。他的名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他的愛國精神的寫照。在被囚4年後,文天祥被元軍押上刑場,壯烈就義,終年47歲。其3個兒子也先後死於元軍屠刀。

文天祥遺體被安葬於都城小南門外五里道旁。一年後,柩歸故里,葬於富田東南20里之木湖。700多年來,文天祥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英雄,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

来源:新三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