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龍縣在唐山大地震前採取了預防措施,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耿慶國(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新聞必須真實。科學家必須講真話。新聞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實事求是是科學的天職。
我當時任《中國地震報》常務副總編輯,1991年我親率記者赴河北省青龍縣採訪,那是唐山地震15週年的前一個月。唐山地震15週年的時候,中國地震報1991年7月25日第三版特別出了一個專版,用一整版的篇幅登了通欄標題《一樁鮮為人知的事實:河北省青龍縣在唐山大地震前採取了預防措施·紀念唐山地震15週年》。我用紀年(紀念賈雲年同學)的筆名寫了一篇評論,題目是《政府發揮防震減災職能的一個範例》(紀年)。
當時主持國家地震局工作的是方樟順局長,我請方局長看了我調查來的實際材料。因為青龍各界的老百姓有三、四百人按著手印,用文字記述唐山地震前他是怎麼預防的,是誰通知他們的,他們是如何躲避地震的,和所取得的防震減災效果;我還拿到王春青的筆記本。我請方局長看過調查材料之後,方樟順知道我們的調查是嚴格的、如實的、實事求是的,他批准同意發了這期報紙。因此,河北省青龍縣的防震事件是真實的、千真萬確的事實。
下面全文引錄1991年7月25日刊在《中國地震報》第三版上我寫的評論原文:
政府發揮防震減災職能的一個範例
紀 年
這是一樁鮮為人知的事實。15年前,與唐山市相距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龍縣(原屬承德地區,現為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在唐山大震前採取了預防措施並取得了極好的預防效果。這是地方政府發揮防震減災職能的一個範例。
眾所周知,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地震預報尚處在探索階段。欲將地震災害損失減輕到最低限度,主要取決於三方面工作:一是推進地震預報與災害預測在科學上的進步;二是強化政府的減災職能;三是提高全民族全社會的減災意識。毫無疑問,提高地震預報的科學水平是防震減災的關鍵環節,強化政府防震減災職能是減災工作的支柱,加強全民族防災意識是減災工作的基礎。三者協同,必然達到減災的目的。
一九七六年七月中旬,河北省青龍縣地震辦公室王春青同志參加了國家地震局在唐山召開的京津唐渤張地區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在會上瞭解到當時京津唐渤張地區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異常現象。他於七月二十一日會議結束後回縣,立即向縣委做了匯報。縣委書記非常重視,認為根據國務院〔1974〕69號文件,"要立足於有震,提高警惕,防備六級以上地震的突然襲擊"。縣委縣政府考慮到青龍縣處於京津唐渤張協作區範圍內,因此決定,堅決貫徹我國地震工作方針,以預防為主,有備無患。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四日,由縣委書記冉廣歧同志開電話會議進行傳達部署;當時青龍縣正在開農業方面的會議,區委書記和工作隊長都在縣裡開會,決定七月二十五日每個公社回去一名書記,一名工作隊負責人,具體抓好防震抗震工作;七月二十五日青龍縣各公社、縣直各單位都召開了緊急會議,公社幹部包大隊,大隊幹部包生產隊,連夜向群眾傳達貫徹,進行防震抗震部署。多數公社廣播站連續廣播震情和地震知識,傳達縣委決定,基本上達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青龍縣對重點工程、倉庫、重要設施責成專人進行檢查,縣委書記、副書記還深入到八一水庫進行檢查,作具體部署。有的公社還集中基幹民兵幾百人巡邏值班。群眾晚上不關門,不關窗戶,以便有震情能迅速離開房屋。事實證明,群眾有沒有思想準備大不一樣。唐山大地震發生時,青龍縣損壞房屋十八萬多間,其中倒塌七千三百多間,但由於實現了地震預防,青龍縣直接死於地震災害的只有一人。唐山大地震發生後,第一支趕赴遷安救災的醫療隊,就是河北省青龍縣派出的醫療隊!
原青龍縣地震辦公室王春青同志對工作極為負責的精神,是值得表揚的。原青龍縣委書記冉廣歧同志,原青龍縣科委主持工作的王進志同志,和青龍縣委、縣政府的其他同志對人民極為負責,很好地發揮政府防震減災職能,更是值得稱道的。青龍縣委、縣政府在青史上寫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青龍縣人民對此不會忘記。事實勝於雄辯。歷史也將永遠銘記青龍縣委、縣政府在唐山大地震前發揮減災職能的這個範例。
***************************************
青龍奇蹟的"冤案"必須糾正
徐道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青龍奇蹟的"奇蹟"一詞是聯合國專家科爾(Jeanne-Marie Col)到中國青龍縣實地考察後,用來形容青龍縣的防震減災的成功經驗時提出來的。後來一些人就用"青龍奇蹟"來概括青龍縣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取得的防震救災的顯著成績。
但是,唐山大地震發生已過了30年,中國一些官員和科學家對青龍奇蹟畏之如虎,進行"冷處理",不讓宣傳,他們片面強調唐山大地震前沒有預測、預報。
至今,很多人對"青龍奇蹟"不瞭解,從而對唐山大地震前的預測、預報沒有一個較為全面、正確的認識。對青龍奇蹟的"冤案"必須糾正。
1、青龍奇蹟是客觀事實
30年前,唐山7.8級大地震發生前,青龍縣作出了短臨預報。該縣在唐山地震時損壞房屋十八萬多間(其中倒塌七千三百多間),由於有了地震預報和疏散及時,全縣47萬人,卻沒有一人因地震而死亡。這表明瞭震前的預報和有力的措施取得了顯著效果。
在1976 年11月8日發出的國家地震局地震工作簡報第17期對青龍縣進行了表揚。在1986年10月22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同志在"中國地震工作二十年學術交流與表彰大會"講話中也提出:"在唐山地區有一個縣,好像是青龍縣吧?他們提前發布了預報,作了一些防範的措施。因此,房屋雖然照樣倒塌,但人身傷亡卻大大減少了。"
聯合國有關官員在瞭解到這些情況後,派調查組兩次到青龍縣實地調查。在1996年4月聯合國成立五十週年之際邀請有關人員赴聯合國總部作報告,介紹青龍縣防震減災重要經驗,並給以很高評價。
青龍縣在唐山7.8級大地震前有過正式預報,這已經國內外多次調查證實,並有青龍縣幾十萬人可作人證。這樣一個好典型有利於人們增強減災意識,有利於今後防震減災,理應大力提倡和大力推廣。
2、"不作為"就是變相的"扼殺"
但是,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近二十年來,作為有關負責管理部門(一些科學家)有意無意地不提或反對提倡青龍奇蹟,把要求講"青龍奇蹟"的人反而打成是"沒有科學態度"。青龍奇蹟被一些人打入"冷宮",不進行宣傳和表揚,真是咄咄怪事。
時過30年,有關管理部門不敢正面面對青龍奇蹟,也不敢否認,只能在暗下對青龍奇蹟進行貶低、歪曲,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在今年唐山地震30週年的正式活動中,他們不提青龍奇蹟,當有人追問時,仍避而不談。這種"保持沉默"不作為的作法實際上是對青龍奇蹟的無情扼殺。
對一個官員或科學家來說,不敢面對客觀現實就是缺乏"實事求是"的基本品質。
3、青龍奇蹟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典範
在周總理的親自指導下,中國地震預報取得了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大地震的預報成功。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時又出現了"青龍奇蹟"。這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突出成就,也是國內外承認的。
一些人在西方某些科學家的"地震不能預測"的錯誤思想影響下,或明或暗地在抹殺這些自主創新的成果,接受了西方的錯誤思想,背離了國家和人民的期望,只圖小團體和個人的安樂享受,是一條走不通的錯誤的道路。
地震預測、預報要以人為本,對廣大人民群眾負責,而不應是成為少數官員、科學家的生財之道。
在2004 年胡錦濤同志就已指出:當前(中國)發展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中有,產業技術的一些關鍵領域存在較大的對外技術依賴,這需要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來解決。如要擺脫對外技術依賴,須要科學上有重要的、根本性創新。科技部長徐冠華也反覆強調提出:中國科技要從模仿階段進入創新階段。
中國地震預測已經用了將近40年的時間表明:具有很強的創新性質和理論依據,可以作為中國科學自主創新的一個突破點,應當認真對待。
***********************************
唐山地震期間青龍縣地震工作的回顧片斷
陸吉康(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唐山地震期間青龍縣地震工作由青龍縣科委負責。縣科委正式成立於1973年夏,剛從承德地區調回的王進志同志為科委主任,其他三位成員分別來自於縣農業局,縣工業局和縣林業局,他們分別是張洪久(河北農業大學畢業),本人(清華大學畢業)和戈福祿(承德林專畢業)。1976年早春,20歲左右的王青青(承德師專畢業?)調到科委,加強了縣地震工作。 1976年底青龍縣正式成立縣地震辦公室,由一位姓司的公社幹部出任主任並和縣科委合署辦公,受縣科委領導。
青龍縣當時屬承德地區。青龍縣地震工作開始於 1995年春,主要是為了落實74年國務院69號文件。按照地區指示精神,縣裡要求科委負責,積極開展地震的群測群防工作。。當時縣科委已和全國40多個縣建立了科技信息的交換關係,通過這一關係縣科委開始收集北京、河北、遼寧等地的地震群測群防信息,特別是地震群測點建設的信息。1995年七月中旬,青龍縣科委受承德地區科委委託,帶領地區各縣10餘人到河北省群測群防工作比較先進的單位學習取經。回來後,青龍中學,青龍縣氣象站作為第一批地震群測點的建設單位分別安裝了土地電、土應力,縣科委也在自己的院子裡安裝了土地電。從此青龍縣走上了地震群測群防的道路。
1976年7月28日3點43分,唐山發生了大地震,震驚中外。唐山地震的漏報,使唐山和周邊地區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在這以後的日子裡,無論是專業的地震工作者,還是業餘的地震工作者不但受到了自身長期的良心責備,還受到了外界的強大的輿論壓力和無名的斥責。青龍縣在唐山地震前確實事先有所預防,當時也不過是想低調地匯報,免得成為少數人路線鬥爭的工具,使得我國的地震工作者在困境中雪上加霜。
錢剛在"唐山大地震"一書中直接引用了國家地震局76年第十七期的"地震工作簡報"報導了"青龍縣在唐山大震前採取了預防措施"。其文字和內容均是我起草的,後經王進志同志修改,文稿只是為了出席河北省的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
我在1978年八月考上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從那時告別了青龍縣,走上了另一條人生道路。雖然離開了地震工作,我仍然希望從科學的角度,實事求是的角度來更深入地探討青龍的經驗。本來不希望再回顧往事,但一些周邊知道底細的同志,尤其是徐海亮同志再三敦促,於是寫成了這篇回顧片斷。三十年過去了,但願還能給後人留下思考的餘地。
1.關於臨震信息
青龍縣科委所掌握的臨震信息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來自於當年7月17日汪成民在京津唐渤張群測群防交流會會後的非正式發言,這方面的報導較多,不再贅述;其次來自縣裡設立的兩個群測點,青龍中學地震測報點和青龍縣氣象站的地震測報點。青龍中學安裝的是土地電,由一位姓黃的地理老師負責;青龍縣氣象站安裝的是土地電和土地應力,並觀測氣象異常,由姓岳的站長負責。兩個群測點從75年八月開始投入觀測,開始三個月數據有明顯的漂移現象,後轉入穩定,自76年五月份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76年7月17去落實情況時又發現莫名其妙的指針些許的跳動現象。地震那年是農曆龍年,因此笑稱龍抖須。第三方面來自於青龍以外的交流渠道,遷西地震臺告知,青龍境內肖營子一帶不久前發生過一次2級以上的無感地震,這一信息後在訪問唐山二中時從看到的地震目錄中被證實。7月19日-24日我先後到過北京,唐山和山海關。在北京拜訪過位於鷲峰的國家白家疃地震臺和北京市科技局,瞭解到一些內部預報信息,但預報的震級都不高,5級左右,只是聽說從氣象異常的角度估計近期有7級左右的地震;在唐山二中一位姓王的女老師比較肯定地說,他們有預報意見,八月底九月初在京津唐一帶可能發生7級以上的地震,並已上報。令我吃驚的是唐山二中的土地電趨勢變化與青龍中學的土地電的趨勢變化基本相同,但未觀測到"龍抖須"現象。在問及群測資料怎樣消除大的干擾背景,預報值怎樣與實測地震三要素相對應時,王老師拿來了地震目錄。從地震目錄中可以證實遷西地震臺關於青龍縣境內發生過無感地震的事實;在山海關一中一位姓呂的物理老師對土地磁偏角儀情有獨鍾,在一座很暗的房間裡呂老師介紹了他的得意之作,無獨有偶的是磁偏角的異常發生的時間也在五月初。山海關一中的地震預報時間為八月底,震級為6級以上,並且已經上報。臨告別時呂老師按照他的預報經驗告誡說:26-28日可能是危險期。當時已經是24日下午,25日是星期天,我匆忙的趕回縣裡。
以上三個方面的臨震信息具有時間上的同步特點。
2.風險決策
當我25日下午趕回青龍時,王春青已經把15- 17日召開的唐山會議情況向縣常委作了匯報。當時聽取匯報的有負責科委工作的縣委副書記馬剛和縣委常委於森同志,還有一位是兼任七道河公社書記的縣委副書記張平儀同志,時間是23日。當時縣裡正在召開縣區社三級農業學大寨會議。其他的常委如王春田(後任縣委書記),王耀武(負責政策研究)等,以及縣委辦公室主任李井墨也先後到科委或打電話到科委,詢問情況。記得當時的主要問題是怎樣決策的問題:既要預防地震,又要避免其他風險,保括不震引起的社會風險和政治風險(仍在四人幫肆虐時期)。下面是幾條在實際工作中採用的決策。
(1)通過廣播和會議的形式引用式地宣講國務院74年69號文件。
(2)通過廣播、會議及其他一切可能的形式介紹地震知識,防震方法。
(3)巧妙地把防汛和抗震結合起來,在三級會議上佈置防汛抗震工作(當時正值汛期,地區要求落實防汛工作),由縣委書記冉廣岐直接在會議上動員、宣講和佈置。
(4)不等會議結束,每個公社必須安排一名書記,一名工作隊負責人立即回去具體落實防汛抗震工作。
3.縣科委的任務安排
縣科委當時主要的任務安排如下:
(1)和縣委辦公室,縣生產辦公室,縣廣播站建立直接聯繫通道。
(2)準備地震方面的科普知識和材料,供縣廣播站採用。
(3)收集宏觀異常情況,注意地震群測點的異常變化。
(4)與縣生產辦公室探討防汛抗震相結合的可能形式。
(5)科委主任王進志在三級會議上宣講震情和防震知識。
當時宣講震情主要是正式渠道的震情信息即體現在國務院74年69號文件中的地震中長期的預報意見和7月17日汪成民同志在京津唐渤張群測群防交流會會後的對地震形勢的判斷意見。關於五級地震,結合其他震情信息,強調為籠統的破壞性地震。在防震方面,各地防汛抗震的行動和措施不求統一,但由科委強調的是"酒瓶子倒立桌面" 等簡易感震方法和"不關門窗,迅速逃離"等簡易防震措施。
當時的縣廣播站在北溝。我騎自行車送去地震材料,並透露一些震情信息,由縣廣播站的自行編輯廣播稿。應當非常感謝他們,由於他們的出色工作使得全縣的地震預防工作普遍開展起來,也使得後來臨近縣誤認為青龍縣發出了26-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的預報意見。
4.地震時刻
27日晚我住在夫人所在單位-青龍縣菌肥廠的一間很小的宿舍裡。夫人正在河北出差,我一個人和衣躺在床上,沒有酒瓶,只好把幾本厚重的書放在頭頂上的木板架上,半懸著。我睡得很香,突然上面的書本狠狠地砸在頭上,我一面向院子裡跑去,一面大喊"地震了,地震了"。在院子裡,我劃了根火柴,看到手錶時間為3點45分差一刻(手錶有走時誤差)。接著是劇烈的房屋晃動,當時我一方面召呼大家向馬路跑去,一方面默默地數著數,我知道地震橫波對建築物晃動的時間和地震的震級有關。房屋劇烈的晃動並不均勻,當數到 87下時,晃動減弱。青龍的馬路地勢較高,兩邊是排水溝,在馬路上眺望四周,只見東南南方向比較亮,且呈微紫色,疑是地光。當我重新回院推出自行車時,東南南方向已轉暗,但仍比其他方向稍亮。青龍縣發電廠在菌肥廠的斜對過,靠柴油發電。地震時,發電值班人員感到驚慌,但仍然發著電。我要求他們注意安全,必要時停止供電。接著又分別到了青龍縣水輪機廠和青龍縣電機廠,夜班工人已經跑出機加工車間,無人傷亡。雖車床等已停,但車間燈火未關,遂要求關上照明,注意安全。從廠裡出來,天已略放亮,房屋可辨。我騎著自行車在縣城轉了一大圈。總的印象是,馬路北側的房屋由於建在山根,沒有發生一起整房倒塌事故,馬路南側的房屋雖臨近河灘,但只有一些圍牆和無人住的土石結構簡易房發生坍塌。當時判斷的地震烈度為6度。
5.關於震中
五點多幾分,我趕回科委辦公室。科委辦公室只有東側兩邊的牆角有明顯的但並不貫串的裂縫。我抓起電話,躲到辦公桌下,搖了一下電話,話筒裡傳來清晰的女接線員的聲音。我問了一下設備情況和房屋情況,要求她們注意安全,房門打開,堅守崗位,並要有專人負責保護。接著要求兩點:通向科委的電話必須立即接通;由近及遠主動詢問電話通達情況。由於不放心,我又專門去了一趟,他們準備在電話接線間內部臨時搭建木結構的保護棚,保證線路暢通,人員安全,並且告知灤縣,古冶方麵線路不通。總的看法是:根據地震橫波持續的時間,以及電話的接通情況可以估計在青龍縣南部80公里到160公里處發生了裡氏7級以上破壞性地震。八點以後,我們又主動聯繫周邊縣的情況如北邊的凌源縣,東邊的建昌縣,東南的昌黎縣,南邊的遷安縣及同一地區的寬城縣,平泉縣的情況,從地震的感受程度上基本支持這種看法。八點半左右,從電話接線員的電話中瞭解到唐山及唐山附近幾個縣電話不通。因此估計震中應該在灤縣、唐山一帶,但也不排除震中在渤海灣,地震量級可能更大。以上看法均向縣委辦公室匯報。
6.震後的應急措施
由於事先預防成功,科委在領導和人民心目中的信任度大為提高。電話局的同志說,只要是你們的電話,無論打到那裡,保證一分鐘接通;負責物質供應的雷雲同志說你們搭地震棚的材料包在我身上,希望你們安全。農業局又派來範玉田同志幫助工作。領導和人民的信任要求科委更好地協助縣委抓好地震工作。首先是確立科委本身的地震值班制度,確定地震值班人員,明確責任。同時採取了以下方面的應急措施。
(1)通過電話和廣播迅速通知縣直機關、區、社、大隊做好防更大地震或強餘震的準備。
(2)與教育局商量學校防震的措施。與衛生局商量救災措施尤其是醫療隊的準備工作。通知運輸部門,留有機動的車輛等。
(3)明確重點保護單位:電話局,發電廠,水胡同水庫和主要廠礦。
有意思的是,縣內防更大地震或強餘震的廣播,在鄰縣某些接壤的地方又變成了青龍縣的地震預報意見。而恰恰在當日的傍晚時分盧龍-灤縣一帶發生了7.1級的強餘震。該餘震在青龍造成了幾乎與主震相同的破壞。縣委南院廁所東側的圍牆因此而局部坍塌。
7.碗水測震
盧龍-灤縣的強餘震迫使我們關心的問題是:地震是在遠離青龍還是在接近青龍?有地震知識的人可以通過對地震縱波,橫波的感覺可以估計,但總有些主觀的因素。當時就想到了水。盛滿一碗清水,貼碗靠著一長柄湯杓,就成了最為簡單的測震儀器。科委有些同事起初覺得可笑,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是可行的。湯杓一倒,縱波來到;碗水一晃,橫波呈強。期間可以數數來測定相隔時間,由此估計震源距離;水晃出多少,晃動的時間可以估計地震量級。為了可靠,貼碗可以靠多把長柄湯杓。有時震源較遠,地震量級較小,可以不看水晃,看影動,無論是燈影還是光影。後來又做了三個方位的彈簧測震議,但由於受彈簧固有頻率的干擾影響,效果反而不如碗水。
8.區域聯防
青龍縣唐山地震預防的成功,使得周邊地區來交流地震信息的單位和次數增多,而當時青龍縣境內只有七個業餘地震群測站,三個只有近一年的觀測資料,一個剛開展半年,其餘三個剛剛起步,迫切需要外援。由此提出了與周邊地區開展區域聯防的建議,並得到了周邊地區的贊同。區域聯防工作開展了近一年,雙方幾乎每天一次交換地震測報信息。特別感謝三個單位:遷西地震臺、建昌地震臺、和凌源水準測量單位。他們提供的信息在唐山餘震的監視中起過作用。
9.內部預報
唐山地震後的第三天,第一批唐山受傷的人員乘坐軍隊的直升飛機降落在青龍集市場的南河灘,很快又被轉送到位於北溝的縣醫院。在徵得縣醫院趙院長的同意下,我採訪了一些傷員。唐山地震的漏報造成了他們的悲慘的經歷。也萌發了我試預報唐山餘震的勇氣。
首先想到的是考察地震衰減規律。記得有一次在清華照欄院見到馬俊華老師時,談到自然數e 時,認為其重要性表現在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發展與消亡均與此數有關。因此我就假設了一條以e為底的對數衰減曲線,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地震能量(由震級直接推算, 一般震級差0.2,地震能量差一倍左右,因此只要收集為首的幾個強餘震)。頭三次震就可以目測擬合(無計算條件,只能依圖作業)一條衰減曲線。研究實測餘震序列與衰減曲線的距離變化規律,即可預報未來餘震的發震時間和強度。
第二種預報方法是考察餘震的遷移規律,其物理意義是:當撕裂某物時,一端撕開後應力隨之釋放,另一端必然應力集中而被撕開,由此往復形成遷移規律。具體做法是以通過唐山的一條接近西北-東南的直線為標準(垂直於斷裂帶),做數條平行線把平面分成數個平行區域,把已發生的地震標在區域內,按各區域內地震能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來預報未來餘震的發震時間和強度。
第三種預報方法可以稱作異常同步的地震預報方法。其物理意義是:在地震孕育的過程中,各種地球物理和化學現象儘管表現形式不同,但在時間上是統計同步的;其表現的相對大小與地震的能量級成正比與震源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具體做法是:把不同地點,不同手段的地震群測點資料集中起來,對其時間的同步性進行統計分析。如同步變化,則提煉變化的方式,判斷其相對大小。然後以同步的時間長短來預報地震的強度;以其相對變化的強弱來預報震源;以其變化的類型與實際發生的地震對應關係估計地震時間;以其對應實際發生的地震好壞確定預報權重。
另外我們關心的是柳樹溝的泉水異常。柳樹溝的泉水位於青龍縣的西部,泉水從地下深處的裂隙中湧出,常溫,冬天流過的地方仍有草木生長。據說海城地震前和唐山地震前均發生過異常現象,臨震幾天,淡淡的紫霧籠罩谷間,泉眼處有更多的小蟲漂浮在水面。七五七礦剛建立地震群測點,負責的是一位趙姓的留蘇博士。由於柳樹溝離七五七礦較近,由他們負責柳樹溝泉水的觀測。
唐山餘震的內部預報結果比較滿意,成功率高於6成。
10.宏觀異常
宏觀異常一般是地震的前兆,但在唐山地震發生後的餘震期間我做的一個小小的實驗,得到的結果卻很意外。實驗可以稱做日宏觀異常量與唐山餘震相關性分析。從8月3日開始,一直做到11月15日,即發生寧河地震的那天。具體做法是:在一張硬紙板上畫一個正六邊形,每邊分別標上1-6中的一個數字,剪下來後在中心插上一根帶尖的細木棍。轉動木棍,記錄靜止時的貼邊數字,形成1-6的隨機序列;從觀測之日起,每隔一個隨機天數的晚上對逆序的隨機個公社打電話,讓他們在第二日匯報各類宏觀異常的數量;通過建昌地震臺和遷西地震臺收集5級左右的餘震信息;以時間為橫軸,以每天宏觀異常的數量、餘震的能量除以距離的平方所得之商為縱軸做相關性分析;結果是日宏觀異常量與唐山餘震無關,卻與通電話的次數相關。當時這一結論有破壞群測群防工作的嫌疑,只能和幾個‘臭老九'談談。
11.縣辦地震臺
76年9月份,河北省地震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上青龍縣科委被評上省級先進單位,並獎勵了一臺地震儀。儘管這是一臺老式的舊地震儀,卻勾起我們自辦地震臺的夢。我在北溝選了一塊基岩出露,但又稍稍平坦足可以蓋兩間房的地方。蓋起了房,安裝了地震儀,調準了原子鐘,同時準備好了燻煙,浸松香的輔助設施。招了三個剛剛中專畢業回到縣裡的青年從事測震工作。但好夢不長,年輕人嘻嘻哈哈,地震儀時轉時停,三級震報五級,縣辦地震臺變成了耗時費錢的累贅。2個月後,由我提議撤銷了我當初建議的縣辦地震臺。科委王進志主任笑著指著我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12.青龍縣地震烈度圖
大概在八月中,突發奇想,想畫一張全縣的烈度分布圖,我騎自行車從東部的朱丈子跑到西邊的蛇盤兔,按照烈度與房屋破壞的對應關係,對比縣城的6度區,在一張草圖上標出烈度值。路上熱,心中急,差點中署,遂改變做法通過電話的形式向公社調查。被調查者要求在唐山震後到過縣城,並按當地與縣城震情的對比,得出很重、重、一樣、輕的意見。同時按照上報縣民政局的房屋倒塌數進行修正。調查證實,青龍縣基本屬於6度區,都山一帶不到6度,肖營子全區,以及青龍河雙山子以下均為7度,南部與盧龍,灤縣接壤的各別地區高於7度。接著通過手繪等值線的方法,繪製了青龍全縣的烈度分布圖。圖幅雖不大,只有16開,但是化過心血。可惜後來來了一些自稱國家地震局的朋友,借去看,帶走了,無影無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地震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