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房市量跌價漲的背後(圖)

作者:記者劉林綜合報導  2009-05-01 21: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2008年10月18日,湖北武漢秋季房地產展銷會,交易量下滑。(Getty Images)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表藍皮書,用"量跌價漲"來形容2008年的中國房地產局面。老百姓買不起房,而開發商因為要支付隱藏的灰色成本,甘願冒高價經營的風險而不願大幅度降價,那麼究竟誰是隱藏在這背後的收益者?

中國房市獨特現象:量跌價漲

這部藍皮書的主編李景國說,2008年銷售面積大幅下降,空置面積增加,"2008年商品房銷售面積6.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9.7%,是住房市場化以來首次出現的下降。"

與此同時,全年房價在歷經多年快速增長、已處於高位的情況下仍然比2007年上漲了6.5%,2008年的中國房地產出現了"量跌價漲"的局面。藍皮書還指出,2008年儘管商家促銷活動層出不窮,但是大部分購房者並沒有感受到真正的實惠。

老百姓用年薪買房 難於上青天

面對處於高位的房價,大多數人的工資收入顯得蒼白而無力。一份由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08年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狀況分析報告"指出,2008年中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逼近4000元關口,達到3919元/平米。而當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781元,這意味著城鎮居民一年不吃不喝,僅能買到4平米的商品房。

同時,這份報告顯示,2001年以來中國商品房價格一直在上漲。2001年中國商品房均價還在2170元/平米左右,至2008年已上漲了1700多元/平米,漲幅超過了80%。世界銀行制定的房價收入比標準是5:1,聯合國的標準是3:1,而中國的比值為23:1。甚至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在今年兩會前也說:"2007年下半年我國市場化的住房價格飛漲,除了極少數高收入家庭外,幾乎所有家庭都難以承受。"

百姓買不起房,除了房價飛漲的因素外,還因為老百姓的收入沒有和GDP同比增長。從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貨膨脹等因素後,政府財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在當下,超過76%的資產屬於政府所有,而民間只擁有不到25%的資產。現在城鄉居民雖有20萬億存款,但平均每人不到1萬元。而這只是一個平均數,按現在中國貧富差距推算,估計80%以上的存款金額掌握在20%以下的人手裡,財富並沒有真正流入普通百姓的腰包。

開發商有話要說

一般人認為,房價增加的部分都變成了開發商的利潤。但調查表明,高房價並沒有轉化為開發商的高收益,反而增加了開發商的市場風險。

藍皮書指出,土地購置費在房地產開發投資中所佔份額超過30%。以萬科2005年至2008年上海項目的土地成本構成為例,2005年土地成本佔售價的18%。2007年,土地成本佔比躥至40%。即使是2008年通過低價收購獲得的項目,這一比例也維持在37%左右。而土地出讓金這一項,佔地方財政總收入的60%。

另外,房價成本中的稅金和規費佔企業開發總支出的19%。所以,在房地產企業項目開發總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即土地成本加上各種稅費所佔比例為49%。從北京、上海、廣州三個一線城市來看,流向政府的份額,上海的開發項目最高,為 65%。廣州最低,也達到了47%。

如果說流向政府的開支是可以明寫在賬面上的,那麼隱藏的"腐敗成本"則構成了房價的另一重要環節。有官員稱,房價中的部分成本屬開發商用於行賄。這一房地產行業的"潛規則"已不是秘密,如2007年重慶的地產腐敗"窩案",近10名廳級幹部陸續因收受開發商賄賂而落馬。其中,重慶市規劃局原副局長梁曉琦受賄金額超過1589萬元。顯然,這些都是開發商無法降房價的原因。

誰是最後的受益者

過高的土地成本和稅費、隱藏的"腐敗成本",開發商要轉嫁給購房者。如果說購房者承擔了高房價,開發商也沒有獲得同比的利潤增幅,那麼推論只有一個:高出來的房價流向了開發商、消費者之外的第三方。21世紀不動產高級分析師孟奇說,"很難說政府部門是本輪房價飆升的始作俑者,但確實是受益者。"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