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巴哈─格拉夫鑽石"2008年的樣貌。
每一顆鑽石的形成史幾乎都和地球一樣久遠,然而當它們落入人類手中,經過一次再一次切削琢磨、交易傳承,又會透顯出新的風華面貌。本月廿八日起在美國華府"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維特巴哈─格拉夫鑽石"(Wittelsbach-Graff Diamond),正是這樣一顆交錯著歷史與商業光影的絕世美鑽。
維特巴哈 刻畫歷史痕跡
維特巴哈─格拉夫鑽石屬於罕見的藍色鑽石,原名"維特巴哈藍鑽",十七世紀中期產於印度的高爾康達礦場,和另一顆著名藍鑽"霍普鑽石"(Hope Diamond)系出同門。一六六四年,它遠渡重洋來到西班牙,被國王腓力四世買下送給愛女泰瑞莎公主。三年後泰瑞莎嫁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它也"陪嫁"來到維也納。
一七二二年,利奧波德一世的孫女艾蜜麗亞帶著這顆藍鑽,嫁入巴伐利亞的維特巴哈王室,"維特巴哈"之名由此而來。經過兩個世紀的滄海桑田,維特巴哈藍鑽在一九三一年離奇失蹤,廿多年後蹤跡再現,一九六四年成為一位收藏家的囊中物。
驚世拍賣 寫下超級記錄
又過了四十多個年頭,維特巴哈藍鑽再度讓世人目眩神迷。二○○八年十二月十日的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這顆藍鑽以一千六百四十萬英鎊(約新台幣八億三千萬元)成交,創下歷來鑽石拍賣的天價記錄,買主是英國鑽石業大亨格拉夫(Laurence Graff)。
三百多年的歲月在維特巴哈藍鑽上面留下不少痕跡,於是格拉夫請來三位師傅重新琢磨,讓它煥發出璀璨的新面貌,重量也從卅五.五六克拉略減為卅一克拉,並改名為"維特巴哈─格拉夫鑽石"。
重新琢磨 被批弄巧成拙
這種作法引來不少批評,蘇富比拍賣公司的鑽石專家馬賽提就認為格拉夫弄巧成拙,不但沒有增添維特巴哈藍鑽的光彩,反而減損它的歷史傳承意義。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館長奧托梅耶也說,現在格拉夫手中那顆藍鑽已經與"維特巴哈"了無關聯。
不過在商言商,格拉夫或許另有一番盤算,要讓這顆藍鑽的身價更上層樓。有色鑽石原本就少見,卅克拉以上更是鳳毛麟角。格拉夫自家公司在二○○七年以三百八十萬美元賣出的一顆粉紅色鑽石,去年底在香港拍賣會上以一千零八十萬美元成交,足足增值一八四%。不難想見,未來維特巴哈─格拉夫鑽石如果再度現身拍賣會場,恐怕又將創下令人咋舌的記錄。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8.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