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說什麼]
中國能帶領亞洲、甚至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嗎?恐怕很難。
6月5日出刊的《時代》(TIME)雜誌,邀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洲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撰文指出,目前全球經濟陷入谷底,許多人寄望亞洲新興經濟體能憑著較佳的經濟成長率,帶領世界走出僵局。其中,中國對此表現積極,中共政府不 斷放出各項消息,試圖證明他們將是帶領世界航出困境的那艘前導船。
「可惜缺了帆。」(No Sail)這篇文章的標題畫龍點睛指出羅奇的論點,他分析亞洲國家目前依然缺乏以西方為首的35億消費者的支持力道;且亞洲開發中國家的私部門消費額,佔 亞洲GDP的比例也在去年底創下新低:47%(2001年為 55%)。換言之,全球消費力道依然低迷。
然而,亞洲國家的出口貿易佔該區域GDP比例也從1997-98金融風暴時期的36%,攀升至2007年的47%歷史新高。換言之,亞洲國家仍然是出口經濟導向的「出口機器」,亞洲生產的貨品,最後均需仰賴已開發國家消費才能賺進鈔票。
儘管中共最近發表的經濟數據以及社會氛圍看似不錯,但究其實,不難發現經濟的支撐主力還是在於中共政府投入大筆資金用在公共建設、基礎建設,藉此創造內需與GDP數字,希望度過難關,等待全球市場需求回覆熱絡的時刻到來。
不過,當前的實況是西方社會消費力道依然薄弱,美國去年第三、第四季消費總額衰退幅度 4%,因此當亞洲商品無法獲得西方消化,亞洲經濟恐將難以獲得成長推進力。
[宋浩小評]
羅奇的分析中,不難發現中國目前看似成長的經濟產值,主要來自中共政府的「花錢做多」。
誠然,這種作法與西方所謂「凱因斯」學派理論相近,但必須留意的是,過去三十年來中國賴以成長的經濟結構,其實正如羅奇所言的是個「出口機器」。
因此,倘若全球經濟及市場需求無法盡速回覆,而中共政府也無法盡快讓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那麼不僅全球經濟無法指望中國帶領回春,就連中國經濟恐將也只能靠著公共投資撐住短暫一刻。
- 關鍵字搜索:
- 【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