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婁燁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審查與被審查 寒蟬效應中的悲鳴(組圖)

作者:今濤拍暗  2024-05-18 07: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1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導演婁燁說「反電影」(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看中國2024年5月18日訊】戛納電影節的特別放映單元2024年5月16日放映了被定義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婁燁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反電影」與撕裂記憶,說新冠病毒與封城的那些事兒,挑動了輿論的神經,婁燁是「中國最偉大的導演」還是有反骨的「沙壁導演」正在自我審查中掐架。

導演婁燁的這部電影被認為是一部「記錄片電影」,既然「提名為L'Œil d'or最佳記錄片」,那麼,用電影來評論就可能失之千里。重要的是,影片躋身世界三大電影節不是第一次,但這一次的敏感內容則令人噓唏。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2
疫情電影《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記錄片)被認為是傷痕電影(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影片大致的內容,背景是武漢肺炎洶湧而至那會兒,一個劇組「拍攝一部停拍了十年的電影」,是否有所影射可以聯繫婁燁的經歷。因為時間點的安排有些湊巧。確切的說是武漢封城1月23日,但影片是在此前的「疫情的謠言開始流傳」中告訴人們有真相。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中國人都經歷的「震盪」,「所有留在片場的人都被關在酒店房間裡」,「劇組人員則在手機上持續關注著新聞」;「所有的通信交流都侷限在手機屏幕上」,也就是說「他們」說什麼你就只能聽什麼,直到政府宣布「全國範圍內實施封鎖」。

關鍵在於,撕裂記憶的目的達到了,所有這場記憶中,中共的野蠻封城上演的對人性的譭謗,對尊嚴的踐踏,對道德的抓扯,對人格的侵犯,對人權的殺戮,是需要個人記憶在挑動之後才能了悟與甦醒的。而導演將開啟痛苦記憶的鑰匙交給了觀眾,每個人可以透過不同的自己心靈之門的鑰匙,打開記憶的倉廩,而鑰匙就是野蠻封控中的元素與關鍵詞鑄造的:隔離、口罩、方艙舞、健康碼、李醫生等等等。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影片「我沒有拿給誰誰誰審查」。在沒有斧錘鐮刀與過濾網的架構的創作中,展示原生態的「正確記憶」,而翻看記憶的目的是讓人們可以找出製造慘烈記憶的劊子手。

導演談審查
導演婁燁曾經說過審查不過,顯示《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也是審查未過的影片,在國內難以播出(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封控帶來的人性失控,情感失控,理智失控,在「重要事件節點的短視頻」中,以及透過「越來越多的分屏以及手機豎屏畫面」真實展現,猶如「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要的就是超藝術的真實。

影片中,偶然與新冠病毒吹哨人李文亮同性的李醫生,這是喚醒記憶的一部分,雖然很多人會聯想不到:中共病毒(又稱新冠狀病毒,COVID-19)帶來的災難,被當局驚慌失措的封控遮掩著,打著保護幌子的戕害讓許多人失去生命後被永遠噤聲。

未完成的電影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評論火爆(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所以,雖然「在歐洲的中國觀眾」能夠一睹曾經的過去,也許他們很多人並未經歷這場慘痛。實際上,影片也並未展示更多被當局封殺的鏡頭,但他們就已經喊出了「婁燁,你是中國最偉大的導演!」「婁燁牛逼」的話,這些叫喊的畫外音,相信都能聽懂。

在某媒體專訪婁燁的報導中引述了婁燁的說法,「這是一個不得已而做的事情,我們生活中已經有這些東西很長時間了」。不過,婁燁所言「電影沒有找到非常好的語言去呈現它」,暗示的還是審查之類的問題。「這些事情是有些反電影的,不符合規則的,但是它是生活當中存在的」。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評論佔上風的還是正面評論(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含沙身影就對了,也只能這樣。

至於導演本意是「當時的那個狀況保留在影片裡面」,就是還原歷史真相,究竟的目的還是明確的。而還原方式最好的就是現場的拍攝——手機記錄。雖然導演不可能將更多的鏡頭收納進來,沒有像他在諸如《浮城謎事》那樣的電影中展示活生生的暴力。這才有了導演「掩人耳目」的說法,只是在影片中保留了「很傻的事情,很愚蠢的事情,很高興的事情還有非常悲傷的事情」。

於是,人們會發現,這部傷痛記錄片是沒有通過國內審查的,在國內放映的機率幾乎為零。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評論
從微博評論看,更多的人希望透過傷疤記住當局的瘋狂作為(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一個有影響力的報紙評論稱,影片「有力地譴責了國家對個人生活做出的過度干預,也給民眾表現出來的堅韌性送上了一曲讚歌」。

而有網友一張截圖中顯示,在64屆柏林電影節的海報背景下,婁燁接受採訪時說:他壓根就沒想過要在國內過審,他在法國有固定投資人,他不在意國內票房,歐洲才是他的市場。

雖然這話難以核實,但婁燁從第三部劇情片《蘇州河》開始,就上演著國內未過審就參加國外影展的戲中之戲。此後不斷被中共當局處罰以及禁止拍片,其中,有大學生的主角們參與1989年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屠城)劇情的《頤和園》,在獲選為第59屆戛納電影節正式競賽片之後,婁燁遭到五年禁止拍片的處罰。這也才有了《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是繼《頤和園》之後最好的電影的評論。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觀眾高喊婁燁「最偉大」(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這也才有了婁燁擁有26.4萬粉絲的微博停留在2022年3月的的「不正常」。

中共當局在封城中造成的傷害,也撕開了其黑幫獨裁的面紗,從白紙運動到四通橋事件(彭立發至今被關押),乃至於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5月16日對獲釋但卻下落不明的公民記者張展女士的關心,表示「嚴重關切對她的任意拘押和當局對她的虐待」,都是那段記憶中的真實。他們對暴力的反抗,在終結動態清零中不可小覷。這也使得中共已經完全避諱民眾拿清零下中共惡行說事,有關動態清零中的故事音像更是被嚴密看管、封殺、下架。2022年4月,一部記錄上海疫情的短視頻《四月之聲》的遭遇就是如此。

不過,大牆之內,中共黨媒也有所報導婁燁有新作《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在嘎納,甚至沒有說大概內容,微博上仍然不乏詆毀自己的記憶的人。希望當局警覺反骨的出現。

微博評論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一大堆評論,挑開了慘痛的記憶傷口(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當然,要從什麼「世態炎涼」、人生百態、悲歡離合來論事,卻完全糊弄人忘卻邪惡政府導演的悲劇實質。

不得不說,鋪天蓋地「對婁燁新片的攻擊」者,都是三年疫情中生活愉快的那種人,以及「大白」,因為他們曾經在欺負人的快感中享受著,在甘願被奴役中奴役他人中毀滅了自己。

但有記憶的人,還是並沒有將這部影片看作是「販賣傷痛」。他們希望真心感謝婁燁的反骨行動,恐怕還希望更多的反骨來撬開麻木者的覺醒的命門。

微博評論
被隔離的人們都記得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所記述的故事(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回溯在嘎納,《一部未完成的電影》的後半程,影院各處都傳來啜泣,後排的觀眾說,每個人都在哭自己——這是事實。

更多的事實是,國內無論看到或沒有看到這部影片的人,在談論,但這場討論卻困於「自我審查」的氛圍,「小心翼翼,生怕被截圖、舉報、戴帽」——朋友圈就是如此。

評論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引發的討論中可見寒蟬效應中的悲鳴(圖片來源:王立軍)

自我審查是一種被強加的「完全意識」。封控早已解封,但自我審查的封控機制卻牢不可破。正如網友所言:

審查的顫慄,不是有一個長牙舞爪的人站在你面前,而是一股無形巨大的力量,把每個人都變成了潛在的審查員、舉報員。

好在總會有智者用智慧撥動中國人的心弦,希望中國人不要再相信這個只會給中國人帶來慘烈記憶的獨裁政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看法)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