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 筷至 」人口(圖)

 2009-05-01 15: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猜一猜:"兩個娃娃一般高,從頭到腳細又小。香飯好菜它先嘗,吃不胖來長不長。"猜對了嗎?對!就是筷子。

據《禮記·曲禮》記載:老祖宗們吃飯是用手抓,但因熱食燙手,便藉助木棍挾取,沿襲至今中國人吃飯還是最常使用筷子。

筷子在先秦稱"木夾",秦漢時稱"箸",隋唐時叫"筋",後才逐漸演變為"筷子"。

為何由"箸"改稱"筷"?明代陸容《菽園雜記》中解釋:因為"箸"與"住"同音,古人"舟行諱住","住"意為停止,表不吉祥,於是反其意而用"快",而"快"多以竹子製成,因此在快字上添"竹"字,成了"筷"字。

在《說文》裡,"箸"又稱"飯(危支)";〈急就篇〉註:"箸,一名梜,所以挾食也。"《廣東新語》又載:有人把"箸"稱為"梯"。

《史記·留侯世家》有一則相關筷子的記載:一日,張良來拜見劉邦,劉邦正好在進餐,他說:"張良你過來,有人為我想出削弱楚軍的辦法。"接著將酈食其的計謀全盤托出,張良問:"是誰給陛下出了這個主意,這樣做,陛下的功業就完了。"劉邦問:"為什麼?"張良說:"請讓我借用你面前的筷子來說明給你聽。"

張良就條分縷析,打消了劉邦分封王侯的念頭。而張良拿筷子來做分析,可見當時筷子的使用已很普遍了。

筷子在千餘年前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地,明清後傳入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別小看使用筷子這件小事,清朝才子袁枚藉〈筷子〉詩:"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生動諷刺了人類追逐名利而送往迎來、失去自我。

另外,研究證明使用筷子,可牽動人體三十多個關節和幾十條肌肉的神經,相連至大腦,使心靈手巧。因此,筷子也是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一個值得推崇的科學發明。


来源:人間福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