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內蒙貧困縣61億建爛尾廢城 無人被問責

 2010-05-15 23: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斥資人民幣61億元建設的新城區,但貧困的地方財政根本無法承受巨額的建設投資,成了巨大的爛尾樓工地。未完工的樓房聳立在荒野之中,已經建起的幾幢大樓空置並且繼續破敗著,這個殘局至今無法收場,而當時負責項目的官員們均已紛紛升遷或退休,至今無人受責。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清水河縣是個國家級貧困縣,2002年,當地政府用遠遠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龐大投資,計畫建造一個新縣城。根據當年制定的清水河縣新區建設投資估算表,新區整體建設投入將在61億元左右,而當年該縣的財政收入為3000萬元。

十年過去了,破敗的老縣城繼續破敗,夢想的新城區也並未如神話般崛起。只留下一座半途而廢的爛尾樓群,清水河人心存怨氣地嘲諷這座「廢城」:「鴿子都住得比我們好。」他們甚至將這裡稱作 「新鳥巢」。

夾在兩座山中間的清水河縣有5萬人口,該縣總面積2859平方公里,但97%的土地都是丘陵溝壑。1998年,呼和浩特一位領導表示,舊城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妨礙地方經濟發展,建議不如換個地方建新城,該縣的原領導也認為遷城的是正確的,但是,沒有人考慮這個貧困縣的財政是否能夠支撐這樣的龐大投資。

於是選址距離舊城26公里的縣中部的王桂窯鄉,成立了新區建設的專門機構。估算表顯示,新區整體建設工程計畫總投入為611272.89萬元。而根據《內蒙古年鑑》,該縣當年年財政收入3631萬元,而原領導介紹,當時還有1000萬左右的債務要填。

2000 年4月,佔地9萬平米、總投資3.2億的呼和浩特黨政辦公大樓在呼市最早成立的開發區——如意開發區——破土動工。

在內蒙古,如意開發區正是頗具影響力的示範性樣本:規劃整齊、道路寬闊、環境優美、綠化充分,簇新而宏大的建築群,並且有博物館、大劇院、國際會展中心、高檔社區、五星級酒店等充分滿足城市想像的場所。

但是,清水河新區建設,卻逐漸陷入僵局。由於縣財政吃緊,土地未報批,又沒有大的招商項目做支撐,截止到 2005年基本停建,2007年全面停建。停建時,已成型的建築工程項目有9項,未建成的建築8項,道路建設完成了3.8公里的路基工程。

2007 年底,新的縣委領導班子上任,對新區興趣不再,把建設方向轉為改造舊城。至此,這個規劃龐大的新區「爛尾」的命運最終來臨。

而在此前不久,被視作新區建設樣板的呼和浩特如意新區也被媒體曝光。央視披露稱,呼和浩特黨政辦公大樓交付兩年多後,尚未支付承包商的工程款,其資金缺口還有八千餘萬。

2008年開始,清水河新任縣委班子開始著手進行舊城改造,至此,更加證實了新城「起死回生」的希望越發渺茫。而該縣的財政正在為「當時的勇敢決定」善後。

根據當地一名官員說,儘管這幾年縣政府已陸續償還了部分欠款,但至今尚有數千萬元的建設外債未能兌付。以至於當遇上建築商過來討債時,縣裡面的領導只能躲起來,或者繼續往下拖。

有媒體經過測算,從新城項目投資比例看,靠外資投入的比例高達30%以上,而以全縣可支配財政收入來估算,至少需要30-50年才能還清外債。

這就意味著還清外債,對於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是一個漫長的時間。而當時負責項目的官員們已經紛紛升遷或退休,無人為此負責。但居民的生活已經被新城的十年波折完全打亂。

十年輪迴之後,清水河舊縣城破敗依然,這裡基本沒有像樣的樓房,多數人住著平房,山上甚至還有人生活在窯洞之中,連縣城都沒有實現六通一平的基礎建設,冬天也無法提供集中供暖。而在農村,至今部分村莊還無路可通,出行要靠毛驢,飲水往往還得靠社會捐助的母親水窖。

與內地多數地區一樣,大部分年輕人被吸引去了經濟更發達的地方,現在仍留下來的,多半是無法從這裡走脫的人。

但是那些當時拍板這些項目的官員們,已經有了更好的去處。一位當地官員說,從 1995年劃給呼和浩特市管轄至今,清水河縣先後更換了八任縣長,全部正常調離,沒有受到新區「爛尾」的影響。

来源:據21世紀經濟報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