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糧荒,全球政經未爆彈

 2008-02-24 00: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加拿大中部草原省的農民近來都眉開眼笑。節節上漲的國際穀物價格,促使當地許多早已荒蕪的農地恢復生機。幾十年來陸續外移的人口突然回流,還有眾多其他省份的居民遷去落戶創業,房地產市場呈現30年難得一見的榮景。
這一切都是拜全球穀物需求激增、價格飆漲所賜。從2006年中開始,長期供貨充裕、價格穩定的小麥、玉米等穀物,突然在國際市場上成為搶手貨,2007年全球小麥和黃豆價格都暴漲了70%。

供需失衡推動價格不斷沖高,上週傳出全球小麥庫存量降至30年來最低水準,美國小麥庫存也降至1948年以來最低水準的消息,刺激美國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麥價格登上歷史新高。至今,玉米價格較過去翻升了一倍,黃豆價格漲升將近一倍,其他包括大麥、扁豆等農產品價格也都是瀕臨歷史新高。

全球穀物供需失衡主要是由三個因素所促成的。

第一是中國和印度經濟起飛帶動人民所得提高,中產階級興起,積極追求更高品質的飲食。原本以米食為主的社會,在生活漸趨富裕之後,人民的飲食習慣改變,開始喜歡各種小麥制食品,包括南韓、臺灣在內的亞洲地區對小麥的需求也都持續增加。

其次則是全球氣候異常,天災頻傳。本是全球主要穀物生產地區的澳洲、烏克蘭等國都面臨長期乾旱,嚴重影響穀物產量,以致於全球庫存量不斷走低,但需求量卻持續增加,價格自然居高不下。而近來肆虐中國大陸的雪災,將使全球糧食供應緊絀的情況更加嚴重。

不過,第三個因素卻可能是觸動全球食品價格飆漲連鎖效應的關鍵。由於國際能源價格攀高,美國和巴西致力於發展生質能源,作為主要原料的玉米因而供不應求。經濟學家認為,去年全球對玉米的需求激增,美國大力推動生質能源必須要負60%的責任。

2000年時,全球以玉米生產的乙醇燃料產量為200億公升,至2007年增加為600億公升。而在2008年1月份,美國的產量就已達到60億公升,預料今年單是美國的產量就可創下520億公升,全球產量將再創新高。

聯合國的食品暨農業組織在其年度展望報告中指出,在美國政府的補貼獎勵之下,今年美國用於乙醇生產的作物產量將會增加50%,犧牲的則是其他糧食作物的生產,受影響最大的將是小麥。農民一窩蜂把其他作物的農地改為種植玉米,結果導致其他穀物產量減少,價格同步上漲。

據加拿大Lethbridge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Kurt Klein的分析,美國現在用於生產乙醇燃油的玉米數量,比加拿大全部穀物產量的總和還要高。換言之,全球玉米產量並未減少,反而是大量增加,只是人類都吃不到。

這對全球食物供應的衝擊巨大,因為生產75公升(亦即約一輛車的油箱容量)乙醇燃油所需的玉米數量,就相當於一個人維持每天2000卡路里標準飲食一年的用量。此即表示,一個人犧牲一整年的飲食所需,只能讓一輛車加滿油而已。

玉米同時也是家畜的主要飼料,畜牧業的成本隨之上升,肉類及奶類產品價格也就跟著水漲船高。隨著中產階級興起,亞洲地區對奶製品的需求量激增,如今市場上盛行的說法是:全球對牛奶需求的成長速度遠超過對原油的需求,牛奶將是新原油。

對於加拿大這種地廣人稀的國家來說,全球農產品價格飆漲是數十年來難逢的機運,農民對加國可望成為"全球食品雜貨店"雀躍不已。但是對糧食需求殷切的國家來說,這卻是糧食危機即將爆發的徵兆。

聯合國的食品暨農業組織就警告,穀物價格的漲幅已令貧窮國家難以負擔,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正面臨糧食危機,主要是在非洲、南亞和中美洲。該組織注意到,穀物價格高漲導致食品短缺,在某些地方已經引起社會不安。最近墨西哥發生數起抗議活動,起因就是薄餅價格節節上漲,令低收入的人民難以負擔,不滿情緒於是爆發。

另一種型態的保護主義也在部分國家開始出現。在供需失調的壓力之下,原本對外出口穀物的國家不得不考慮限製出口,優先供應國內所需。中國大陸已經對小麥、大麥、燕麥、玉米、稻米和黃豆等的出口,加徵5-25%不等的出口稅,以確保國內的貨源穩定。

食品價格高漲影響全球各地人民的生活,然而經濟開發程度愈低的國家,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就愈大,對於生活水準的影響就更顯著。經濟學家擔心,所得重分配的大倒退正在悄悄進行,結果將使貧者更貧,而且在低度開發地區的情況將尤其嚴重,各種社會、政治效應都將陸續出現。能源危機受到全球重視,糧食危機的威脅更須妥善因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