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價上漲!房價上漲!!油價上漲!!!…2006年年底以來,令人緊張不安的漲價消息從未間斷地刺激著中國百姓脆弱的神經。
這也漲價,那也漲價,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一場大規模的通貨膨脹, 如同洪水猛獸一般,正向全國人民席捲而來!
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正在為將要淪為貧困的恐懼中哆唆著;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正在被嚴重擠壓的生存空間中正掙紮著;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正在已經造成的悲劇中哀吼著。
在中共當局的封閉統治下,一切真實的數據都是如此的不清楚,但是一切焦灼的感受又是如此的清楚。
通貨膨脹,對於中國老百姓而言,已經不是第一遭了, 1986—1989就有過一遭。那一遭通貨膨脹,結果是助產了89民運。
事隔整20年後,通貨膨脹終於又回來了。
對於已經到來即將發展的這場通貨膨脹,中共當局是瘁不及防的,然而也是早有所料的。因為這場通貨膨脹實為10年來中共自創的應付型經濟政策所致。
眾所周知,大陸的市場經濟是脫胎於是冷肅的計畫經濟的市場經濟。
在這種情況下, 直至1996年前 ,大陸經濟都還是所謂短缺經濟——老百姓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的。
隨著市場化的深入,商品豐富了起來。終於1996年以後,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國經濟成了過剩經濟——市場上什麼東西都多,就是老百姓的錢少。
產能堅挺 ,消費疲軟。 產大於銷,供過於求。造成大陸經濟開始經歷全面的通貨緊縮。
這情形急壞了當時執政的中共技術官僚集團。
因為64以後上臺的技術官僚集團, 位子既不是打出來的,也不是選上來的。
其本身的政治資本很有限 。所以GDP的大躍進,幾乎就成了技術官僚集團繼續執政的唯一政治資本。
而通貨緊縮必然導致GDP減速。 直接威脅GDP大躍進。,威脅技術官僚集團以經濟成就換獨裁統治的圖謀。
於是為了挽救GDP大躍進計畫,他們開始了對經濟進行拔苗助長的行動 ,這個行動簡單總結起來,就是那麼幾點:
一.大搞非義務教育,大範圍擴展招生,大幅度提高教學收費。
二.大搞住房改革,取消福利分房,炒高商品房價格。
三.大搞醫療改革,改變用治療結構,抬高醫療費用。
這些緊扼百姓生活咽喉的政策改革,拳拳打中要害,逼著老百姓消費。
改革後的房產,教育和醫療消費,為過剩經濟了提供強大的購買力,不僅僅自身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由此中國也竟然成為了世界工廠,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可惜,非人性的經濟增長,是不可能是健康持久的。在這畸形繁榮的背後,是 政府透支了權力,企業透支了利潤,人民則是透支了身體。為以後經濟的山崩埋下了隱患。
以GDP為綱的政策導致各級政府超前消費,瘋狂投資。從中央到地方,每每新一屆政府上臺,往往總是立即上馬短期發展項目,因為短期發展項目最容易出成績。於是,各級政府紛紛利用掌握的土地、稅收、國有產權等資源不計成本地吸引外部資本,以助長GDP。
於是,經濟經常出現如下惡性循環:經濟不斷加速,到政府任期滿時出現過熱的徵兆;下一屆政府上臺,又開始新一輪的經濟泡沫式增長,直到國家出手進行調整。
國家怎麼調整呢?
我們知道大陸的中央銀行——人民銀行,它不是商業銀行而是黨業銀行, 黨業銀行是雖黨所欲的,鈔票想發多少發多少。
而國家調整不過就是補地方漏洞(由於投資效率低下,目前全國基層政府的隱性負債數以萬億計)於是鈔票就只好狂印, 通貨就只能膨脹。
現在這場通貨膨脹的直觀原因就是中央銀行發行了太多的貨幣,然而不發行足夠大貨幣又不足以增加投資拉動經濟和填補虧空,這就是助長型經濟的怪圈。
從理論上來說,只要導致這種助長型經濟模式的政治模式依然存在,通貨膨脹就是不可避免的。
而以短期利益為導向的大陸企業,尤其是有關房地產的企業,現在的利潤只是暫時的。 一旦泡沫破滅,資金鏈斷裂,爛尾樓就不可避免,更何來收益?所以說企業在透支利潤。
而可憐的中國老百姓, 他們無錢和權可以透支只能透支身體。
改革了,一切福利化成了水泡,從此他們本已脆弱的背上又陡添了三座大山——住房、醫療、教育。
他們不敢吃不敢喝,卻把辛苦幾十年的積蓄乖乖貢獻給了各級政府、貪官污吏、不良開發商、炒房團、黑醫院、黑藥廠、教育蛀蟲等等。
而這,更加劇了貧富分化——政府加印鈔票到處搞城市形象。 發了改革材的人們攜閑資四處投機,導致投資過熱,造成流動性資金過剩,經濟泡沫惡性膨脹。
於是股市房市瘋長,人民幣市場流通量瘋長,隨後所有物價也跟著瘋漲起來了。
結果市場火起來了官僚投機商賺得缽滿盆滿。而可憐的大眾只能手持僅剩的保命鈔票以等待貶值。
面對的如此嚴酷的事實,中共當局起先還東遮西掩,無論是發改委還是統計局,都異口同聲地宣稱什麼目前的物價上漲不是全面通貨膨脹,什麼只是結構性上漲,云云。
後來,遮不住了,便又瞎了聲。
而今,中共領導人終於看到中國經濟的危險處境了。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連開了3日,閉幕時,也總算從嘴巴上議出了一些東西了:
比如,承認物價連續上漲、貨幣信貸增過快; 承認中國大陸通貨膨脹陰影日增。比如, 確定貨幣政策將從穩健轉向從緊;確定明年的宏觀調控將採取靈活緊縮的政策,等等。
但調控措施能否順利實施呢?前景並不樂觀。
我們知道,當代大陸,地方上的政治和經濟割據已經很嚴重——以往就有過 「政令不出中南海」的事情。
中央政府要調控經濟就得從房地產股市醫藥教育等病灶上下藥動手術,並從而減弱信貸。而地方政府為了追求GDP的增長,只能從房地產股市醫藥教育等病灶裡得到維持虛假的繁榮的依據,更希望加速信貸。
於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互相拉鋸 ,互相扯皮事情便在所難免。
而很可能的結局是:
在中央與地方的兩岸猿聲啼不住之時,物價的飛舟已越萬重山。
(未完待續)
- 關鍵字搜索:
- 烈雷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