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長江源頭乾枯!連當地的井都不出水了(圖)

 2009-02-20 23: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仍在持續的北方大旱,再度引起我們對中國水資源和水環境的關注。這一次,本報記者將目光投向遙遠的長江源,但那裡發生的一切其實並不遙遠。

"過去我們沼澤很多,牧場的草很也厚、很高,早上騎馬,草上的露水都能把馬靴打濕。現在草連地皮都蓋不上。"

 乾枯的長江真正的源頭--當曲源頭 受訪者供圖

從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中共政府啟動了一項"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該項目顯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長江源區生態地質環境對該變化顯得尤為敏感,冰川退縮、多年凍土萎縮、植被退化、沼澤濕地減少以及水資源減少......

"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勘察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辛元紅說。


消失的"固體水庫"

長江在這裡失蹤了。

和沱沱河、楚瑪爾河一起被稱作"長江三源"的當曲(曲在藏語即是河)源頭,已經沒有冰川了。

2006年9月10日,辛元紅和他的同事們來到這裡時發現,資料記錄中冰川所在之處、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只剩下冰塊溶解後留下的冰磧物,以及大塊的冰岩從高處滑落衝擊地面所形成的終磧壟,形似土丘。

這裡是1978年中國長江源考察隊確定的當曲源頭多朝仁。當年曾隨隊考察的長江水利委員會老專家夏鵬章回憶,30年前的8月28日,他們到達多朝仁時,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坡面上流出來一股小水,初始流量僅為0.1升/秒,"差不多也就是二兩酒多的樣子",這裡被定為長江的源點。

但因為冰川的退化,當年那個二兩酒的流量,長江的源點,辛遠紅已經找不到了。

在寒冷的冬季,低溫和足夠的濕度使冰川變得豐滿,到天氣轉暖,冰川開始融化並滋補自己腳下的河流。"冰川被稱為高原河流的固體水庫,一旦冰川徹底退化,那些主要由冰川補給的河流便會由永久性河流變為季節性河流,直至乾涸。"辛元紅神情憂鬱。

1969年到1970年間,中國軍方通過航拍,標繪了彼時長江源冰川的位置。這竟成了此次辛元紅唯一可以參考的數據。當曲流域的冰川本最不應該消失。長江源區冰川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崑崙山、南部的唐古拉山及西部的祖爾肯烏拉山,以當曲流域冰川覆蓋面積最大。

冰川退縮已是長江源區的普遍現象,崑崙山脈玉珠峰南坡的冰川2005年與1971年相比,冰舌(在冰川的融化區,自山上往山下流出的舌頭狀冰體)退縮了1500米,每年要退縮40米,唐古拉山口東側冰川側向最大退縮量為125米,冰舌正面退縮265米。

"從長遠角度考慮,一旦號稱‘固體水庫'的冰川面積持續減小,其消融量也隨之減少,長江下游來水量也將相應減少,湖泊將大面積萎縮,甚至乾涸,導致源區荒漠化加劇。"據辛元紅介紹,他們已經著手將此次的調查結果送抵總理的案頭。

辛元紅的憂心還來自於黃河源的前車之鑒。2000年,他參與了國家對黃河源的考察。"1969年的時候,黃河源還有冰川,但2000年的時候,我們在整個流域已經找不到冰川的影子了。"辛元紅說。

長江源的井不出水了

黃河源區曾經出現的一些生態災難,已經在長江源區出現。

2007年5月,辛元紅在長江源區治多-曲麻萊一帶考察沼澤濕地時,碰到一家當地牧民搬家,要去投靠親戚。辛元紅很奇怪,牧民解釋說,這裡的草場以前所生長的藏蒿草已經很少了,只生長牛羊都不吃的蒿草了。

辛元紅後來查資料才弄明白藏蒿草退化而蒿草卻瘋長的原因正是水環境的變化。

藏蒿草屬短根莖地下芽植物,而蒿草卻屬於長根莖的植物。因為地下水位的下降,兩者在對水分競爭中,前者敗下陣來。

調查隊發現,地下水位的下降,影響的並不只是草原上的植物。位於長江源區的曲麻萊縣,原有的108眼水井近年來乾枯了98眼,瑪多縣原有大小湖泊4077個,目前已有近50%的湖泊乾涸,其餘湖泊水位下降2米至3米。

這背後,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多年凍土層的變化。"多年凍土層其實就是一個防滲層,它被學術界稱作沼澤濕地的保護神。"辛元紅解釋說,"凍土層變薄,凍土層上面的地表水就會隨之下降;而凍土層徹底消失,地表水就會滲漏,導致地表荒漠化。"

多年凍土是指在地表下一定的深度內地溫持續兩年以上處於0℃以下的土層(冰、土及岩石)。辛元紅他們調查發現,青藏高原南北界早已出現了片狀凍土退化、島狀凍土消失現象。

"植被像被子一樣保護凍土層;凍土層像防滲層一樣保護地表水;地表水支撐植被的生長。"辛元紅畫了一個圓圈,來解釋這三者的關係,"整個生態是一個完整而脆弱的鏈條。"但在長江源頭,辛元紅多次目擊了這個生態鏈條不可逆轉地被破壞。

凍土被破壞的後患

2005年因修建治多-索加鄉級公路,工程隊曾在公路邊開挖排水溝,揭掉了凍土的保護層--沼澤草甸,地下冰層暴露地表,經過近一年的融化,在路邊形成一條一里多長的融陷槽。2007年,辛元紅他們到公路沿途調查時,發現這裡的凍土仍在融化。

"凍土層融化迫使剛修好的公路改道,然後再掀掉了新的植被,再次導致凍土層融化、再次改道。如是循環,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和負面影響。"辛元紅說。

"在多年凍土區修建黑色高等級公路是難以解決的世界性難題。青藏公路的修建雖然經歷了改建工程、整治工程以及科研研究,但因全球性氣候的變化以及工程初期由於對凍土認識水平的限制而造成的凍土破壞以及由此而留下的隱患是不可逆轉的。"

此次的調查發現,青藏公路沿線因人為破壞凍土而造成的不良地質現象比比皆是:楚瑪爾河高平原區、五道梁盆地、秀水河-北麓河、沱沱河盆地的多年凍土層,都因為公路修建而發生破壞。"另外,公路一旦經過沼澤濕地發育區,勢必將整塊濕地人為分為兩片,使地處下游的濕地因失去水體補給而退化。"辛元紅說。"多年凍土的退化還會造成地質災害,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以及沿線居民點等工程建築因多年凍土的不均勻退化引起地基不均勻沉降而破壞,還會引發融凍泥流等地質災害。"辛元紅說。

因為交通便利,青藏公路沿線是辛元紅他們此次首先考察的一條線路。在沿線他們發現已經出現多處民居因為凍土層的變化而引起地基下陷,成為危房。

現在草連地皮都蓋不上

還沒有調研數據可以顯示,長江源區究竟有多大的人群因為環境變化而改變了生活。但辛元紅說,他們的確多次碰到過當地居民向他們抱怨飲水、放牧等方面出現的新問題。

長江上游通天河畔曲麻萊縣因缺水,致使縣城兩次搬遷,出現了"守著源頭無水喝"的窘境。

當曲,在藏語裡是"沼澤河"的意思。資料顯示,長江源區有沼澤濕地大多集中於長江源區潮濕的東部和南部,尤以當曲流域最為發育,現在調查發現,當曲流域的許多沼澤都已出現乾涸和退化。

辛元紅擔心沼澤濕地退化會形成環境災難。沼澤濕地是地球上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獨特生態系統,由於具有涵養水源、蓄洪調洪、調節氣候、淨化環境等功能,被稱為地球的"腎臟"。

基於對長江源區的生態環境地質進行的實地考察,辛元紅建立了一個惡性生態演變的模型:多年凍土退化→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沼澤濕地退化→"黑土灘"形成→荒漠化擴大。

"沼澤和濕地退化後形成的黑土灘,是非常可怕的地質災難,可以說是除了耗子,什麼都不長,下一步會淪為揚沙區,出現風、水蝕荒漠化。"辛元紅說。

資料表明,自1970年代以來,伴隨著全球變暖,高平原和寬谷地帶的多年凍土厚度減薄3-5米。"土壤水分含量明顯降低,沼澤草甸向高寒草甸演替,導致植被生長發育受阻,甚至走向死亡,土壤層失去保護傘,沙漠化加劇。"辛元紅說。

在當曲考察時,辛元紅曾雇過一個當地藏族助手。藏族助手說,"過去我們沼澤很多,牧場的草也很厚、很高,早上騎馬,草上的露水都能把馬靴打濕。現在草連地皮都蓋不上。"








来源:南方週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