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3000萬人「闖關東」

 2008-02-25 14: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自1653年的數百年來,闖關東的熱潮不斷衝破各種有形無形的障礙,綿延不已。源自流民自身渴望生存的意志和希望,無疑是移民潮最頑強的生命力,但政府的政策導向,又往往將移民潮真正推向高峰。

招民墾荒

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百萬滿人有90多萬「從龍入關」,此時的東北「沃野千里,有土無人」。而中原地區由於戰爭,人口急劇減少,土地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氣候寒冷的東北對關內農戶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守衛這塊「龍興之地」,無奈之下,1653年,順治皇帝開出了史無前例的優惠政策來吸引關內人去東北,使「燕魯窮氓聞風踵至」,短短十五年後,僅奉天、錦州兩府人丁就增加到1萬6千餘,較順治朝增加3倍多。可惜,這段「官情民願」的關東移民蜜月期很快戛然而止。經過十餘年的墾殖,遼東地區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為防止關外民人過多侵害滿人利益,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宣布《遼東招民開墾條例》作廢,禁止漢人移民關外。自此,移民關外已屬非法,「燕魯窮氓」再去關東,就只能「闖」了。

封禁

715年,山東登州府門樓村周德新、周德純兄弟正是在此背景下,踏上漫漫的關東之旅。他們是幸運的,雖然沒能趕上清初招民開墾的好年景,但是他們到達的旅順夏家村還有大片土地可以開墾。經過數十年的努力耕作,繁衍生息,周家不但在夏家村立足,而且日益壯大。

關內流民通過各種途徑「闖」到關外。在此形勢之下,1740年,乾隆帝發布了全面封禁令。從此,山海關只允許商人往來貿易。山海關關防緊閉,迫於官府的封禁和遼東日趨密集的人口,流民由陸路出關繞行其他長城關口,開始經錦州、廣寧、開原,衝破奉天省的邊界,流入吉林省,形成流民北上的大趨勢。另有大量流民不得不改走海路。相當一部分人從現在的旅順、金州及大連海岸上岸,然後北上尋找肥沃的土地,而這也成了後來通過海路闖關東者的偷渡「金三角」地區。

流民越來越多,甚至一些早期到達大連、旅順等地定居的村民,也開始繼續往北遷移。1776年,周家兄弟的孫輩後人周成文,帶著自己的妻子曲氏,離開周家兄弟已經定居了61年的夏家村,遷移到北邊的另一個村子,繁衍生息,最後周姓竟成了這裡的主要姓氏,這個村子乾脆就叫周家崴子了。

雖然嘉慶時期對民人出關墾荒的禁令,一次比一次強硬,所採取的措施,也一次比一次嚴密,但事實上,終嘉慶一朝,闖關東依然是禁者自禁,流者自流。嘉慶帝嚴苛的封禁,不但未能阻止闖關東的大潮,反倒使更為偏遠的黑龍江成為新的移民目的地。

大趨勢

嘉慶禁令在其兒子道光帝時被衝開決口,咸豐年間掀起大規模移民高潮。那時清朝社會危機四伏,天災人禍、內憂外患。1855年,黃河在蘭考銅瓦廂決口,奪大清河入渤海,一時間,河南、河北、山東諸省災民遍野。與此同時,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席捲大半個中國,難民們紛紛逃亡關東。內憂外患,開禁已成必然之勢。清政府宣布「移民實邊」,廣招漢民,出關開墾。

「移民戰」

20世紀二三十年代,闖關東潮迎來一個高峰。民國建立之前,中原地區慘遭荼毒的主戰場,百姓大批流離失所,再次把求生的目光集體投向東北。

張作霖在統治東北時期,大力發展工礦商業等,使東北的經濟狀況大大優於關內平均水平,從客觀上為關內流民來東北創造了更多更好的機會。但這樣的情勢並沒有延續多久。很快,「九一八」事變發生。事變之後,日本執行向東北大量移入日本人和朝鮮人的大陸殖民主義政策,公布了針對華北移民的《取締外國勞動者規則》,並嚴加限制移民入關;關內民眾也不願去東北做亡國奴。已經移民的商民,也相繼扶老攜幼轉回故鄉,出現移民回流潮。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偽滿政府鑒於東北勞動力不足、產業開發五年計畫的進行以及向北邊開拓,急需大量勞力,重啟移民之門,但那時關內民眾已經不是自發自願闖關東。偽滿政府實行了可恥的強掠勞工措施。

民國時期山東移民東北的第二個高峰期之所以出現在1939年到1943年,「除了戰亂、旱災」,日本「到山東招騙勞工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尋根

在長達三百多年的闖關東移民潮中,一波一波的移民不斷地湧向東北。但是,他們很少隻身闖關東,往往以家庭或村組的親友為單位集體行動;他們也很少去完全陌生的地方,往往去投靠先期已在某地落腳的親友。新移民變成老移民,而老移民又為再來的新移民指引方向,提供方便。當時東北各地都有類似同鄉會的「鍋夥」組織,是當時闖關東的老鄉合夥做飯的地方。

這些來自中原地區的移民,對鄉土和宗族有著深切的認同感,那是他們的根。哪怕他們已在東北生活數十年,繁衍數十代,哪怕那些移民後代根本就在東北土生土長,他們仍然記得,根在關內。

祖籍山東濟寧、現居北京的許蘭武,講述了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大爺爺早年闖關東,死前留下遺願,要落葉歸根,葬到家鄉的土裡。孝順的伯父於是將大爺爺的遺體,從漠河一直背回了老家。」

對周家兄弟的第12代嫡孫周純官而言,時間將在1989年的那個瞬間永駐。那年,他費盡周折地從山東族人的手中找到一本族譜。發黃的冊子上面,一行字跡讓他激動萬分:「康熙五十四年,周德純、周德新兄弟,渡海北上,定居旅順雙島夏家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