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林保華: 胡舒立,加油!

 2009-12-03 13:3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新聞界今年最大的新聞,應該是《財經》雜誌的人事大地震了。包括總編輯胡舒立與副總編輯戴小京離開《財經》另謀出路。根據最新的報導,離開《財經》的胡舒立團隊遠不止此前所說的60人,加上各地的記者站,整個採編團隊應該有140多人,再加上已率先離職的經營團隊,總共涉及近200人。

人們並不太關心《財經》的未來動向,卻關心胡舒立團隊未來的發展,因為《財經》的品牌是胡舒立與她的團隊打造出來的。基本團隊的離開,留下的《財經》已是空殼,未來《財經》是進步還是退步且不論,肯定與原先的"靈魂"有不同。至於胡舒立未來的發展,有消息說,她將出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著書立說培養未來接班人當然重要,但是以中國媒體目前的情況,看來如果她退到"二線",難免使人失望。因為中國的新聞自由目前處於"肉搏"階段,在"黨禁 "毫無鬆綁可能的情況下,新聞媒體如何逐步突圍,發揮制衡權力的作用,責任更加重大。胡舒立的特殊經驗,應該在"前線"才可以發揮更大效果。即使培養接班人,在戰鬥中培養,才是經得起風浪考驗的接班人。

胡舒立創辦《財經》,有十一年的歷史,這十一年中,她得到"中國的良心"、中國證券界" 最危險的女人"的稱號。"良心",指的是她不畏權勢恐嚇、不受利益誘惑,追求公義的風格,自然而然就成為證券界"最危險的女人"了。其實何止證券界,有人把她當作中國最危險的女人,因為她的作為,被影響到的,已經不止金融證券界,而是波及政界。然而這不能怪她"撈過界",而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學"導致的中國權力經濟,沒有可以離開政治權力的純粹市場經濟。

十一年的《財經》雜誌,在我有三次比較深刻的印象,一次是2000年10月《財經》發表的《基金黑幕》,在全國引起轟動。其後不久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說中國股市是一個賭場,可以說也是一個呼應。即使是先進的西方國家,股市也有不少黑幕,何況中國這個"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股市,這個用"社會主義"帽子來掩蓋權力干預市場、用權力掠取經濟利益的股市。也只有這樣無情的揭露,才能稍稍阻嚇權力集團對小投資者的掠奪,才能迫使當權者進行若干改革來改進中國的股市。但是一直到現在,政府及某些利益集團對股市的操縱,仍然斑斑可見。

2003年,SARS在中國爆發。"南方都市報"因為率先披露,三位高層先後以貪污罪入獄。當時嚴密的新聞封鎖,《財經》記者要走到香港看見人人戴口罩才發覺事態有異,經過調查才對SARS進行連載的報導。但也因此觸及紅線,被迫停止。

2007年1月,《財經》報導山東最大國有企業魯能被北京一家公司吞併,流失約7百億人民幣的資產。最後這項並購被制止。然而事件又觸及到曾慶紅、王樂泉、俞正聲3名高層大員的子女。因此是《財經》創刊以來闖出最大的禍事,網站被迫要刪除這篇報導。

從此,有人說,《財經》越來越"主流"了。也就是很少再觸怒當權者。例如2008年的四川地震,雖然《財經》也迅速的去採訪,但是沒有太深度的報導,否則胡舒立可能像黃琦或譚作人那樣被捕,或像艾未未那樣被打。

然而以《財經》的媒體身份,或者可以不必被捕,不必被打,可是胡舒立團隊的離開,也許是另一種懲罰的方式。不論怎樣,《財經》能夠堅持11年,與胡舒立打" 擦邊球"的智慧,以及靈活的在不同權力集團之間的空間裡運作,是分不開的。只是中國政治的倒退,空間越來越小,最後還是要出走。

更多的報導說胡舒立與她的團隊會創辦新的財經雜誌,地點在浙江。這可能與浙江前省委書記,如今貴為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有關。然而只要還沒有最後確定,還是會有變數,因為任何一個利益集團,都不會樂意見到真正的獨立媒體,或不敢得罪龐大的特權集團。

在曲折的前進道路上,有時候必須做適當的退卻,但是作為中國的良心,我還是衷心的期望胡舒立堅持在媒體的第一線戰場。同為中國人民大學的校友,要記住"中國人民"這四個大字,不要辜負中國人民對他們團隊的期望。今年5月我給臺灣政治大學的同學介紹中國的媒體時,也把胡舒立作為
目前中國媒體人的典範。尤其在香港與臺灣的媒體日益"中國化",甚至中國政府也背棄舉辦北京奧運所作新聞自由的承諾,還要收購西方媒體使之淪為共產黨喉舌的時候,只有中國媒體自身的進步,才能阻止這種倒退的現象。為此,我要大喊:胡舒立,加油!當然,不止是她個人,而是整個團隊。


(文章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