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的蘇丹

反觀今天的主流媒體,似乎依舊主掌著大眾的思維,它們是否起到了社會良心的作用呢?「有句老話是:人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攘攘,皆為利往。」是無奈,還是吶喊!

少數記者出於職業道德的考量,對備受爭議的題材進行了遲到的報導,如「Chinese Seek Answers in Organ Scandal」(華盛頓郵報)。然而這是在很多「非主流」媒體奔走呼號,許多源自民間的草根運動堅持不懈,人權悲劇一再重演之後,方有的結果了。而現在政府操控的媒體依舊關心著它們希望民眾關心的話題,並且得出政府需要的結論:

仇恨犯罪,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由於媒體的煽動在不斷發生,就好像一首DIXIE CHICKS唱的歌中所訴:

Not ready to Make Nice:
「I made by bed, and I sleep like a baby,
with no regret and I don’t mind saying,
it’s a sad sad story that a mother will teach her daughter that
she ought to hate a perfect stranger」。

據悉,儘管蘇丹的種族滅絕行為如此慘烈,中共依然沒有停止過對它的經濟援助。而電影盧安達飯店中的一個鏡頭:「種族屠殺使用的便宜的片刀,是MADE IN CHINA」的,而盧安達屠殺的主要輿論導向就是當地的一家電臺,不願意做出的聯想是:它們的資金來源也是中共的經濟援助。無怪乎,國際社會民眾提出要通過抵制北京奧運對中共對蘇丹的經濟援助說不!

作為「非主流」媒體的新聞從業人員,我們享受著幾代人的和平抗爭方得來的民主生活,在言論自由的土地上,在我們的生命和經濟利益獲得民主制度保護的情況之下,如果還不能說出自己的心裏話,為正義和良知發出聲音的話,真的是個人品質的問題了。

難道是:「一日為奴,終身為奴」嗎?!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我們從歷史的真實中,學到了什麼嗎?



北美中華聯網讀者推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阿童木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