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人胎教的智慧(圖)

道德教育從妊娠開始

作者:倪健哲  2010-08-25 11: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古代的胎教思想重視「德育」,從懷胎十月開始,以父母的言行作為身教,讓胎兒在最純潔的狀態下潛移默化……

現代人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打從懷孕時的「胎教」就很講究了。過去,有專家認為懷孕的時候聽莫札特的音樂,可以開發胎兒的腦力,另外還有做瑜伽、聽輕音樂、看胎教影片、念故事書等等也具有效果。姑且不論效果如何,新一代父母對於胎教可是不遺餘力,目的就是要培養出「優秀」的小孩。所謂優秀,即是有好頭腦、氣質過人、才華洋溢等等。

不過,「胎教」一詞並非是現在才有的流行玩意,早在中國古代的醫書和禮儀文獻中,即有關於胎教知識的記載。

漢朝重視胎教,對孕婦要求嚴格

西漢有名的政治家賈誼在《新書》中寫道:「周妃後妊成王於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獨處不倨,雖怒不罵,胎教之謂也。」劉向所著的《烈女卷》亦云:「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馨誦詩書,道正色。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

由此可知,漢朝對於懷孕婦女的要求相當嚴格:睡眠不可側臥,必須正直地躺平;坐與站立皆需正直身體;不吃味道奇怪、切割不正的食物;不看、不聽淫邪的事物;笑的時候輕柔、即使有怒氣也不得口出惡言;夜晚時朗誦經書予腹中孩兒。如此胎教,孩童將來必會是一名行為端正、才德兼備之人。

古醫書:音樂安定孕婦心神

古代醫書《醫心方.求子》一書中所條列的胎教事項更為詳盡:「凡女子懷孕之後,須行善事,勿視惡聲,勿聽惡語,省淫語,勿咒詛,勿罵詈,勿驚恐,勿勞倦,勿妄語,勿憂愁,勿食生冷醋滑熱食,勿乘車馬,勿登高,勿臨深,勿下阪,勿急行,勿服餌,勿針灸,皆須端心正念,常聽經書,遂今男女,如是聰明,智慧,忠真,貞良,所謂胎教是也。」禁止事項繁多,其嚴謹可見一斑。

除了諸多規範,《醫心方.求子》書中也建議孕婦可以「彈琴瑟,調心神,和情性,節嗜欲,庶事清淨。」這方面倒和現在的音樂胎教有些相似,不過這裡的音樂並非是直接影響胎兒,而是安定孕婦的心神,以母體的精神影響胎兒,可說是相當科學的作法。

太任胎教有功,周文王聖德卓著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胎教,莫過於《周室三母》中的太任(一為太妊)。書中記載:「太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

意思是說,周文王的母親太任懷孕時,不看邪曲不正的場景,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不說傲慢自大的言語;睡眠時正直臥姿,講求坐姿與站姿,絕對不歪斜身體。她的胎教相當成功,其子姬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在幼年時即聖德卓著,不但品行端正,還有相當好的學習能力,只要能知道一,便能習得百。後人們均認為是太任的胎教有功。

古代父母重身教,德育始於妊娠

從這些記載和故事看來,中國古代的胎教思想重視「德育」,從懷胎十月開始,以父母的言行作為身教,讓胎兒在最純潔的狀態下潛移默化。

現代的父母並不重視道德教育,而是一味地強調學業成績,或是極端地講求自由發展;而道德約束則被鄙棄,認為是八股、不實際。其實綜觀古人的經驗,道德教育的成功,不但可以為孩子帶來出色的學業,也能令其擁有傲人的才華。品行正直之人,能夠專注於學習,不被聲色所誘惑;在興趣的學習上同樣能夠從一而終,不會半途而廢。若看得遠一些,這些孩子們長大成人,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即使不是菁英,也會是維持平和社會的推手。

當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才能、成績樣樣比人強的同時,是否也該想想,除了金錢與名利之外,到底還要給予孩子什麼東西?什麼樣的教育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或許從古人的胎教智慧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来源:看雜誌68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