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星韻之聲】張藝謀-中國電影的悲哀(圖)

作者:平民  2009-08-31 21: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一 前言

文化大革命革了中國文化的命,中國成了文化沙漠。六億中國人看八個樣板戲。中國百姓處於極度的文化飢渴之中,甚之冒著被打成「階級敵人」的危險,傳閱著「手抄本」;什麼《第二次握手》、《梅花黨》甚至色情文學《少女的心》。

毛澤東去世後,打倒了「四人幫」,「撥亂反正」,被稱作中國人民的「第二次解放」。鄧小平上臺,否定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人們感到一個新時代巳經來臨;迎來了中國經濟騰飛和文化發展的新時代。

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帶回了三部日本電影:《望鄉》、《追捕》和《狐狸的故事》,令人喜出望外。特別是電影《追捕》中那廣闊的空間場景、濃厚的生活氣息、環環相扣的懸念、黑社會的血腥和演員們-尤其是男主人翁杜丘和女主人翁真由美的自然、逼真的表演,叫人讚嘆不已!在緊張的追捕中,真由美騎著駿馬在林邊河畔的一出「美人救英雄」,更是激動了多少男同胞的心。我的一個生性保守的男同事竟然表示要娶像真由美那樣的老婆!影迷們更是興高采烈:「原來電影可以這麼好看!」

不久,中國自己的電影也相繼推出:《廬山戀》、《天雲山傳奇》、《小街》、《人到中年》、《芙蓉鎮》等等。描寫文革的「傷痕電影」把人們帶回那剛剛逝去的黑暗年代,令人流淚,促人反思,《芙蓉鎮》結尾時,變成瘋子的前造反派頭頭敲著鑼高喊的「運動了!運動了!」

久久在人們心中迴響中國的第三代、第四代導演偕同電影製作的所有參與人,已經為中國電影的發展鋪好道路,不論是國內群眾還是國際社會都期盼著中國電影的新枝綠葉在經受文革摧殘的土地上發芽成長和壯大。

 

二 張藝謀的電影之路

1、幸運的張藝謀

據說,張藝謀是68年初中畢業的〔所謂老三屆〕,下鄉插隊後上調到廠。後來張藝謀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時,因超過年令被拒絕參加考試;而他有攝影的天賦,被破格錄取。他能成為北京電影學院空前的不經考試被錄取的學生,一方面是幸運,另一方面還是他確有本事。

2、第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

張藝謀是相當有才氣的,他在1984年擔任電影《一個和八個》、《黃土地》的攝影師,因其大膽的構圖、獨特的鏡頭設計和造型,多次在國內外獲獎。1986年在影片《大閱兵》中任攝影師,影片又獲國際電影節獎。1987年他主演電影《老井》,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二年又獲中國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張藝謀導演影片《紅高粱》,獲國內外超過十個不同的獎項。張藝謀猶如一匹衝出中國第五代導演群雄的黑馬,名聲大噪。

3、進軍好萊塢

張藝謀的《紅高粱》獲得成功、大紅大紫。此後,他導演的影片就幾乎都是為了在國際上得獎。有人稱之為「擼獎影片」,是為外國評委們設計的,要配合他們的口味。當時有一種看法,越是民族化的東西就越是國際化。但是往往「民族化」過了頭:愚昧落後,怪誕陰暗,心理變態,都成了民族化。這在張藝謀的「擼獎影片」中也可以見到。

不過老外有時候是比較容易「哄騙」的,張藝謀也確實到手了許多獎。但是至今為止,卻總也進不了好萊塢,擼不到他夢寐以求的奧斯卡金像獎。然而,得不到奧斯卡金獎,並不能算是張藝謀的失敗。以他的水平,是可以達到得奧斯卡獎的要求的。有些得奧斯卡獎的影片,甚至連二流的水平都達不到。最好的電影不一定得奧斯卡獎,而得奧斯卡獎的電影也有差勁的。奧斯卡不能代表電影藝術的最高層次。如果有一天,張藝謀得了奧斯卡獎,我一點也不會感到意外。一個藝術家的成敗,決不在於得獎與否。

三 張藝謀的悲哀

1、才高,心更高

張藝謀有才,有三種才。一是政客之才,在政治上,他是維護中國最高統治者共產黨獨裁集團的利益。如果偶而出錯,偏離黨的意向,只要一經「黨媽媽」指出,立刻改正,決不敢再堅持。

1994年,張藝謀導演影片《活著》,以從中國內戰到共產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翁坎坷的一生,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用黑色幽默手法,對中國社會進行了諷刺批判。影片被國內外影評人推崇為張藝謀最優秀的作品。但《活著》成了張藝謀迄今為止唯一的被共產黨禁演的影片。不過,在國際上卻獲得了空前的榮譽:法國第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葛優〕、人道精神獎;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相當於英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就是這樣一部講了真話的反映中國人現實苦難悲痛的電影,不管國內外的評論多麼好,被中共一下就打入禁演的牢房。張藝謀一句反駁的話也沒有。接下來他導演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是反映舊上海幫會鬥爭的人心凶險。從題材上看,好像是對《活著》的反悔和更正。但影片沒有上海味,人物,環境,甚至整部影片的色調和氣氛都不像上海,倒像是某個北方大城市。

接著,《有話好好說》是為了「和諧社會」,《一個都不能少》是反農付教育的艱苦。《我的父親母親》是愛情絕唱。《幸福時光》是歌頌仁愛之心。

張藝謀的第二種才是商人之才。順應改革開放,從計畫經濟轉為市埸經濟。當初第三、四代導演有「書獃子」氣,講「清高」,不考慮觀眾的多寡,不計算票房價值。到了市場經濟時代,他們已被看作「古代人」。張藝謀意識到錢的重要,他為「謀」錢而操「藝」,藝術是手段,金錢才是目的。他的個人收入,僅憑東聽西聞,不足為憑。從他為數龐大的作品來推測,數字一定不小,而從生意場上把他的尊稱從「大師」升級到「國師」,可以推測他的經濟實力也一定有如此的升攀,也一定是「國師」級的。不過,一個人的財富多少跟人品沒有關係,關鍵是把什麼放在首位?

張藝謀的第三種才是藝人之才,這個才原來應該排名第一的,但為了名和利,只能屈居第三,成了為前兩個才服務的「小三子」。

三才合一的張藝謀具有一顆比天還高的心,什麼心?就是「名、利」之心!要獎盃,還得是外國的;要金錢,還得是上億的。

2、御用文人

人說,知識份子、文學藝術家應該是人民的良心。張藝謀沒能做到這一點。他為名為利,投靠權勢,已經成了共產黨獨裁集團的御用文人;已經背棄了人民大眾,背離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到益。

1989年北京學生和民眾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要求反腐敗,行改革,被當權者視為大逆不道。先是欺騙,最後動用軍隊,用坦克和機槍鎮壓。正義的學生和民眾血灑天安門。請問當時巳成為名攝影師、名演員、名導演的張藝謀,你在那裡?不論是公開的或是私下的,怎麼聽不見你的聲音?趙紫陽作為共產黨政權的總理,他說學生要求改革、反腐敗沒有錯。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冒著身家性命的危險,拒絕作檢討,儘管丟官失職,至死不渝。

張導演善於洞察,能摸準社會的脈搏 ,能看透人心,想演什麼都很逼真,這一點在他的電影中體現得很明顯。可是,他難道真的看不見今天中國社會的災難,看不見人民大眾的痛苦嗎?不可能!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他應該比一般百姓看得更清楚。但是他沒有作為,繼續為共產獨裁政權粉刷太平,歌功頌德;用謊言掩蓋謊言,用歡歌狂舞來掩蓋人民大眾的哭聲和呼救。張導,難道你一點也不慚愧嗎?

3、藝術之路越走越窄

藝術是通心靈的。貝多芬說,音樂應該使人的心靈迸出火花。這也是藝術和技術、技能、技巧的不同。人常說,我得到了靈感。有了靈感,創作出的作品才會感人,所以真正的藝術是打動人的心靈,而不是打動人的肉慾,不是單純對視覺、聽覺,對大腦神經的剌激。好的藝術來源於生活的真實,並有深刻的內涵和高於生活的層次,既要有「此岸」,還要有「彼岸」。「此岸」是指人性,「彼岸」是指對人性的超越,以達到更高深更完美的境界。好比我們俗語所說的「真善美」。〔「徹底」的無神論、唯物主義者是不承認「彼岸」的,甚至對「人性」也表示懷疑,這裡不作多論,以免離題。〕

我們中國的京劇,有些傳統唱段,比如青衣花旦的唱段,愛好者早已聽過無數遍,能唱會背。但還是會坐下來,閉上眼,靜心地聽,細細品味,百聽不厭。為什麼?因為那個旋律直通心靈:是那麼的千轉百回、幽怨深遠,透出一種莫名的悲哀和朦朧的情意,會在不知不覺中催人落淚-這就是藝術。

張藝謀的《紅高粱》,與其說是一部藝術片,還不如說是一部「公關」傑作。請看,在當時改革、開放、引進的時代潮流中,《紅高粱》為了順應形勢,是怎樣往片子中充實「有效成分」的:〔1〕「抗日」-正統的爰國主義;〔2〕「西北曠野、紅高粱」-原始、野性;〔3〕「高粱地中的野合」-西方電影的性概念;〔4〕「男、女主人翁的大老粗式的愛情」-爽、時髦;〔5〕「往酒裡撒尿味特佳」-奇;〔6〕「沙啞嗓門唱《酒神歌》、喝完酒齊摔碗」-痞子腔,新潮;〔7〕「活剝人皮,血腥殘忍」-西方暴力影片的經典境頭,刺激;〔8〕「情節傳奇化」-不必真實,是浪漫;〔9〕「精心挑選、搭配男女主角:一剛一柔,而且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這就叫'酷',高水平;。就是這樣,一部從執政當局到平頭百姓,從中國到外國,上下認可,東西共賞的,「既有思想性,又有藝術性」的大片被精心組合,巧妙拼裝成了:這就是張導演摸準了時代脈搏的高超「公關」本領。整部片子除了大色彩、,粗線條的所謂「視力衝擊」,「土」得近似「愚昧、落後」的「民族化」,缺乏高深內涵的劇情和刺激外,沒有什麼值得回味深思的東西了。讓人沒有再多看兒遍的念頭。

張藝謀本人也只希望觀眾能夠看《紅高粱》一遍就夠了,有了感覺,認為不錯就可以了,目的達到了。

他的其他電影,只有一部《活著》是比較優秀的。他如果沿著這條路子走下去,再加以深挖,得奧斯卡金像獎是沒有問題的。另外,《我的父親母親》也不錯,有「此岸」,但沒有「彼岸」。《秋菊打官司》形式很好,真實感,但導演思路錯了,假批判真讚揚。《幸福時光》觸及到人性和人性的悲痛,深度不夠。至於《大紅燈籠高高挂》,是形式主義加老套情節;弄出那麼多的紅燈籠,純粹是胡編,脫離了真實,哪裡還有藝術魅力?

在2000年以後,張藝謀的片子純粹是為了迎合當權者和提高商業價值。講究大投資、大色彩、大場面、大人群、大打出手,形式上的「噱頭」挺多,但離藝術真蒂卻越遠了。很可惜,財路粗了,藝術之路反越走越窄。有時侯想,張導演也夠累的:好片子不讓拍,「黨媽媽」限制多又多;拍爛片,就自取滅亡。怎麼辦?只能來個「假大空」,媚「上」哄「下」,騙騙「老外」,還能賣個大價。大家都這麼做,我為何不可做?能賺大錢,就是好片,市場經濟麼!一個才華橫溢的電影天才,只不過為了「名、利」二字,從躊躇滿志到委曲求全,最後投靠專制獨裁統治集團,放棄藝術靈魂,背離人民大眾和民族利益,成為共產極權的御用文人。

國內有人把張藝謀捧為「國師」和「中國電影的一面大旗」。但這不過是一個「羞愧之師」,一面「屈辱之旗」。這是張藝謀的悲哀!這也是中國電影的悲哀!

四 結束語-送張導演一句話

耶穌說,人若贏得全世界卻丟了自己的生命,那有什麼用呢,人拿什麼去換自己的生命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首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