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在哥本哈根展現了怎樣的國家形象(圖)

作者:周西  2009-12-21 22: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根據英國風險評估公司Maplecroft公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過60億噸,位居世界各國之首。中國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壓力(路透社)

有報導說,這一次中國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的脾氣很大,多次公開地批評美國,而國內媒體對此也是大加炒作。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對此,有評論寫道,這次峰會所涉及的,好像主要是控制碳排放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好像與我們居住的環境,有著莫大的關係。但縱觀峰會內外,人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說法卻是,你們發達國家歷史上如何如何,所以你們今天就應該如何如何。中選網上作者李晨輝的文章接著說,我一聽到這些,就總是覺得很彆扭。反覌我們自己,只要一提到五八年、六二年,還有文革中,死了多少多少人,官方就會出來說,不要總是揪住這些歷史問題不放,我們更應該著眼未來嘛。怎麼一到了國際場合,做法就截然相反,非要揪住那些歷史問題不放呢?事實上,一些發達國家,當他們大規模排碳的時代,人類對環境危害的認識,還遠沒有今天這麼深刻,因此,總是指責人家歷史上曾經如何如何,這似乎顯得不太厚道。

另一方面,現在,人家發達國家,環境治理得已經很好了,但我們在排碳的問題上,還是寸步不讓,那麼,首先受害的究竟是誰呢?儘管中國無節制地排碳,整個世界的環境都會受到影響,但首當其衝,而且受害最嚴重的,還是我們自己的民眾。長期以來,為了追求GDP和一些短期的經濟目標,我們在環境上的犧牲,已經相當慘烈了,以致於人們經常聽到各級官員都在信誓旦旦地表示:寧可犧牲一些經濟發展的速度,也不能再破壞環境了。這種說法本來是可取的,但是,我們在哥本哈根峰會上,為什麼卻不能如實體現這一精神呢?

與此同時,我們總是強調什麼發達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我們自己所承諾的減排目標,卻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不能接受。由於這個目標距離國際社會的期待相差太遠,換句話說,就等於現在發達國家所作的種種減排努力,屆時都將被一一抵消。更何況,即便是這個如此之低的目標,國際上也不相信中國能夠實現。李晨輝的文章強調說,或許發達國家,應該也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但人家承擔責任,不等於我們就可以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難道人家在那裡拚命減排,我們卻可以在這裡肆意地放毒嗎?要知道,放毒首先受到傷害的都是本國的環境和民眾!為此,難道我們就不應該犧牲一些發展速度,犧牲一些"雞的屁",也應該在減排上動點真格的,而不能再像以往那樣說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敷衍了事了。

此外,或許是為了向世界表明,中國人在環保減排領域也並非完全無所作為,中國國家人口和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10號在哥本哈根提出建議,將人口問題寫進本次大會的成果文件。據新華網引述趙白鴿的介紹,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從30年前的平均每戶家庭5.8人下降為目前的1.8人,也就是說,中國在過去的30 年裡,整整少出生了4億人口。按照目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4.57噸計算,中國如今每年等於減少了18.3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由此可見,中國的人口管理政策已經為控制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對此,有評論反駁道,其實,人口對環境的影響也是雙向的,人既能破壞環境,也能改善環境。例如,人既能排放二氧化碳,也能通過植樹造林來減少二氧化碳,再說了,寵物也排出二氧化碳,而且寵物還不會植樹造林。因此,與其通過"減人"來"減排",那還不如通過"減寵物"來"減排"呢!

中選網上作者何亞福的文章接著說,"減排"是個全球性的問題,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是通過減少出生人口來 "減排"的嗎?如果要通過控制人口增長來進行"減排",那麼,世界各國都應該參與這個控制人口計畫。否則,只在中國實行計畫生育,對於那些想要二胎卻不被允許的家庭來說,就是不公平的,難道地球上只有這部分人是多餘的嗎?文章進一步分析認為,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 "減排"是為了造福人類,如果靠"減人"來進行"減排"的話,那就是"以物為本"了。按照這種思維方式:二氧化碳排放太多怎麼辦?減少人口不就減少排放了嘛!糧食不夠吃怎麼辦?減少人口不就夠吃了嘛!住房不夠怎麼辦?減少人口不就夠住了嘛!鞋子太小怎麼辦?把腳削小一點,不就能穿了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法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