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經濟,更要拚自由、民主

中國和新加坡比較,人們會選擇新加坡;如果拿新加坡和臺灣比較,人們會選擇臺灣。臺灣和新加坡同屬於亞洲四小龍,臺灣雖然敬陪末座,人們還是更鍾情於臺灣。因為不管怎麼說,臺灣比新加坡擁有更多的自由和民主。這說明在人們的生活中,經濟並不是最重要的選項。

馬英久批評民進黨執政的政府沒有搞好經濟,應該說沒有錯,但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自由和民主得到保障的情況下發展經濟,沒有自由和民主的高經濟發展並不是人們最需要的。馬英九一再宣揚國民黨所謂政績,他說從1993到1999年,國民黨執政下,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六,而民進黨執政時的增長率只有百分之三點九。且不說馬英九所說的數字有水份,和一般人所瞭解的情況不大一樣。就算馬英九所說都是事實,也不能說明民進黨執政一無是處。

美國"自由之家"五月一日發表《2007年世界各國新聞自由度調查報告》,臺灣首次超越日本,單列亞洲第一。在自由度的評比中,臺灣的政治自由為二分,市民自由為一分,總分為1.5分,這個自由度在全世界也名例前矛。自由度最高為一分,最不自由為7分,中國大陸有幸獲得了最不自由的最高分七分。臺灣如此高的自由度是不是民進黨執政的政績呢?我看不但是政績 ,而且是很重要的政績。

要論經濟的高增長,沒有國民黨吹牛的份。因為大陸多少年來一直保持著七上八下的高增長率,最高時甚至到了百分之九以上。但是由於沒有政治上的民主和自由,經濟的高增長被一小撮兒特權階層享有了,經濟的高增長並沒有給民眾帶來生活上的富裕。按照683元的中國標準,到 2005年中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有2365萬人。但若按人均一天消費一美元的聯合國最低標準,中國貧困人口的總數將近三億。沒有住房,上不起學和治不起病仍然是中國的主要問題。中國最高收入層同最底收入層的差距不是幾倍、十幾倍,而是200多倍。中國是權力階層的天堂,是普通民眾的地獄。

拚經濟是創造財富,政治決定利益的分配,獨裁威權在財富的分配上表現出極為瘋狂的掠奪特徵,沒有民主自由的國家經濟增長不會給民眾帶來好處。這就是為什麼要拚自由、民主的原因。

如果民進黨在立法委的選舉中大獲全勝,總統大選自然應首選國民黨。現在既然國民黨勝了立法委選舉,民進黨的說的"不能一黨獨大"就很正確。不為別的,就為保持一個勢力均衡的態勢,守住臺灣的自由和民主,不能被馬英九的"帶來一百年的幸福與穩定"呼悠暈了,一黨獨大真的會給臺灣未來發展埋下禍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曹維錄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