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唐子專欄】感覺個人主義者——崇尚感覺(2)

《審視國寨大幼兒》系列

 2008-10-30 22: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以人為本的文藝感受運動在世紀之交終於梅開二度,真正衝破了自春秋戰國以來儒家倡導的以家為本倫理道德傳統。但這種在西方為進化論支持的所謂進步人性,相對漢唐時代中華兒女有仁有禮的倫理人性,卻是真正的退步。電視裡在賣力地或古裝或西裝方式推銷"為自己活"的觀念,同時又以搞笑方式在螢屏上做"我愛我家"的廣告。整個對"我"和"家"的思考都還 是感覺而缺少思想。

大多數中國人成了感覺存在主義者,成了感覺個人主義者。

個人是有多種存在方式的:可以活在幻覺中想像自己是神仙皇帝,活在本能中餓了就要吃;可以活在信仰中,為信念或主義絕食;可以活在思想中證一輩子定理,追一輩子智慧;可以活在群體關係中,一輩子不做個體戶只做關係戶。

長期以來,中國人存在於一種家人或哥們之間的互動感受中,像嬰兒、女孩一樣,一個人一哭立刻哭一群人。在儒家群體文化的長期熏陶下,我們的嬰兒和女人天性得 到了很好的保持,樂於活在關係裡,不喜歡特立獨行,一輩子主要為家人或恩人活。惟有教養良好的士君子才能超越私人情誼和朋黨關係精忠報國。

中華民國時代中國人在公民自由路上蹣跚學步,國民黨人和傳統鄉紳中呈現出走向今日臺灣、韓國和日本的新儒家人群,倫理和憲法正在結合中。不幸這過程在大陸被中共暴力奪權和強造黨文化而截斷。民國遺民中數百萬有君子遺風的國民黨人和鄉紳被冠以"反革命分子"罪名殺害。活著的人首先活在對共產黨的恐懼中,繼而在黨文化洗腦中"唱只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了。過程中歌聲越來越激揚,卻往往是運動中跟大眾狂風起舞,並不是真性情的顯露。

文革結束之後,對人性的政治禁錮逐日放鬆,國寨人質漸漸能夠找到些個人感覺了,於是從大學生開始擰著錄音機在街頭哼唱:跟著感覺走......真正遠離政治鬥爭和追求陶醉於個人感覺中,是在江澤民摟抱宋祖英的時代。國寨人質成為感覺存在主義者:高興時能立刻笑在臉上,悲傷時敢馬上哭出聲音,強顏歡悲少了。進OK廳舞 廳咖啡廳尋找和製造歡樂感覺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個性在感覺方面盡力張揚。如今,"我" 存在於"我的感覺"中。甚至家也在"我的感覺"中。就連生活能力還不具備的中小學生,感覺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感受,也敢離家出走。

於是思想研討會越來越少,酒會茶會卻越來越多,說的基本上是感覺話語:"吃了沒有、住得怎樣"等。談愛也不再保持距離了,牽手摟腰,耳鬢廝摩,對著耳朵說不厭的蜜語不住地灌:"愛你的心永遠不變",逗起來的也儘是感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