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以替代出口,使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順序倒個個,這一直是國內外很多經濟學家給中國經濟轉型開的一劑重要藥方。甚至在中美(第二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上,美方對中國的期望,希望中國人民增加消費。但實際上,中國消費的擴張遠比人們想像地艱難。主要原因是:
一、高房價使很多人節衣縮食,使很多戀人忍痛分手
近日,筆者在成都調研,(四川是個中低收入、中低房價的省份,農業大省。來自都江堰的萬頃清水灌溉美麗的成都平原。成都真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任何飯店、食堂的菜都做得極香極辣極好吃,且生活費不高。)但成都房地產價格也跟著京、滬、深節節上漲,好的新房也達到1萬元一平米了,7000-8000元/m2很普遍。而上海內環線內的新房為3.8萬—4萬/m2,內外環之間的為3萬元/m2;而北京、深圳與上海不相上下。
這樣,在成都、上海、北京、深圳買一套120m2(100m2一下的新房是買不到的,多是120—138m2,甚至更大的)的房子,就分別要100萬、400萬、380萬、400萬。這對於目前在各大城市打工、拚搏的大學生、農民工、城鄉居民等於是天文數字了。任何大學生,月薪即使5000元—8000元上下,也使自己的工作變得完全失去了意義,幹一年6—10萬,吃、喝、租房用掉2—3萬元;剩下的只能買1—3平米住房。120m2的房子需要幾十年的拚搏。(銀行貸款按第一套房正常利率80%,貸70萬還30年;30年中還本帶利需還約140萬,加上首付30萬,需要170萬。成都大學生月薪3000—4000元,需每月按揭約3000多元;不吃不喝,等於全部還光。)而上海、北京、深圳,一般大學生的工資也僅3000—5000元,干久了才能上1萬元。也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在上海,對方有無住房,成了徵婚時的最重要條件。
在北京,一般是男方出房,女方出車,這對男方家庭壓力很大。上海的本地居民相當重視住房;有的即使男方有婚房(即父母有一套,另有一套),也希望女方有婚房。甚至有父母見女方無婚房,逼得兒子與女友分手的,即使女孩很秀美,是復旦大學的高材生,也會全然不顧。起初一聽,很是鄙視這種鼠目寸光的家長。後來細細想想,也難怪結婚得要新房,一般要300—400萬,女方無婚房,等於家庭少了幾百萬資產,對於很多算小賬的上海家長來說,當然是耿耿於懷了。他們也是希望孩子、後代過上好日子。
而對於很多從全國各地、中小城市、農村考上的大學生,在上海留下工作的青年,包括其在外地及農村的父母,心裏都牽掛這京、深、滬、蓉的房價。怎麼也得幫小孩買個房啊!這個問題很難解決,而不解決的話,社會矛盾很大且全國人民怎麼肯增加其他消費。
二、此外,醫療,讀書,就業等也嚴重困擾著人們
還有幾大問題使人們不敢放手消費。
醫療,儘管城鄉很多地方實行了醫保,但有的病是不能報銷的。開一個刀就上萬,生一場大病就10萬,20萬。農村稱之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而且一生病,為了救人,甚至賣房子,賣企業來救人。特別是危重疑難病,人們不顧一切地掏錢治。
讀書,正規大學,重點大學讀完起碼6—7萬元,而民辦大學則需要更多,一年1—1.5萬,4年加上生活,學車費,要10萬元。這使很多父母壓力巨大。
失業,過去這個問題只發生在大中型國有企業,現在在社會上則廣泛發生著。有的女青年在德勤這樣的大會計事務所幹了8—9年,月薪都達到2萬元了,結果在29—30歲時被解雇了,主要是怕她懷孕,不願為了她掏產假工資,資本家是不留情的。此外,一般也只簽2—3年合同,因此每個人都有就業壓力。富士康青年工人的「12跳」已揪動了全中國13億人民的心。在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裡,在一個幾十萬工人的大企業中,竟然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實在令人非常痛心。總之,在讀書,就醫,就業問題完全解決前,消費是很難拉動與擴大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高房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