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二月,列寧在彼得堡被判處去西伯利亞流放三年。判決下達後,列寧的母親就向當局要求推遲動身的日期,理由是兒子的身體不好。後來她又要求在路經莫斯科時停留一個星期。她還提出路上的費用全部由列寧家人負責,這樣列寧可以吃得好睡得香。她甚至寫信給東西伯利亞的總督,要求將兒子流放的地點選在葉尼辛省南部的某個小鎮,那裡氣候對列寧的健康有利。同時,列寧本人也向政府提出了這些要求。當這些要求被滿足後,列寧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在監獄外自由自在地活動,準備好行李,從容地和親友話別。
列寧流放的地點在蘇申斯克,這裡是西伯利亞氣候最好的地方之一,有點像我們中國人說的北國江南。除了家人給他寄錢外,沙皇政府還給每個流放者每月8個盧布的津貼,列寧根本不用從事伐木或者背纖這些被革命史學典型化了的囚徒的苦役。列寧寫信回家描繪自己在這裡的生活是:"除了打獵、釣魚,就是游泳,大部分時間化在散步上","睡覺的時間特別長","住房和伙食令人滿意",還常常晒日光浴。他甚至把自己的流放地和家人在瑞士的度假勝地斯匹茲相媲美。在這裡他還可以閱讀各種政治書籍和雜誌,和流放地的其它革命者自由來往,討論將來如何推翻沙皇制度。
列寧是1897年春季到達蘇申斯克的,七月他參加了一個流放同志的婚禮。也許這次婚禮使他動了和志同道合的女友克魯普斯卡婭完婚的念頭。克魯普斯卡婭當時因為同一罪案被流放在南烏拉爾的烏法。他們同時向流放當局提出申請,要求將克魯普斯卡婭轉到列寧流放的地點結婚,這個要求獲得了批准。1898年五月,列寧的未婚妻來到了他身邊,同行的還有他未來的丈母娘。那年七月,婚禮在一個教堂舉行,列寧和克魯普斯卡婭都是無神論者,但政府不承認世俗婚姻,所以這對反基督的新人只好接受牧師的祝福。這是個令列寧尷尬、官方正史避而不提的事實。
列寧婚後的生活由兩個女人照顧,自然是悠哉游哉。克魯普斯卡婭有一段文字描繪她丈夫在流放地的起居:"蘇申斯克的東西便宜極了。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八個盧布的‘工資'給他提供了一間乾淨的屋子、食品加上洗漱和縫縫補補。午飯和正餐當然是簡樸的。他們每個星期給伊里奇宰一頭羊,他每天吃羊肉一直吃到倒胃口。他們還把伊里奇每週供應的肉食倒在飼料槽裡,由村裡的姑娘給他切成肉排。伊里奇有喝不完的牛奶,他用牛奶餵他養的那頭叫讚卡的狗,教它把拋出去的骨頭揀回來和其它各種遊戲。"
然而兩個女人還不能伺候得列寧心滿意足,於是出現了第三個女人:"那個夏天我們找不到人來幫我們做家務。媽媽和我在灶前手忙腳亂,我不知把湯打翻了在地板上多少次。十月裡,一個叫帕莎的女孩來幫我們了。她13歲,瘦得皮包骨頭,她為我們承擔了所有的家務。我教她識字,她對牆上媽媽貼的一張紙條奉若神明:‘永遠,永遠不准把茶打翻!'"
有多少布爾什維克知道他們的偉大導師曾經在流放地雇佣過一個皮包骨頭的鄉下女童工?又有誰知道克魯普斯卡婭的掃盲竟然是為了讓這個目不識丁的鄉下女孩能看懂給她的訓示?
大概克魯普斯卡婭革命後對掃盲和教育的熱心和靈感就起源於那一刻吧?
1900年二月,在幸福的流放中成家並養得結結實實的列寧刑滿回到了彼得堡,不久就出國去了西歐。18年後,他終於有機會報答那個對自己在流放中有求必應的"殘酷"的舊政權的頭目沙皇尼古拉二世了:他下令給葉卡特林那堡的契卡,將關押在那裡的沙皇一家,包括未成年的子女、醫生和僕人全部槍決。但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人們只知道那是葉卡特林那堡"地方"蘇維埃和契卡作出的決定。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列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