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内蒙贫困县61亿建烂尾废城 无人被问责

 2010-05-15 23: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斥资人民币61亿元建设的新城区,但贫困的地方财政根本无法承受巨额的建设投资,成了巨大的烂尾楼工地。未完工的楼房耸立在荒野之中,已经建起的几幢大楼空置并且继续破败着,这个残局至今无法收场,而当时负责项目的官员们均已纷纷升迁或退休,至今无人受责。

据21世纪经济报导,清水河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当地政府用远远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庞大投资,计划建造一个新县城。根据当年制定的清水河县新区建设投资估算表,新区整体建设投入将在61亿元左右,而当年该县的财政收入为3000万元。

十年过去了,破败的老县城继续破败,梦想的新城区也并未如神话般崛起。只留下一座半途而废的烂尾楼群,清水河人心存怨气地嘲讽这座“废城”:“鸽子都住得比我们好。”他们甚至将这里称作 “新鸟巢”。

夹在两座山中间的清水河县有5万人口,该县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但97%的土地都是丘陵沟壑。1998年,呼和浩特一位领导表示,旧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妨碍地方经济发展,建议不如换个地方建新城,该县的原领导也认为迁城的是正确的,但是,没有人考虑这个贫困县的财政是否能够支撑这样的庞大投资。

于是选址距离旧城26公里的县中部的王桂窑乡,成立了新区建设的专门机构。估算表显示,新区整体建设工程计划总投入为611272.89万元。而根据《内蒙古年鉴》,该县当年年财政收入3631万元,而原领导介绍,当时还有1000万左右的债务要填。

2000 年4月,占地9万平米、总投资3.2亿的呼和浩特党政办公大楼在呼市最早成立的开发区——如意开发区——破土动工。

在内蒙古,如意开发区正是颇具影响力的示范性样本:规划整齐、道路宽阔、环境优美、绿化充分,簇新而宏大的建筑群,并且有博物馆、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高档社区、五星级酒店等充分满足城市想像的场所。

但是,清水河新区建设,却逐渐陷入僵局。由于县财政吃紧,土地未报批,又没有大的招商项目做支撑,截止到 2005年基本停建,2007年全面停建。停建时,已成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有9项,未建成的建筑8项,道路建设完成了3.8公里的路基工程。

2007 年底,新的县委领导班子上任,对新区兴趣不再,把建设方向转为改造旧城。至此,这个规划庞大的新区“烂尾”的命运最终来临。

而在此前不久,被视作新区建设样板的呼和浩特如意新区也被媒体曝光。央视披露称,呼和浩特党政办公大楼交付两年多后,尚未支付承包商的工程款,其资金缺口还有八千余万。

2008年开始,清水河新任县委班子开始着手进行旧城改造,至此,更加证实了新城“起死回生”的希望越发渺茫。而该县的财政正在为“当时的勇敢决定”善后。

根据当地一名官员说,尽管这几年县政府已陆续偿还了部分欠款,但至今尚有数千万元的建设外债未能兑付。以至于当遇上建筑商过来讨债时,县里面的领导只能躲起来,或者继续往下拖。

有媒体经过测算,从新城项目投资比例看,靠外资投入的比例高达30%以上,而以全县可支配财政收入来估算,至少需要30-50年才能还清外债。

这就意味着还清外债,对于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而当时负责项目的官员们已经纷纷升迁或退休,无人为此负责。但居民的生活已经被新城的十年波折完全打乱。

十年轮回之后,清水河旧县城破败依然,这里基本没有像样的楼房,多数人住着平房,山上甚至还有人生活在窑洞之中,连县城都没有实现六通一平的基础建设,冬天也无法提供集中供暖。而在农村,至今部分村庄还无路可通,出行要靠毛驴,饮水往往还得靠社会捐助的母亲水窖。

与内地多数地区一样,大部分年轻人被吸引去了经济更发达的地方,现在仍留下来的,多半是无法从这里走脱的人。

但是那些当时拍板这些项目的官员们,已经有了更好的去处。一位当地官员说,从 1995年划给呼和浩特市管辖至今,清水河县先后更换了八任县长,全部正常调离,没有受到新区“烂尾”的影响。

来源:据21世纪经济报导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