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與道德(下)

鄭愔,唐代詩人,也是生活於武則天時代。他「年十七,進士擢第。神龍中為嘉言書舍人,與崔日用、趙履溫等托武三思,權熏炙中外,......或曰:初附來俊臣,俊臣誅,附(張)易之,易之誅,托韋庶人,後附譙王,卒被戮。」

這個人毫無是非標準,也無道德操守,四處找靠山,有奶便是娘,但他的詩卻寫得不錯,頗得到後人的肯定,如《塞外》:

「塞外蕭條望,徵人此路賒。邊聲亂朔馬,秋色引胡笳。遙嶂侵歸日,長城帶晚霞。斷蓬飛古戌,連雁聚塞沙。海暗雲無葉,山春雪作花。丈夫期報主,萬里獨辭家。」

宋之問,唐代詩人,汾州人,生活於武則天時代。他「與(瀋)佺期、(劉)允濟媚附(張)易之,及敗,貶瀧州參軍事。逃歸,復附(武)三思。景龍中,諂事太平公主;安樂公主權盛,復往諧結,太平深嫉之。」

「中宗將用為中書舍人,太平發其贓,下遷越州長史,賦詩流傳京師。睿宗立,以獪險盈惡,詔流欽州,賜死。」

宋之問為人與鄭愔差不多,和他共事的人恐怕都要處處提防。但此人卻是一個著名的詩人,請看他的《明河篇》:

「八月涼風天氣晶,萬里無雪河漢明。昏見南樓清且淺,曉落西山縱復橫。洛陽城闕天中起,長沙夜夜千門裡。復道連甍共蔽虧,畫堂瓊戶特相宜。雲母帳前初氾濫,水精帘外轉逶迤。倬彼昭回如練白,復出東城接南陌。南陌徵人去不歸,誰家今夜搗寒衣。鴛鴦機上疏螢度,烏鵲橋邊一鴈飛。鴈飛螢度愁難歇,坐見明河漸微沒。已能舒捲任浮雲,不惜光輝讓流月。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

以上的事實說明,古人並沒有因為詩人的道德有欠缺,就否定了他們的作品;當然,也沒有因為他們的作品優秀,就掩蓋了他們的道德欠缺。

「夫善惡必書,《春秋》至訓;明言不廢,孟子格言。」這是古人對人對事的態度,很有一點道理,我們後人應該記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