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病從口入」新解(圖)

 2010-03-16 15: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國人熟知的俗話「從口入」,人們一般理解為吃了不衛生、不潔淨的東西會得病,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疾病,每天習以為常的飲食喜好,很可能正是健康的敵人。

現在越來越多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等慢性病,其實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吃出來的,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同。都在喊病從口入,卻沒人喊病從口出,其實懂得怎樣吃才能夠養生,可以「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強調:「若能用食平痾,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常年餌生之奇法,積養生之術也。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癒,然後命藥。老祖宗說的「食療勝藥療」,都讓我們弄丟了。

得病,第一條是不良生活方式,第二條是營養不均衡。以傳統中醫觀念為理論來解釋怎樣吃才符合養生之道。

中醫的理論基礎是陰陽,所以在中醫體系裡我們所吃的食物也有陰陽之分:寒涼食物為陰,有清熱、去火、解毒的作用;溫熱食物為陽,有健脾、開胃、補腎、補益的作用。身體內寒氣較重的人,要選擇溫熱性質食物,如牛羊肉、洋蔥、韭菜、生薑等;身體內熱大的人,吃多了溫熱性質的食物會燥。

吃哪種食物也跟季節有關:

夏天多吃寒涼的東西以清熱解暑,冬天多食溫熱的食物以保暖祛寒。如果天熱了吃狗肉可能會熱出病來,導致咽喉疼痛、大便乾燥、胸悶心煩;如果天冷了吃西瓜,輕者胃痛、腹脹,重者腹瀉、腰疼。張悟本還特意提醒大家:現在經常吃反季節的東西,在天冷的時候大吃寒涼的水果、蔬菜、飲料,是違背養生之道的。

「長生不老」是奢望,但「健康到老,無疾而終」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中醫講究天、地、人合一,要順其自然,不要違背自然規律,才能健康。以人的五臟為根本,是中醫的養生學,認為五臟保養得好,身體就好,五臟有病了,人也就有病了。

那麼,吃飯的時候怎麼給五臟做保養呢?

如果按照食物的顏色來分,五臟各好一口:肝吃綠色的,心吃紅色的,脾吃黃色的,肺吃白色的,腎吃黑色的。但是具體怎麼吃也有講究,所謂「藥食同源」,也可以說會吃它就治病,就是「藥」,不會吃,就是「食」。比如都說白蘿蔔養肺,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蘿蔔「生吃養肺,熟吃潤腸」,那麼為養肺,吃白蘿蔔就不要煮熟吃。再比如,我們每年夏天都喝綠豆湯,為的是去肝火,但一般人並不清楚綠豆湯怎麼做、怎麼喝才有養肝去火的功效。綠豆洗淨加水,蓋上蓋煮,中間不要打開蓋子,開鍋5-6分鐘,綠豆似開沒開,這時候湯最綠,那個湯才是養肝去火的,等到熬爛了,那就是解饞的。把這個湯倒出來,當水喝,剩在鍋裡的綠豆,再加水熬爛了,當飯吃。

從味道來分,甜酸苦辣咸這五味分別供養五臟六腑。傳統中醫理論說:酸養肝,苦養心,甜養脾,辣養肺,咸養腎。這五味的調和及攝取,能夠使人保持健康,所以什麼口味都得吃點。但是,還得知道,過酸就會傷肝,過甜傷脾,過辣傷肺。現在說吃醋、吃苦瓜好,就頓頓都是這一口;孩子以飲料代替了飲水;從南到北,不分四季地盛行吃辣……都變成健康的隱患。均衡營養,就是什麼都不能過度。
 

来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