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太平洋,中美的日常生活習慣確實有很多的不一樣。比如,國內的人喜歡發簡訊,而美國的我們卻喜歡發電子郵件。這次回國,為了和親朋好友保持文字上的聯繫,北京崇文門的某家網吧就成了我時常光顧的地方。
北京很大,能上網的普通人家也很多,而我這個外鄉飄來的過路客,要想在北京發個簡單的電子郵件,非得一次次地走進網吧不可。進出網吧時,那種漂泊的感覺,再次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
第一次走進網吧,我好像走進了一個沒有秩序的遊樂場。無論如何,我不能把眼前昏暗的燈光,滿屋子刺鼻的煙味兒,還有啪啪作響的鍵盤聲,和那些滿臉稚氣的青少年混為一談。窗外是陽光明媚的春天,此刻正是讀書上學的大好時光,可愛的少年們,你們怎麼會捨得把流金的寶貴時間,耗費在這昏天黑地的網吧裡呢?我不解。
中國青少年的上網問題,我早有所聞。根據《2007年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顯示,中國青少年網民中有9.7%被認定染有網癮。其中師生關係、家庭關係、同學關係不融洽的,均超過了20%。調查還發現,54.1%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網路相關。其中,35%的涉網違法犯罪基於缺少上網費用產生了作案動機,28.3%的涉網違法犯罪由於網路淫穢色情信息、暴力遊戲的影響引發產生了作案衝動。
想起這些觸目驚心的網路資料,再看看網吧中的這些上網少年,我陷入了沉思。
在美國,青少年的上網問題,也一直在引起著家長們的關注。與國內相比,美國家長對孩子的管教,似乎更直接明瞭。不管孩子的網癮多大,好歹他們是在我們管教的視野之內的。在美國,你很難找到這種二十四小時營業的網吧。如果你非要找到網吧的模樣,我們這裡的社區圖書館,確實有供人免費使用的電腦網路。但圖書館不是二十四小時開館的,美國青少年的網癮再大,也會有停電斷網時。美國人肯定不會讓你通宵達旦地在圖書館裡玩兒遊戲的。
去年我們去紐約在朋友家過聖誕節時,一位紐約華人少年,讓我開了眼。那天,前來聚會的一位男孩兒,一進門,就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這男孩兒剛剛坐定,便打開他隨身攜帶的那臺手提電腦,旁若無人般地開始在網上到處逛。這孩子,已經把電腦當成了玩具,沒有這個大玩具,他好像一分鐘都不行。這種情形,是否讓人會有所擔憂呢?
從紐約,我們再轉回到北京的這家網吧,我們來看看都是什麼人在網吧中衝浪。我去網吧的那天,大約有120人坐在電腦前。其中,95%是男孩兒,上網者大多為16-18歲的中學生。幾乎在每個人的電腦前,都擺著1-2瓶東倒西歪的飲料。有幾個女孩子,一邊上網,一邊還在吃著方便麵。
這些孩子們都在幹什麼呢?遊戲呀,讓他們與世隔絕的寶物,就是那些和外星人作戰的電腦遊戲。啪啪啪,網吧裡打遊戲的鍵盤聲不絕如縷。當時是下午兩點左右,哪是吃午飯的時間。這些孩子們的作息時間都因上網亂了套,再看看他們把網吧當日子過的執著模樣,我這個所謂的網蟲都覺得為他們心痛。
因為網吧中的煙味兒太大,我在美國已經退化的鼻粘膜,已經無法勝任刺鼻的煙味兒了。所以只要進出網吧,我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結帳前,我總會神經兮兮地和網吧中的前臺工作人員聊幾句。你們網吧不控制這些小孩子的上網時間嗎?他們都是誰家的孩子呀?你們不告訴他們的家長嗎?我每次提問,網吧中輪流值班的工作人員全都集體失聲。
即使我再愚笨,我這個外來的土老冒已經看出,這家網吧的主要顧客,就是青少年。把青少年趕出網吧,就相當於斷了網吧的財源。為了發財致富,網吧中必須得有青少年。這就是網吧的經營之道。
在回美國的當天清晨,我忽然萌發一個念頭,我要出去看看北京的早晨,再去看看網吧中的那些少年們。
初春之晨的北京街頭,三三兩兩的市民們,或在買早點,或在行色匆匆中奔走在地鐵和汽車站之間。清潔工們揚起的塵霧,把這個城市裝點得真實而又神秘。繞路上了樓,再推開網吧的大門,我輕輕走過一臺台電腦前,站在那裡茫然地瞎看。幾天前我曾經聽過的鍵盤歡鬧聲,似乎還在耳邊響起。而網吧中一位長得酷似我外佷的少年,一下子緊緊抓住了我的視線。這孩子,正在網吧中睡覺!只見他的身子斜靠在電腦前的一把椅子裡,同時,聰明的少年又用另外一把椅子支起了他疲勞的雙腿。這兩把椅子,就是少年在網吧中的床。
看到他沉睡的模樣,我不忍心把他叫醒。可我又多想知道,孩子,電腦遊戲你玩了多久了?你的媽媽是否在深夜中找過你?是你的功課不好,還是家裡不好?你怎麼會把網吧當家呢?
十多年前,在網路不甚流行之時,當時上小學的女兒,放學後告訴我一句話,kill your TV(殺了你的電視)。這句話是孩子的美國老師告誡他們的。為了多讀書,孩子們一定要少看電視。如果孩子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的電視癮,一定要強行把電視關了,這就相當於把電視殺死了一樣。
只要一想起網吧中那位徹夜不歸的少年,我就想說一句話︰Kill your internet. 網吧啊,網吧,你毒害了多少青少年。少年啊,少年,網吧讓你失去了多少寶貴的時間。醒醒吧,孩子,醒醒吧,少年!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回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