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廣東虎門「垃圾山」 經濟名鎮成污染重鎮

作者:屈一平  2010-01-30 16: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虎門鎮70萬人口產生的生活垃圾,未經任何處理,全部推放到一座目前高達近百米的「垃圾山」裡,挾大量垃圾、生活污水、重金屬污水的東引運河從虎門直排進珠江,成為珠江入海口最嚴重的污染源之一。

一處因林則徐銷煙禦敵而聞名的英雄之地,一座以經濟繁榮位列全國財稅收入鄉鎮榜首的商業名城——歷史名鎮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從1998年到2009年的十年,成就了其廣東四大經濟名鎮的地位。然而城市發展所產生的廢氣、廢水、廢物不斷增加,也造就了一個高度污染的南方小鎮。

虎門有座「垃圾山」

對東莞市虎門鎮遠豐村的村民阿霞來說,能給兒子樂樂一個沒有臭氣的下午近乎奢侈。兩歲半的孩子指著家門口那座花花綠綠的「山」,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垃圾山,臭!

「我們六點多起來,一聞到垃圾味就把門窗關上,晚上不敢在院子裡吃飯,要端到房子裡去吃。」阿霞的家在遠豐村垃圾山腳下,直線距離800米。

「垃圾山」,是位於虎門鎮大嶺山林場「夾溝」山區的虎門鎮垃圾填埋場,1993年8月啟動,15年來累計填埋垃圾約400萬噸。

2009年9月,記者乘車來到虎門鎮懷德社區下轄遠豐村的「垃圾山」,村民們告訴記者,這裡本來是兩山之間的一個窪地,然而記者從山腳下看到的,是和兩邊的山峰一樣高的「垃圾山」。

「天都沒有那麼高!」一位姓謝的遠豐村村民這樣描述家門口的「垃圾山」。

山腳下,有黑色的污水從花花綠綠的山上流下來,流進兩旁的農田裡。從半山腰向上看,道路兩旁的垃圾堆成兩個小山頭,高達30米左右,側面都可以看到破布、玻璃碎片、塑料包裝袋等固體生活垃圾物,一層層堆到山頂。

在垃圾山頂,記者看到:「山頂」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一面靠山,其他三面開放,周圍沒有任何遮攔,來往的垃圾運輸車壓出一條通道,走在這條通道上,腳下踩的是榨菜包裝袋、碎布條、方便麵盒子、礦泉水瓶子、牙膏皮、西瓜皮、碎紙片……。

山上有大約四五十名拾荒人在拿著掃帚、背簍等工具裝垃圾。56歲的拾荒人錢力山告訴本報記者:好的時候,拾到的垃圾給回收站一天能賣200元。因垃圾山而聞名,遠豐村被當地人稱為「垃圾村」。

垃圾村又叫「癌症村」發病率高出全國3倍

遠豐村的村民最怕雨後第二天刮西北風,那就意味著,一天都不敢出門了。一位姓韓的村民家就在垃圾山腳下。「一天有100輛運垃圾的車,把垃圾運到垃圾山上,很臭,睡覺都睡不好關了門都能聞到。」

「垃圾山」每年都會因沼氣自燃引起火災。一位姓陳的村民給本報記者講起,2009年正月初三的那場火災:「像原子彈爆炸!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煙霧團籠罩。」

受訪村民有一半表示平時感覺鼻子發痒,喉嚨裡總是不舒服。村子裡連續幾年的高癌症發病率更是令村民恐慌!

村民小廖的父親廖樹生2007年因肺癌病逝,這也是這個427人的小村子裡,近六年來第8個因癌症病逝的村民。同一年,村民蔡友平因食道癌病逝,目前在化療當中的還有一名食道癌和一名腸癌患者。

廣州中山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科主任汪謙告訴記者:中國腫瘤發病率的比例,每年為每十萬人中有兩百人患病。而像遠豐村這樣一個400多人的村莊、近六年來就有11名癌症患者,按照每年的標准算,發病率基本上等同於:每十萬人中有五百人患病,高出全國標準近3倍!

2009年8月,隨著一份「遠豐村癌症患者名單」在報紙上曝光,遠豐村又有了新的名字:「癌症村」。

村長鄧志洪並不住在村裡,村民們說:有了錢就搬離村子。

百萬噸垃圾15年堆積

那麼,這座位於大嶺山林場的「垃圾山」,是經過了怎樣的長久堆積,才形成今天從溝底到山頂近百米的「高山」呢?
虎門鎮大嶺山林場韓副場長,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介紹了當時租地給虎門鎮政府,做垃圾填埋場的情形──

「1994年簽了租地協議,我們是下屬單位,當時虎門是農村,我們是虎門的‘西伯利亞’,最偏遠的地方。我們把場地租給虎門鎮,當時山溝很深,約定的垃圾堆放面積是80—90畝,他們負責協調處理好污染。」

韓副場長說:協議裡協定了面積,沒有協定高度,從1999年來林場上班到現在,他親眼見證了垃圾山的不斷壯大──從最初的5米高到後來的10米,伴隨著每年都要發生的火災,沼氣自燃成了「垃圾山」潛伏的災難隱患。

從1994年租用垃圾山作為虎門鎮垃圾填埋場至今,整整15年過去了,虎門鎮環保部門,如何看待這15年來的垃圾填埋場治理狀況呢?虎門鎮環保局副局長王啟光,對本報記者作了這樣的答覆:

「2000年前接到過投訴去看過一次,2000年後沒接到投訴,現在垃圾場又不是我們管,我們只有督促他們搞好,那裡沒辦法沒有出路,焚燒不成熟。」

記者從「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委員會」瞭解到,規範化的垃圾處理在技術上有四個方式:分類收集與回收利用、堆肥處理、焚燒處理、填埋處理。

其中,垃圾填埋處理,是中國城市垃圾處理的一種主要方式。那麼,在虎門鎮這座堆積了全鎮70萬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所在地,填埋工作是怎樣的呢?虎門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任麗萍,給本報記者這樣描述虎門鎮填埋場的填埋工作:

「填埋,據我知道是從2007年開始這種填埋場防護不了,只能是覆土。焚燒也會排出有毒氣體,還有山上的水排下來,說到污水我們也去看了,從根部治理只能是覆土。」

在此前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任麗萍工程師在公開場合給出這樣一個數字:「每十米垃圾覆蓋一層土」。但本報記者在虎門鎮採訪的五天時間裏,每天在虎門鎮垃圾填埋場看到,近百輛垃圾運送車將一車車垃圾運到這裡,沒有見到一輛運沙土覆蓋的車輛。

從外觀看到「垃圾山」的橫截面是一層層的生活垃圾,看不到土層覆蓋的跡象;記者就填埋覆蓋工作,再度詢問虎門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主任王維剛:「一米覆蓋一層。」他這樣回答。

虎門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鐘全舟,給出了第三種答案:「差不多哪裡平了我們就去填埋土,不定期。」

同樣是虎門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截然不同的三個答案……。

由於虎門鎮這座「垃圾山」,除了填埋再沒有任何處理措施,填埋是否到位至關重要。那麼,作為監督部門的虎門鎮環保局,對於這一垃圾處理的填埋工作又知道多少呢?

虎門鎮環保局副局長王啟光又給出了第四種答案:「以前填埋,我們要求虎門鎮公用事業中心一星期填埋一次土,現在就沒有。如果現在有就不會這樣,現在確實是這樣沒有覆蓋。我們不是每天都檢查他們。」

遙遙無期的20年規劃治理

由於歷史原因,最初的選址、設計等未按照衛生填埋場的要求進行,虎門鎮垃圾填埋場的填埋工作,存在嚴重的環境問題。

2009年9月13日,負責生活垃圾治理的虎門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給本報記者提供了一份《虎門鎮切實加強垃圾填埋場的整治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資料。
資料稱:
至2008年底,虎門鎮垃圾填埋場(即前文提到的「垃圾山」)累計填埋垃圾約400萬噸,現每天新增垃圾約800噸。該填埋一直採用具體推放的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場內沒有設置填埋氣和瀝出液導排治理設施,未經治理的垃圾填埋場,對周邊地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及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困擾。

2008年,虎門鎮政府就垃圾填埋場用地與大嶺山林場續簽合約,合約新的名稱是《垃圾場整改協議書》。

大嶺山林場韓副場長表示:對於這份續約他們很無奈:「那時候沒有簽高度,想不到這麼高!2008年續約到期我們也想過收回,但是收回怎麼辦呢?沒有辦法處理,我們給他提個條件就是整改,按照這個思路籤協議的,協議簽到2020年,期滿之後把填埋的處理掉,2020年把原有垃圾處理完返還給我們。」

每年接待遊客160萬人次的大嶺山林場裡的森林公園,為了防止垃圾場引起的火災影響到林場,在垃圾場周圍增設了防火設備。

韓副場長告訴本報記者:1993年簽約租地面積80—90畝,2008年的續約將租地面積擴展到10萬平方米,將近160畝是以前面積的兩倍。
虎門鎮政府稱:鎮裡為了處理垃圾山問題,撥款4000萬元建設沼氣發電廠作為廠房用地,簽約時間截至2020年。續約方鎮政府表示,將用19年時間完成虎門鎮垃圾填埋場的垃圾處理,包括填埋氣、濾出液、固體廢棄物的綜合整治。

有關虎門鎮垃圾填埋場的最新消息是:2009年11月,根據規劃,虎門垃圾焚燒發電廠初步選址在虎門五馬山,半徑1公里範圍內。
虎門鎮黨委書記吳湛輝表示:虎門鎮日產生活垃圾在1200噸左右,因此,今後虎門目前的臨時垃圾填埋場堆放的垃圾,包括遠豐村背後的垃圾填埋場,將逐步通過焚燒來進行處理。

虎門有條「黑龍江」


問題一:「黑龍江」的來歷


在虎門鎮鎮中心有一條內河穿城而過,這條河是黑色的河裡沒有魚蝦等任何生物。虎門鎮的市民每次走過河邊都會加快腳步,因為河水泛出的陣陣臭味令人難以逗留,鎮上的人叫它「黑龍江」。

記者從虎門鎮水利所瞭解到,這條河是上世紀70年代開鑿的,學名叫東引運河虎門段。東莞市70年代初人工開挖東引運河,全長103公里流經19個鎮,每天受納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約188.8萬噸,水質受到嚴重污染!

東引運河虎門段河道長10200米,其中以運河北路段的污染最為嚴重。
2009年9月11日,記者從東引運河水閘起,沿運河到盧屋和新灣高架橋下進行實地採訪,一路走來看到河水都是烏黑色的,位於鎮中心運河北路段的河水,一動不動靜靜地躺在那,濃黑如墨,但河水表面卻異常光亮,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漂浮著一層油漬。水面上還漂浮著一些生活垃圾,兩側的河堤上,也堆了一些塑料袋等垃圾。

「11年前從我到這裡就是這樣,沒有人來治理過;表面垃圾有人來弄,沒辦法,說是抽調工程很大,我們叫它臭水河。」
在運河邊上擺地攤的余先生11年前從湖北來虎門,他告訴本報記者,自己的房子就租在這裡,窗戶下面就是這條「黑龍江」,所以不敢開窗戶。

沿著運河向下遊走去,當走到虎門鎮最出名的富民商業大廈這一段時,感覺到這裡的運河水沒有上游那麼光亮,油污也少了很多水面有些流動。
河裡還有一艘垃圾船,兩名工人正忙著將河道上的垃圾打撈上來。跨過富民大廈段,當來到黃河服裝城這一段時,運河水改善了很多,站在一座通行橋上,面向黃河服裝城,左手側的河水清澈很多,右手側的河水則仍然保持著運河的黑。

市民趙女士的孩子就在位於北路河段的河邊小學上學,一家人在這裡住了8年了,她很替孩子的將來擔憂:「下水管道、化糞池、公共廁所、出租房、餐廳、茶樓、酒店都排到這裡,一直沒有污水處理廠。」

問題二:「黑龍江」為何這麼「黑」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段「黑龍江」——東引運河虎門鎮段北路段的位置,就在分管水利的虎門鎮水利所,和負責鎮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虎門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門口,直線距離不過500米。

記者首先來到虎門鎮水利所,一位姓鐘的工作人員給本報記者講述,虎門鎮一共有70多個大型污水口,全部生活污水不加處理,通過這70多個下水管道直接流進東引運河虎門鎮段。
他進一步補充說:水利所只負責防洪、排澇的事情,污水處理應該找環保局、或者虎門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目前東引運河虎門段為五類水質,喪失了水功能為重度污染!」東莞市環保局虎門分局杜元成,憂心忡忡地告訴本報記者。

據杜元成介紹:東引運河虎門段在1997年之前還是可以飲用的,1997年後,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內河,造成水污染。這麼多年,沿線沒有建成一家正常運行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目前河水存在嚴重的生態污染問題,每天有20萬噸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內河。

除了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的排放也相當可觀。
據東莞市環保局虎門分局副局長王啟光介紹:虎門面積不過100多平方公里,卻有50多萬外來人口,加上本地居民,共有70多萬人。按每天每人5公斤的生活污水量計算,70多萬人口每天排出的生活污水,至少在3500噸以上。

另外,記者在《東莞市虎門鎮環境規劃》(2007)的一份限期整改14家企業統計表中看到,僅東莞樂迪卡遊戲機製造有限公司,每天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就達到70噸,而東莞冠越玩具有限公司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則高達每天882噸!

全長102公里的東引運河,流經了14個鎮之後,承載著14個鎮的污水從下游湧入虎門鎮。最終,裹挾大量垃圾、生活污水、重金屬污水的東引運河從虎門直排進珠江口,成為珠江入海口最嚴重的污染源之一。

問題三:誰在治理「黑龍江」

早在2003年即有消息:虎門鎮規劃兩個日處理污水能力共2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將於2004年初逐步動工,同時要求千人以上企業和醫療單位,必須自建污水處理系統。

6年過去,污水處理廠還是沒有建起來。

2009年9月11日,針對東引運河虎門段污水治理情況,虎門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給本報記者一份書面答覆。
文中稱:虎門鎮即將在東引運河沿線兩岸建設污水管網工程,用於運河兩岸生活污水進行截流收集,並運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淨化處理,方案在設計階段。
事實是:虎門鎮的污水處理廠還在設計階段,對於目前每天都會產生的20萬噸注入河中的污水,沒有任何治理措施。

「我們每天有30個環衛工人,對內河表面垃圾進行處理。」虎門鎮公用事業中心主任王維剛,這樣回答目前治理的現狀。

虎門的一筆經濟賬

和虎門鎮緩慢的污染治理步伐形成對比的是,在虎門鎮,每家每戶的垃圾處理費,和污水處理費的收取卻十分及時。

「每月每戶13元,已經收取了近百萬元。」虎門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人秘組一位姓譚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這些費用是按照鎮裡統一要求收取的。然而,這項在大多數地方對農村免收的費用。在虎門鎮、甚至像遠豐村這樣飽受垃圾污染之苦的「垃圾村」,也不能倖免。

「村裡代繳了全村的垃圾處理費。」在遠豐村負責城管工作的小廖,告訴本報記者。

與遠豐村相鄰的陳村書記陳光輝介紹:陳村每天的垃圾大概是7噸,每噸100多元處理費,每天的垃圾處理費就要繳1000多元!

與垃圾處理費一樣,需要虎門鎮市民承擔的還有污水處理費。
在東莞市虎門港自來水公司,市民陳卓華正在繳納當月的水費,記者看到在水費單子上有一筆「污水處理費」:0.70元/噸,按照實際用水量90%比例收取。

虎門港自來水公司一位姓盧的辦公室主任,告訴本報記者:
虎門鎮從2005年開始全面收取污水處理費,每年自來水用水量統計為8000萬噸左右,污水處理費按照90%收取,約為7200萬噸。按每噸0.70元統計下來的污水處理費約為5000萬元/年。
除了2005年是按照0.50元/噸收取,粗略統計下來,僅污水處理費一項總計將近兩億元!

盧主任表示:污水處理費用的收繳,是為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可是直到記者採訪的2009年9月,籌建了近四年的寧洲和海島兩個污水處理廠,才進入首期調試運行階段……

 

来源: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