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沿海缺工問題反射結構制度的不合理

 2010-03-18 11: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沿海地區出現的缺工問題影響內外資企業,但官方一再聲明勞動力資源並不虞匱乏。官員說的是事實,中國勞動力即使長期來說都供大於求,缺工實際肇因於一些結構與制度的不合理。 金融風暴在全球尚未完全消褪之際,中國沿海已經傳出企業找不到工人的難題,其中包括台資企業。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今天透露,為了幫助台商解決勞動力的問題,國台辦與主管部門做了許多事,包括組織台資企業赴外省招工、舉辦台資企業專場招聘會、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 楊毅並稱,據專家研究,中國目前勞動力資源總體依然充沛,部分地區的缺工現象是季節性、結構性和區域性。 稍早前,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也表示,從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來看,農村勞動力總量非常大,長期以來就業並不充分。 加上每年新增勞動力以及農業技術進步釋放出更多勞動力,讓農村勞動力出現供大於求情況,而且這種供大於求「不僅現在存在,以後還要長期存在。」 中國國家統計局監測,2009年大陸農民工總量為2億2978萬,比上年增加436萬,幅度為1.9%。其中,外出農民工總量為1億4533萬,比上年增加492萬人,成長3.5%。 被稱為「農民工」、到外地城鎮工作的農民,多年來一直是企業生產線的主力,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貢獻良多。 數字與官員的說法都顯示,中國現階段不應該出現缺工現象,但問題卻又確實存在,專家說,這反映了大陸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勞動力密集的產業結構已經走入瓶頸。 專家分析,勞動力密集產業多年來以低廉的工資聘用農民工,由於人力成本低廉,產品價格可以壓低,產品競爭力因此跟著提高。 但是一些客觀情況的改變,讓很多農民工不願再屈就每個月人民幣幾百元的偏低薪資,特別是一些新生代的農民工。 部分專家在大陸媒體發表文章說,缺工既然是中國經濟結構進入瓶頸期的典型症狀,要突破瓶頸,就要大刀闊斧的展開制度變革。 變革的重點包括突破限制農民工流動的戶籍制度。 現行城市與農村二元化的戶籍制度讓進城工作的農民工無法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各種基本權利,農民工如果有其他選擇,當然不願意在生存條件與工資都被剝削的地方工作。 此外,對智慧財產權的漠視也是原因之一,一些企業投注成本研發的新產品很快被抄襲,法律又無法提供保障,惡性循環下,製造業長期無法以來無法自我提升,工人的素質與應得報酬也被拖下水。 官方說法稱,缺工問題目前已獲緩解。而專家分析,無論是叫民工荒還是缺工,反射的是結構與制度的不合理,如果不能從根本著手解決,問題還是會繼續下去、反覆出現。
来源:中央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