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攝影作品讓您大開眼界(組圖)

美東時間2009年11月21日下午,紐約曼哈頓卡魯麥特畫廊(HP Gallery at Calumet Photographic)洋溢著歡快的氣氛,由第二屆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第二屆"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的評選結果在這裡揭曉,並舉行了頒獎典禮。

此次大賽的主辦單位新唐人電視臺共收到5000多幅作品,總共有1200多名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報名參賽,經過激烈的角逐,最後評出了48幅得獎作品。有80幅入圍作品在卡魯麥特畫廊展出。獲獎作品不僅攝影技藝高超,而且,每幅作品都有很深的內涵,讓人在得到藝術享受的同時,禁不住去深思作品所表達出內涵和意境。


新聞紀實類金獎作品:《吃午餐的農民工》/ 陳韶華(中國

真實是紀實攝影的首要準則,新聞紀實類作品就是記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真實的、讓人尋味的瞬間情節。新聞紀實(A)類金獎作品:《吃午餐的農民工》就有這樣的效果。它記錄了中國大陸真實的現狀,評委伊羅遜認為:作品主題的內涵意義表現出了不同社會背景下的一個典型社會的代表,會給不同社會的觀者引發出不同的心理結果。 如果在中國境內,中國大陸的人看到畫面可能會這樣理解氣內涵:農民工風餐露宿,天下大雨不離工地,表現出中國農民的吃苦精神,讓人倍受感動。 如果在海外西方國家,人們看到畫面,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 農民不種地做修路工,下大雨繼續工作並且吃在大雨泥濘中, 陰雨沉悶的天氣和飢餓的農民無表情的用食物把嘴塞得鼓鼓的,每人一張麵餅、一小袋咸菜,一張遮雨的塑料布,越細看越為中國農民難過。西方長大的人會不理解,為什麼這些農民遭到如此惡劣的待遇?

"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對這幅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引發出人們對不同社會的生存與人性的思考。可以說這幅作品的主題意義蘊涵在畫面深層,很有品味。" 伊羅遜說:"從藝術形式上欣賞圖片,也是符合作品意義的。 色彩關係是協調的, 此畫面沒有太突出的主體人物,也可以理解為一個群體性普遍意義的情節。所截取的畫麵人物有站有蹲,高低參差生動,群體人物形成的大主線處在畫面對角線上,出現近大遠小的縱深焦點透視,地平線在下方給畫面以平穩,符合多重傳統構圖法。"

此幅攝影作品如果將畫面的明暗關係再稍做反差處理,使其細部層次更清晰會更好,就更像一幅寫實油畫。這幅作品截取吃午飯的靜止畫面來表現農民工的生活,以隱諱的手法揭露當代中國農民無奈的生存狀況,真實記錄了現代中國社會農民困苦的歷史。這幅作品的獲獎因素就在此中。


觀眾在觀看參展攝影作品

在場參觀的中西方觀眾對這些展出作品的水平之高表示讚賞,有的觀眾站在自己喜歡的攝影作品前,久久不願離去,有的互相探討攝影作品所包含的內涵、作品的技藝。觀眾表示這些作品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讓人看了大開眼界,是難得的一次藝術享受。


社會生活(B)類金獎:《廚炊》

大賽評委會主席戴兵說:按我們大賽的規則,參賽作品要反映自然、反映美好、反映人類真正的生活,這樣的作品來了很多。參賽的作品在創意上比首屆有了很大的提高。戴兵說,大賽在紐約這個國際藝術之都舉辦,把華人攝影師推向國際平臺,對華人意義重大。華人能夠通過大賽,在國際舞台上展現自己的作品,許多西方人來觀看大賽入圍作品展後,他們都覺得我們的作品拍的很好,跟他們的不一樣,不是跟他們的潮流走的,具有真正華人的特色。今年的大賽,中國大陸的參賽作品多於首屆,這是可喜的。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大陸的攝影師和海外華人攝影師能把握機會,報名參加下屆的攝影大賽。

"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獲獎名單


  新聞紀實類銀獎作品:《燭光》/ Edward Dai(美國)

新聞紀實(A)類金獎:《吃午餐的農民工》/ 陳韶華(中國)

銀獎:《聖火天使》/ 董昕(加拿大)

《燭光》/ Edward Dai(美國)

銅獎:《1979年10月1日北京民間遊行3》/ 王瑞(美國)

《救難英雄》/ 張天雄(臺灣)

《風餐露宿申冤路》/ 梁松(加拿大)。


社會生活(B)類金獎:

《廚炊》/ 顧敏勝(臺灣)

銀獎:《晒大佛》/ 葉嘉榮(香港)

《阿哈爾》/ A.K. Moe(緬甸)

銅獎:《歡樂年華》/ 焦大偉(臺灣)

《農家樂》/ 徐美菊(臺灣)

《路》/ Edward Dai(美國)。


  風光自然類金獎:《瑞雪雲瀑》/ 黃裕培(臺灣)


風光自然(C)類金獎:

《瑞雪雲瀑》/ 黃裕培(臺灣)

銀獎:《春晚漁歌》/ 林章權(美國)

《哈尼族生態村》/ 王滿榮(香港)

銅獎:《絲綢之路》/ 柳明格(中國)

《遷徙》/ 徐佔成(臺灣)

《伊甸園》/ 陳國誌(美國)

獲風光自然(C)類銀獎《哈尼族生態村》/ 王滿榮(香港)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