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可謂家喻戶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千百年來,人們從孩童時代起就背誦此詩。
再看宋朝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他的詞,給人無盡的遐想。
近代,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膾炙人口:「......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中國古代還有很多美麗的神話傳說:誇父逐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吳剛美酒......每年中秋佳節更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
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起步較早。早在公元前14世紀,中國商朝的甲骨文裡,已經記載了月食。中國與兩河流域國家並列為古天文學最發達的國度,是世界上最早記錄月食的國家。
還有學者認為,明朝時一個叫萬戶的人,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萬戶非常聰明,總想到月亮上走一遭,會會嫦娥,拜拜吳剛。終於有一天,他在座椅下綁了47支大火箭,手拿兩個大風箏,將火箭一齊點燃。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了,萬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應該是世界航天史上的第一次重大事故。為表彰這位偉大的先行者,1970年,國際宇航協會特意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萬戶的名字命名。
天文學的發展為人類認識月球提供了更多的幫助。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闡述日心說的《天體運行論》出版,否定了在西方統治達一千多年的地心說,標誌著天文學上的一次偉大革命。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進一步認識了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
1609年,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製造了天文望遠鏡。在用望遠鏡觀測月球時,他發現月球上有許多環形山。他還親手繪製了世界上第一幅月面圖。藉助天文望遠鏡,伽利略還發現了月球的週日和周月天平動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明朝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