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李強訪澳 雙方心藏尷尬,嘴講「擱置分歧」(圖)

 2024-06-16 13: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2
    小字

2023年3月13日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首次總理記者會。
李強(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16日訊】中共國總理李強6月15日在中澳關係頗為緊張的背景下抵達澳大利亞,開始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這是七年來中國總理首次訪問澳大利亞,也是中共國七年來訪問澳大利亞的最高級別的官員。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及南澳州長馬林瑙斯卡斯等到機場迎接。

李強在飛機降落後,隨即在停機坪發表聲明,呼籲兩國「擱置分歧」,兩國應「求同存異」,宣稱兩國關係「已重回正確發展軌道」。

外界:李強急想改善中澳關係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預料澳中官員將商討有關簽證、大熊貓及雙邊經貿等事項。李強預計6月16日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會面,也將與澳大利亞農貿、金融等企業代表會晤,並參觀礦業公司。

外界認為,李強此行急於改善中澳關係,是為了尋求分化以美國為首的幾個區域安全合作協議,包括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2021年組成的AUKUS(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和美、日、澳、印四方夥伴關係(QUAD),四天行程是否能達到具體效果仍有待觀察。

中國原本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但是因為澳大利亞政府在2020年時宣布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進行溯源,北京一怒之下禁止進口或對多項澳大利亞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包括澳大利亞葡萄酒、海鮮產品、木頭、小麥、大麥、棉花和牛肉等。不過,澳大利亞在過去四年間藉此機會轉向拓展韓國、日本和東南亞市場,不止安然渡過中國的貿易懲罰,更因此得以降低對中國的貿易依賴。

儘管中國自去年以來開始單方面對澳大利亞產品取消進口限制和關稅,但是澳大利亞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已經出現根本性的改變。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針對澳大利亞民眾進行的民調顯示,2020年原本有55%民眾將中國視為經濟夥伴,但現在53%民眾視中國為威脅。另外,該研究所在2010-2020年期間的調查顯示,38-48%澳大利亞民眾認為中國是軍事威脅,現在高達70%民眾持有這個看法。

悉尼科技大學(UTS)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羅震(James Laurenceson)認為,過去兩年澳中關係不能說是一帆風順,但李強此訪只要採取冷靜和專業的態度處理外交分歧,雙方的政治關係就能穩定。

澳中頗為緊張的背景

澳大利亞這些年來,與中共的關係並不很寬鬆。2021年,中共國禁止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量下降。而且,澳方對中共在印太地區的一些活動頗為不滿,澳方對支持《聯合國海洋公約》以及尊重鄰國主權、維護印太地區和平的意旨較為強盛。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安全研究與犯罪學教授黃呂琛(Roger Lee Huang)認為,澳中關係不可能恢復到十幾年前的友好程度,因為澳中的價值觀差異會造成雙方意見不合,勘培拉必然以維護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為最重要的原則。他對媒體說:「尤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共軍)這幾年來,在印太地區比較危險的行為,造成澳大利亞軍人的安危的問題。上個月澳大利亞才參與了菲律賓跟美國的軍演,這些都代表著澳大利亞還是會以美國為國防跟國安的原同盟的盟友為最大的外國友人。」

2023年澳大利亞海軍「圖文巴」號護衛艦(HMAS Toowoomba)在日本經濟水域執行聯合國制裁任務時,遭遇中國海軍「寧波」號驅逐艦,儘管「圖文巴」不斷釋出國際信號,告知該艦在進行潛水作業,但在「寧波」號依舊向「圖文巴」號靠攏,而且越來越近,併發射聲吶,導致澳大利亞的潛水員受傷。當時,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面對澳大利亞抗議,只是重複否認中國做出任何傷害水兵、海軍人員或船隻的事,強調事故地點為中日爭議水域。

5月6日,澳大利亞國防部揭露,澳國軍機在黃海上空執勤時,遭中方投擲照明彈,雖然澳國軍機沒有受到影響,但中方在事件中"既不安全又不專業"的行為,令人"無法接受」,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事發當時表示,他將當面向李強提出交涉。

專家認為,澳大利亞最根本的國家利益依然是維護自由與安全,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因此勘培拉在穩定澳中關係之際,也積極地加強與其它民主國家的各種合作,「由於中共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促使澳大利亞朝野把提升國家實力和加強與聯盟國關係的作為優先選項,加強與民主國家的各項合作,包括建立美、澳、日、印聯盟(Quad),以及澳英美軍事同盟(AUKUS)等。」

維護國家基本原則與價值才是澳大利亞最不可忽視的立場,外界因此正在關注勘培拉是否會向李強公開提出有關安全、人權等議題。

關於人權問題

李強抵達澳大利亞之前先訪問了紐西蘭,該國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6月13日與李強會晤後表示,他向李強提出對於人權、外來干預議題的擔憂。

任職於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澳中關係專家鐘錦江博士多年來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他認為,勘培拉與北京在人權議題是始終是各說各話,因此澳大利亞在這方面成效甚微,但基於澳大利亞的立國原則,該說的話還是要說。他說:「我認為澳大利亞政府希冀通過直接對話取得來處理問題的做法,這樣做,能使的澳大利亞政府在與中國的交往中給澳大利亞民眾一個交代。」

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羅震認為,勘培拉一定會向李強提及人權議題,但不太可能會因此有重大的改變。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安全研究與犯罪學教授黃呂琛表示,澳中在人權方面不會有共識,因此工黨政府會提出人權議題,但會改變對話的方式。

他說:「澳大利亞當然會提出一些人權上面的一些關心,尤其像說西藏、新疆、香港等等的議題,可是不太會以之前的澳大利亞政府(莫裡森政府)的大聲公外交那樣,大聲的批評中國的一些人權上面的議題。」

在昨天的義大利結束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發表的聯合聲明中,特意用一段落提及了關於中共國的人權。聲明說:「我們仍然對中國境內的人權狀況感到關切,包括在西藏和新疆,那裡的強迫勞動是我們的一項主要關切。我們還對中國打壓香港自治、獨立機構和公民社會以及持續侵蝕權利和自由感到擔憂,包括最近根據《基本法》第23條頒布的立法,該立法對「煽動叛亂」、「國家秘密」以及與外國實體互動作出了寬泛而模糊的定義。我們對利用這些法律壓制香港和海外異議人士表示關切,包括出於政治動機的檢控。這些事態發展將使在香港生活、工作和經商變得更加困難。」

任職於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澳中關係專家鐘錦江博士認為,澳大利亞民眾對中國不信任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不斷使用欺騙、威脅的手段對待澳大利亞和其他民主國家,抱持接觸固然有助於經貿發展,但該設防的地方還是不容忽略。

李強抵澳的首站就是探望阿德萊德動物園裡由中國租借的熊貓「網網」和「福妮」。熊貓在中共與西方國家每當關係危機時總是起到外交部工作人員的使臣作用。就在5月底新加坡舉行「香格里拉」防長論壇中,中共與美防長會面前夕,中共向美國贈送了一對大大熊貓「寶力」和「青寶」,示好意味明顯。

另外據悉,李強在與澳總理會晤前,將和當地葡萄酒業者進行座談,接著週一前往首都堪培拉與總理進行第九輪中澳總理會晤、週二前往西澳的珀斯,參觀中國控股的天齊鋰業公司位於當地的鋰加工廠,並在第七屆澳中CEO圓桌會議上與兩國商界領袖進行交流。

不過,與抵達紐西蘭時由該國衛生部長接機的待遇一樣,李強抵澳時,前來接機的是外交部長及南澳州長,給外界觀感也不是對等相待。其中原因,同樣是不為人知。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