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兆美元有無回收希望?會不會變成下一代不可負擔之重?《華爾街日報》分析,目前看來憂喜參半。一連串紓困與搶救行動已對政府財政造成嚴重負擔,連鎖反應難免。但是往好處想,一兆美元換來的畢竟是金融機構資產,例如不動產抵押貸款與保險業務,假以時日,至少一部分可以回本甚至獲利。
先看七千億美元搶救計畫,這筆天文數字相當美國政府年度支出四分之一,超過五角大樓年度預算,將以發行卅年期、殖利率約四.三四%的公債來籌措。換言之,政府向公債投資人借款七千億美元,為期卅年,利率四.三四%。
如果這七千億美元全都有去無回,未來卅年納稅人每年要支付利息約三百億美元,外加本金攤還一百廿億美元。每年四百廿億美元的數字看來驚心動魄,不過還不到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33%。專家認為只要管理得當,這項計畫血本無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如果市場及時回穩回溫,納稅人不無可能大賺一筆。
貝爾斯登是今年華爾街投資銀行界第一張骨牌,今年三月政府為了促成摩根大通銀行併購,同意由聯邦準備理事會以三百億美元接收貝爾斯登的"流動性較差資產",未來收益歸聯準會,虧損的前十億美元由摩根大通承擔。專家認為虧損或許難免,但是不至於吸乾。
房地美與房利美讓納稅人送上兩千億美元救火,由於美國不動產市場始終欲振乏力,"二房"的不動產抵押貸款擔保證券(MBS)資產持續失血,目前很難估計兩千億美元能保住幾成。
金援AIG的八百五十億美元是以"過渡性貸款"形式提供,為期兩年,條件是11%的高利率,以及AIG的80%股權。由於AIG的保險業務根柢雄厚,獲利能力不錯,納稅人應可拿回這八百五十億美元,甚至外加利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1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