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上醫學院是很多中國家長的理想。網上有很多談論怎麼考醫學院的文章,有興趣的人很多。醫生工作穩定,收入高,受人尊重,是很多家長鼓勵孩子學醫的主要原因。學醫真的有那麼好嗎?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和孩子是在真正瞭解了學醫的艱辛以後作出的決定。我自己作為醫生家屬,以我對在美國當醫生過程的瞭解,醫生工作對自己對家人的影響,我不鼓勵孩子學醫。在我周圍的醫生朋友裡,大部分人也不鼓勵孩子學醫。
這種文章最好由醫生們來寫,可一直沒有看見那個醫生出來寫。他們都很忙,就像我下面會談到的,很少有時間可來寫這種東西。作為一個醫生的先生,見證了自己老婆和其他朋友在美國考board exams, 找住院醫生位置,做住院醫生,以及最後做醫生的過程。體會到了這個過程對家庭的巨大影響。這裡說說我對學醫的一些瞭解,希望對有送孩子學醫的家長有些參考作用。
做醫生的好處,網上談論的很多了。現在我來說說學醫的其他不怎麼好的方面。
第一,學醫經濟上負擔重。
醫學院4年,學費昂貴,大部分美國學生都是貸款讀醫學院。二十幾萬的貸款,畢業以後要還很多年才能還清。中國家長不是大包大攬就是支持大部分,孩子貸款小部分。對中國人來說,可能不算很大問題。有關談論很多,不多述。
第二,學醫過程時間長,強度大。
我熟悉的人都是中國醫學院畢業的,或自己來美留學,或F2陪讀來美。然後考board, 做住院醫生。對怎麼考美國醫學院和在醫學院的學習不清楚,網上這方面的文章很多。我要強調的是,考上醫學院是不容易的。大學本科4年,成績必須很優秀,才能進醫學院。然後4年醫學院你得保持好成績,那麼多課,要記的東西那麼多,不下苦功是不行的。接下來要考Board, 一共三部分,也不容易。找到住院醫後,要做3-5年,看你是什麼科。每週80小時的工作,強度大,責任重。住院醫生這個名字就告訴了你,你就是住在醫院裡,就是不回家的醫生。其實是可以回家的,不過時間短,就只有睡覺的時間。和在旅館睡覺差不多。而且還有24小時班,一口氣上24小時(原來是36小時)才能下班。住院醫生下了班最大的願望就是睡覺,每天的感覺就是累。
從18歲進大學,4年本科,4年醫學院,3-5年的住院醫,你就是29-31歲了。如果要做專科大夫,你還得去做fellow。比如想做腸道專科, 就是給人檢查胃鏡的那種專科醫生,先得做3年普通內科住院醫,再做三年腸道fellow才能做腸道專科醫生,出來32歲了。如果想做腦外科醫生,先得做5年普通外科住院醫,然後再做3年腦外科fellow,出來是34歲了。這些都是一切順利的情況,如若有什麼不順,比如生病或有事休學,或找不到喜歡的住院醫,做了一兩年再換方向的話,出來的時間將更晚。
做完住院醫生,剛剛出來做正式醫生,你還需要幾年來熟悉你的工作,建立你的病人群。這與過去當住院醫不一樣,那時是有人帶你,現在你是獨立做,責任更大。對於內科之類,你還要慢慢地積累你的病人,這需要時間。沒有病人願意找你看病,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醫生。這樣下來你就是40歲左右了。
第三,要到大齡男,大齡女才能談戀愛
很多家長們可能沒有考慮到,你的孩子在做完住院醫生之前是難去談戀愛的。醫學生讀書,功課重,壓力大,時間不多。做住院醫時,就更加忙,每週80個小時大強度的工作以後,是不可能談戀愛的,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就是你願意談,美國長大的孩子,很少有人會願意與一個醫學生談戀愛。一個星期見不到人是常事。偶爾一見,也是無精打采,匆匆而來,忙忙而去,不可能浪漫。更不可能去加勒比海,夏威夷度假了。有極少數男住院醫生找到老婆結婚的,一般這樣妻子就待在家裡,照顧老公,或生兒育女。住院醫生4-5萬年薪,很多人還有貸款沒有還,生活是很苦的。女住院醫就更難了,沒有幾個有男朋友的。中國過來的醫學生,因為大家早就結婚了。配偶是老夫老妻,加上中國的傳統觀念,沒有辦法,只能支持。但是配偶的工作和事業就大受影響,一個人如果沒有爺爺奶奶們的支持是不可能又工作又帶孩子的。很多人最後就只能回家帶孩子了。
即使做完了住院醫,仍然很忙。每週60小時的工作是很常見的。出去相親談戀愛的時間也不多,男的很多就找護士。工作中常見面,相互瞭解。但女的沒有幾個男護士可找的,只能找男醫生,或在外面找。一個女生30多歲才能談戀愛,社會上優秀男人三十幾還沒有結婚的很少了,選擇餘地很小,找到一個如意郎君難度很大。找到了以後,還得馬上結婚生孩子,不然就太晚了。
第四,收入並沒有那麼高
如果背了二十萬美元的貸款,你得還。內科醫生剛出來時的薪水只有9萬美元左右,交了稅,扣了保險什麼的,可能就只有5萬多。扣除房子,車子,保險,日常開銷,每年你能還多少?你要多少年才還清。你已經30多了,你原來的同學沒有什麼負債,只讀了4年就工作了。你卻多花4年醫學院,至少3年,可能5年住院醫。人家工作7-9年了,工資也可能從3萬多漲到5-6萬了,平均每年存1萬,也有7萬了。而你還是負20萬。差距就是27萬。你要多少年才能趕上呢?
內科工資低,那我做工資高的。做麻醉,外科,婦產科工資高,但住院醫也長些(麻醉4年,外科5年)。掙錢的時間來得更晚。因為風險大,醫療事故保險費很高。7,8年前,賓州的保險賠償上不封頂,賠了幾個大事故後,保險公司就大漲保費。費城有一個婦產科大夫,三十年從來沒有出過醫療事故,但他的保險費漲到了每年10萬。他只好關門了。當時,費城一帶的婦產科醫生不是離開了,就是關門了。據說婦產科病人只能去別的州看病。最後好像是州議會通過了保費可以封頂的法律,保險公司才將保費降下來。但是保費仍然是一筆大錢。
麻醉聽起來工資高,但他們的工作時間大多是每週60小時,就是相當於一個半人的工作量。如果22萬一年(平均大致就這麼高),就相當與每週工作40小時的人拿15萬一年的工資。而且配偶常常不能工作,家庭總收入並不比兩口子都工作的高多少。
第五,工作辛苦,責任大
保費為什麼高?因為麻醉,外科,婦產科可能要死人。所以這種工作壓力很大。比如麻醉,人們覺得好像沒有什麼難的。其實不然。麻醉師得先於外科大夫之前來到手術室,做好準備工作。只有病人麻醉好了,外科大夫才可能做手術。手術中你要觀測病人情況,隨時調整用藥劑量。手術完了,外科大夫就可以走了,但麻醉師不能走,他還得觀察病人,穩定了才能離開。對於麻醉醫生,不像外科大夫,他可以用X光,CT掃瞄,紅外,NMR來看病灶部位,切開後,他看得到那個腫瘤,或骨折之處。麻醉是什麼也看不到,你只能根據病人的體重,年齡,性別,來估算劑量。但即使完全相同條件的人,因為人對藥物的敏感度不同,同樣的劑量對一個人可能不夠,對另外一個人可能就多了。就連病人的肥胖都有影響。瘦的人部位好找,胖的人就難多了。比如病人很胖,皮下脂肪很厚,針要推進很深才行,你只能靠經驗,手感。如果沒有打到地方是很危險的。美國每年有幾萬起因為麻藥不夠,病人在手術中醒過來了的事故。所以麻醉師上班都很緊張。有時一個人加一個住院醫管兩臺手術,責任就更大了。
手術成功了,病人容易感謝外科大夫,但常常不知道謝謝麻醉師。所以很多人覺得做麻醉沒有成就感,沒有被承認。對了理所應當,錯了卻有責任。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醫學生願意學麻醉的不多,才造成了近十幾年來,麻醉師稀缺,工資上漲。
像麻醉和外科,雖然不上班,你有24小時班和on call, 情況緊急時你可能得去醫院。這種工作照看孩子不行,甚至接孩子都不行,因為你不知道幾點回。這也是造成配偶很難工作的原因。
內科醫生雖然沒有死人的問題。但要看很多病人,paper work很多。尤其是晚上回家常有病人打電話來,詢問病情,問是不是要去急症室等問題,很難安安靜靜地休息好。剛剛出來的新醫生,要很多年才能有積累足夠自己開診所的病人。如果不自己開診所,收入就不可能高。
醫生就像是工作機器。讀計算機時,老師解釋CPU與其他構件的關係時說,CPU就像一個醫生,其他構件就像護士,助理,秘書,財會人員,目的就是不浪費醫生的時間,讓醫生時刻運轉。
第六,專業方向不由己,工作地點不由人
醫學有不錯的專業方向。比如皮膚科,眼科,病理,理療科。比較輕鬆,沒有急症,不用上夜班,醫療事故少。尤其皮膚科收入還很高。你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按時上下班,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既然這麼好,想去的人就多,但是這些科要人不多,所以很難進。成績必須很好,而且可能還得有點關係吧。我知道的中國醫生中,指在中國讀了醫學院,來美考的board的那些醫生,沒有皮膚科醫生。有眼科,理療的。大多中國人做內科,麻醉是因為美國人不太願意做,好進,所以做的比較多。現在學麻醉的人又多起來了,已經不容易進了。
你想學那個科,進不進得去是一個問題。每年招多少住院醫生是有限制的,這樣保證出來的住院醫生都找得到工作。
不但專業方向不是你想學什麼就可以學什麼,地方也不是你想去哪裡就可以去的。大多數人不想去邊緣地區,想進大城市,中等城市的和其郊區。所以大地方醫院擠破頭,小地方沒有人去。你如果不想去小地方,你找工作就難,找到了工資也低。小地方工作好找,工資也高(因為沒有人去,提高工資以增加吸引力)。為什麼很多人不願去小地方呢?年輕人喜歡熱鬧,也有一個找對象的問題。越小的地方選擇越少。有家室的,一個幾萬人口的小城鎮,是不可能有什麼工作機會的,配偶找工作就是問題。學校也會差一些,孩子上學可能也是問題。加上小地方娛樂活動少,生活單調。你處於兩難境地。
近醫學生找住院醫生很困難,據說是近年來醫學院為了賺錢,擴大招生。但是住院醫生的有名額還是限制的,所以很多人就找不到住院醫的位置了。不做住院醫,就當不了醫生。當然可以找大學,公司的研究工作。不過現在到處在裁人,找到的可能性也很小。而且孩子是不是喜歡做研究工作呢?花怎麼多錢去讀醫學院,出來做研究工作,經濟上不划算。
結束語
以上說了學醫和做醫生的艱辛。我過去也不知道,鼓勵老婆去考醫生的。但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決不會那麼做。
大家留意沒有,雖然醫生多次被評為美國收入最高職業的前幾名,但從來沒有進入過美國最受歡迎的職業前十名。
我不鼓勵並不等於反對孩子學醫。畢竟醫生在美國是一個比較賺錢的職業,也受人尊重。學醫還是看興趣。外科大夫很累,但美國做外科大夫人就是喜愛做手術,他們enjoy做手術,哪怕加班晚上做他們也願意,他們樂在其中。有這種心態,那就是一個做醫生的料。不過你想讓孩子學醫賺大錢,你可能會失望的。比起金融來,醫生的收入算不上很賺錢。孩子,尤其女孩,要知道學醫會是一個什麼過程,有多麼艱難。有沒有30多歲以後才談戀愛的思想準備。讓他/她自己做決定,而不是你。你的孩子如果是很富創造性,不願墨守成規,最好不要學醫。因為醫學學起來比較靈活,但用起來很死板,自己發揮的地方不多。為了少出事故,和減少責任,醫生常常依賴大量的檢驗,沒有什麼可以自己發揮分析判斷的地方。你循規蹈矩,錯了,不是你的責任。如果你按自己的處理,對了,理所應當;出了問題,就是你的責任。
(說明:我不是醫生,所寫的東西大多是看來和聽來的。錯誤肯定不少,只能作為參考。你如果有疑問的地方,請諮詢你的醫生或做醫生的朋友)
- 關鍵字搜索:
- 我為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